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佳澤 句婷婷
廣大高校作為21世紀培養(yǎng)復合型全面人才的重要陣地,提高廣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體育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籃球運動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但根據筆者的觀察情況來看,很多面向女生的籃球教學效果相對一般,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成功體育教學模式和相關理念,注重對學生意志力和自信心的培養(yǎng),可以使學生在不斷獲得成功體驗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并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論文對此進行分析。首先說明了成功體育教學模式的意義,其次,以筆者所在的院校某年級的女生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對照測試。測試結果表明,基于成功體育教學模式的小組教學效果明顯更好,充分說明了成功體育教學模式對于女生籃球教學的作用。
1 成功體育教學模式在籃球教學中的意義
所謂的成功體育教育,是指為21世紀培養(yǎng)所需要的社會人才。從狹義上講是指學生可以在日常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為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感覺,需要教師改變教學觀念,不斷為學生創(chuàng)造當前狀態(tài)下可以成功的機會,從而使學生形成不斷追求成功的心理狀態(tài)。成功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追求開心和快樂,重要的是學生通過追求成功,不斷戰(zhàn)勝失敗和挫折,歷經艱難險阻形成了自信、堅強、頑強拼搏的樂觀主義精神。從教學的終極目標是使學生獲得不斷進取的能力,而在體育教學方面,主要是指讓學生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習慣,最終形成終身體育運動的意識。作為一項受到廣大高校學生喜愛的體育項目,這一項目的娛樂群體大部分都是男生,而很多女生在籃球學習過程中,由于性別和自身身體條件等原因失去了興趣,也逐步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和方向。面對上述局面,在女生籃球教學中引入成功體育教學的模式,探索該教學模式在女生籃球教學中的作用,對于籃球課程的教學方式變革有著重要的意義,也可以為體育教學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豐富體育教學的方法和理念。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論文以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18級大學體育籃球選修課200名女生,做為課題的研究對象,將1234節(jié)課的女生分為甲組,5678節(jié)女生分為乙組,將甲組作為實驗組而乙組作為對照組。
2.2研究方法
將實驗組采用成功體育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而對照組采用體育技能教學模式進行常規(guī)教學,然后在此基礎上將上述兩組進行對比實驗。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上述兩個小組學生的技能掌握情況和成績情況進行評估,運用概率論與數理統(tǒng)計方法對于效果。
3 實驗方案
3.1教學指導思想
本次對照實驗的教學指導思想是根據教材大綱的規(guī)定和相關的要求來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除此以外,甲組同學還針對技能和技術方面進行了基于成功體育教學模式的訓練和培養(yǎng),這種區(qū)別教學的方式是本次研究的指導思想。
3.2教學課的程序
本次教學課程主要分成6次進行,6次課程分別對應不同的教學內容。
第1次課主要是摸底來測試甲乙兩個不同小組學生對于籃球的基本技能和技術,記錄清楚甲乙兩組學生的籃球基本能力,并將測試的結果逐項記載制成表格,裝訂成冊。
第2次課主要是將甲組學生在教師講解完成以后,按照技能和技術的掌握程度分成兩個不同的小隊,技術相對較弱的小隊,在教師的輔導下練習傳球和投球的基本動作,然后教師在集中兩隊學生共同制定出本次課程的教學計劃,如何完成投球和運球的學習目標;而乙組主要是教師的指導下來練習本節(jié)課程所學到的基本技術動作。
第3到第5次課主要是針對甲組中技術較弱的隊,根據上次課程的掌握情況,來使教師根據這些薄弱的環(huán)節(jié)進行反復的示范,帶動學生練習,從而使全體學生的技能水平和基本知識能夠保持在同步的狀態(tài);乙組主要是教師指導下繼續(xù)鞏固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
第6次課兩個小組主要展開技能和相關技術的考評,及時評價教學的效果。
課題在研究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如下。
觀察法:學生將學練的內容,通過自我模擬感知后形成思維形象動作概念。討論法:根據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師生之間相互總結、交流、啟發(fā)和學習。
自評法:在練習過程中,學生自我評價對技術掌握的熟練程度,尋找薄弱環(huán)節(jié)再練習。
激勵法:教師根據學生學習個體差異,采用責任體驗、目標競爭、啟發(fā)信任等激勵方法教育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暗示法:對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用語言、手勢、身體、表情或標志物做出相應的提示。
4 結果分析
4.1技術成績測驗分析
通過測試5點定位投球的成績,可以看出甲乙兩組的投籃進球總數分別為82個和91個。小組的人均進球分別為2.9和3.0個,這說明兩個小組平均成績基本沒有明顯的差異;但是在實施基于成功體育教學模式以后,甲組的進球總數為103個,乙組的進球總數為92個,可以看出甲組的進球率明顯比乙組和改變教學方式之前有了明顯程度的進步,而乙組學生基本與實驗之前進球數相比沒有明顯的進步。
4.2技術能力測評分析
技術的測評主要是針對學生的運球傳球和起跳投球等三個環(huán)節(jié)的肢體協調能力和技術、動作效果熟練程度等方面展開評測。在技能評測過程中,學生首先進行自我評價,然后同學評議和教師總評。實踐結果表明,在甲組中實施成功體育教學模式,教學效果與乙組的常規(guī)體育教學模式相比,效果遠遠更理想的原因在于,前者是根據不同的學習群體技能和個體技術上的差異來對癥教學,針對性的施教導致的。并且根據學生對于籃球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練習所存在的問題,制定出了切實可行、操作性較強的訓練和教學計劃,然后教師帶領學生反復的練習,嚴格要求來完成目標,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感;其次是由于激勵教學,使這些學生的思想壓力變成了學習的動力,加緊了籃球運動的練習,促進了成績的提高。但實施成功體育教學模式對于學生運動成績和運動技能等方面能否可持續(xù)推動,仍然有待于深入研究。
5 結論與建議
常規(guī)的體育技能教學模式和基于成功體育教學模式,都可以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術,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但是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來看,上述兩種教學模式存在十分明顯的教學效果差異。其中,成功體育教學模式在短期的實驗中取得的教學效果遠遠強于常規(guī)體育教學方式。在高校的女生群體中,采用成功體育教學模式來進行籃球訓練,符合女生的身體實際情況,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女生的運動成績,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本文仍然有如下建議:根據不同的教材和教學的群體,來針對性的選擇教學方式,加強在教學過程中的個性化培養(yǎng),使學生在追求成功的路上養(yǎng)成終生運動的良好習慣。要充分的保證學生自主練習和體會技術動作的時間,是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來超越事先制定的學習目標,達到教學一致的效果。從教學群體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來循序漸進、因勢利導的施教。對于一些體育技術差的學生,也應該帶領其反復練習,培養(yǎng)該類群體的學習興趣。
(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