丁軍
一、教材說明
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角的度量》,包含內(nèi)容可總結(jié)為四個區(qū)塊:線與角的認識、角的度量、角的分類及角的畫法。本評析圍繞角的度量進行研究。
二、學情分析
小學四年級學生的思維模式以直觀形象為主,教學活動開始前,學生對角只有外形的了解,對其度量方法認知較差。為深入了解學生學情,本人通過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讓學生填寫問題,包括“你對角的度量有什么理解?是否會量角?”、“你喜歡參與課堂學習么?”、“你對角的度量的學習是否抱有興趣”等。通過回收問卷發(fā)現(xiàn),每班學生對角的度量方法有了解的人數(shù)均為5人左右。此外,本人通過日常觀察得知,樂于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占比較低。
三、教學目標
(一)認識角的大小
(二)認識及使用度量角的設備,即量角器的認識及應用
(三)借助學生情感特征、認知水平、喜好等要素,結(jié)合先進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教學處發(fā)現(xiàn),通過體驗式教學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四)教學難重點:量角的操作方法
四、教法學法
小組合作學習、問題教學法及情境教學法。教法學法基于融合原則,依照教學過程及學生反映情況合理調(diào)整。本堂課教學開始前安排學生進行預習。
五、教學過程
(一)上堂課知識導入
教師問: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線及角的認識,那么誰來說明一下什么是角?
學生答: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角。)
教師指著角的頂端問:這個部位叫角的什么?
學生異口同聲:這是角的頂點。
教師指著角的兩條射線:這個部位叫做什么?
學生答:角的邊。
(二)本堂課思想方法導入
首先,教師問:同學們,每個角的張口(邊說邊用手描摹)有大有小,這說明它的角度不同,我們能用什么方法來測量這個角度的大小呢?又用什么測量呢?學生答:用尺子測量?;趯W生回答,教師解釋說明:“用尺子測量不可行,并指出0刻度線與起點位置沒有對齊”,與此同時,教師引出本堂課課件,視頻中演示重量測量方式,即顯示測量書本重量可用臺秤,提問學生“同樣是測量,為什么度量角度和重量用到的設備不用,它們有什么異同?”基于此,引入正課。
(三)正課引入
首先營設教學情境,舉例:一個部隊在進行演習時,紅方隊伍正在休息,藍方隊伍可進行偷襲炮擊。教師通過課件演示紅方炮擊情境,并指出這是因為紅方人員投放炮彈的角度合理,才可以命中藍方隊伍。隨著課件的播放,藍方隊伍進行反擊,但未命中,教師以此提問:“藍方隊伍為什么沒有命中?”部分學生回答:“這是因為他們投放的角度不對?!彼{方隊伍調(diào)整角度,最后命中紅方隊伍。
其次,基于情境,引入正課,即:如何測量角度,并提問學生:“同學們覺得這堂課我們該學習哪些內(nèi)容?”。
(四)正課教學
第一步,認識量角器
教師問:同學們知道量角需要用什么測量工具嗎?
學生答:量角器。
教師答及其活動:所有同學都同意嗎?那我們來拿出量角器,仔細觀察量角器是什么。接下來同學們以前后桌為基準,四個人為一組,進行討論學習。
學生活動:小組內(nèi)進行討論,根據(jù)教師在旁邊的指導不斷糾正自身做法。
教師活動:總結(jié)小組討論結(jié)果,借助多媒體課件演示
小節(jié):量角器半圓周所刻的線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線,每10個小格為一個數(shù)。角度的頂點就是量角器的中心點。外圈刻度按照順時針觀察以此從0°到180°,內(nèi)圓刻度按照逆時針看也是從0°到180°之間。教師依照課件總結(jié)說明量角器名稱,例:中心點、刻度線、90°刻度線等。與此同時,通過板書的形式畫出中心點及0刻度線。
第二步,動手擺角,深入認識角的概念
首先,拿出兩根牙簽,學生在量角器上擺角,擺出直角。(教師可提示學生按照以前測量線段長度的方式,讓學生們找到從什么刻度開始測量角度)。學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從0°刻度開始測量角度,一根牙簽對準0°刻度線,另一根牙簽對準90°刻度線,頂點位置重合。隨后教師讓學生擺出1°、180°的角,并讓學生們測量。
第三步,量角
教師活動:發(fā)放作業(yè)紙,紙上布置兩個角,讓學生測量∠1、∠2的大小。布置任務后,教師負責巡視和引導教育,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
學生活動:依照教師任務開展角度測量。
學情預設:學生量角過程中會出現(xiàn)量角器中心點與角的頂點不重合、角的邊長與量角器刻度線不重合、讀數(shù)錯誤三點問題。
第四步,借助課件演示量角,教師負責講解
依照學生上述量角過程,教師借助課件演示整體量角過程。
第五步,學生基于教師講解再次測量角度,重新布置不同角度的角,如下圖所示。
學情預設:有可能還有一些學生對于讀數(shù)還會弄錯,150°會讀成30°,可以引導學生讓其比較這些角與直角比是大還是小。還可能會出現(xiàn)所量度數(shù)可能會有一點誤差,如果相差小于2度我們都認為是對的。
第六步,學生反饋及度量結(jié)果
上圖角度分別為30°、80°、150°。
六、深化拓展
讓學生自主探究角度大小的決定因素,并讓同學觀察圖3的兩個角,讓學生測量總結(jié)。
學生測量過后答:這兩個角的大小相同,但看起來右測的角要大一些。
教師答:同學們說的沒錯,單憑肉眼我們無法分辨角的大小,要量一量才有說服力,從中我們可以得到什么結(jié)論?
學生答:角的大小和邊線的長短無關,僅與角度的大小有關。
七、課堂小節(jié)
教師總結(jié)教學活動,一方面引導學生總結(jié),另一方面板書關鍵詞。
板書:一放,即量角器的中心和所要測量的角的頂點重合;二移,移動量角器的0刻度線,并將其與角度一條邊重合;三看,即觀察角的另一條邊終落位置,看量角器的刻度是多少,如果0刻度線在內(nèi)圈則讀內(nèi)圈刻度,反之讀外圈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