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陽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海實驗中學黨委書記、校長
教育的過程就是賦能孩子成長的過程,在學校,傳授知識,訓練習題,增加師生交流等更多的是物化的形式,最終教育應該給學生的未來賦能,待他們走上社會之后,用怎樣的方式處理解決問題,如何更好地服務工作、匹配社會,如何讓生活更精彩是教育要做的。
因此,我們讓學生在學校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更多地參與各項活動,通過活動,學會與人交流,懂得相互尊重和感恩,善于發(fā)現和思考問題,并找到解決方案。
如今的新高考、新課程、新教材,督促著教學轉型,星海實驗中學走在路上,努力跟未來社會的發(fā)展相匹配。
張劍瀾 蘇州北大新世紀世恒學校校長
教育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它的本質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的關系。我們的先哲們已經回答過這個問題,“開而弗達”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開”就是“開放的”,“弗達”就是“不給標準答案”,讓孩子們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用探究的方法去實現自己的求知欲,這是能滿足孩子求知欲最理想的一種方法,所以我覺得這種方法是能夠讓孩子們真正成長的。
周穎 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校校長
要打開學生的視野,學校首先要提供很多學習的機會、體驗的機會。體驗不僅是學校課程設計的全方位體驗,還要讓學生到不同領域獲得真實場景的學習體驗。
其次,逐漸推進學生項目化的學習。讓學生就自己所學、關注的某個領域某個點設計問題,解決問題。唯有項目化的學習、具體任務的完成,才能真正打開學生的視野。還要利用社會各種資源,包括高校資源、校友資源、家長資源、社會其他資源,讓學生的視野更寬闊。再有,關注學生的需求。每個學生需求不一樣,要讓學生有選擇性,這樣他可以快樂地接受新的學習任務。
唐敏 江蘇省蘇州第一中學校校長
打開生命視野,要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也就是給予孩子必備品格、關鍵能力、良好習慣?;谶@三個層面,將賦能落實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細節(jié)中去。做教育,沒有分數就沒有今天,只有分數就沒有明天。學校是不能功利的,如果只停留在教學上,學校就沒有后勁,就沒有更好的發(fā)展。所以我們還是要關注孩子的未來。所以說,真正的賦能,是讓孩子與時俱進,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活。
張飛 江蘇省木瀆高級中學校長
每到畢業(yè)季,我們學校每個畢業(yè)班都會種植一棵樹,埋下心愿瓶,放置每個畢業(yè)生對未來20年、30年的心愿。學生二三十年之后回到母校,再看當初自己許下的心愿,一定是感慨萬千的。我來到木中這三年,一直在做這樣的活動。學生對母校的記憶是一串串的活動,一所學校要讓學生感覺到學校不僅是單一地學習的地方,校園活動也是豐富多彩的。
陳國安 蘇州大學第二實驗學校校長
一所學校,要從生活開始,打開孩子的生命視野。教育不從生活開始,到最后會誤入歧途。從生活中慢慢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這是最大的賦能。我們培育孩子在校園里的勞動能力,甚至比如讓孩子學會自己打掃衛(wèi)生間。還要培養(yǎng)孩子實踐的能力,我十分關注實驗室,學校研發(fā)了《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100個實驗》等課程,從小學到高中,讓孩子們動手體驗各類實驗,比如怎樣人工把麥子變成面粉,去食堂,再把面粉變成饅頭、面包,很有意思。
仲堯明 江蘇省蘇州實驗中學教育集團總校長
從學校角度講,學校必須是開放式的,把學校真實的、良好的一面展示給人家。 其次是主動開放,比如學生社團開放,最關鍵是學生必須要有責任與擔當,這些要賦予給他們。比如每年7月2號,我們的銀石社團會舉辦“7月是你的盛夏”慈善義演,完全由幾個學生社團聯合操辦。從2016年我們搬入新校起,已連續(xù)舉辦五屆。每年排練節(jié)目、到外面尋求資助、賣票等,都由學生自己做。賣票獲得的款項,接力棒遞交給另一個社團去捐助,過往捐助了湖南、云南等地做慈善事業(yè)。這些滿懷愛的孩子,今后會有我們所需要的責任感、使命感的擔當。
胡金平 南京師范大學蘇州實驗學??傂iL
每年9月1日開學典禮,我們學校都會邀請一位院士,來給學生做報告,這一活動已經持續(xù)了四五年。我們還會請各學科的名家來給學生做講座,開拓孩子的視野。校園里的圖書館是一大亮點,走廊邊還設有讀書角,讓孩子多看書,非常重要。另外,高中生每年都要“走出去”,進行徒步野營,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有一定道理的。
曹倫華 倫華教育創(chuàng)始人、總校長
在蘇科外,我們要讓孩子看到“世界”。首先是精致管理,一定程度上我們學校的管理比外企的管理更嚴格;其次,學校最新推出的“強基融合課程”對學生成長路徑進行新的探索和嘗試,實施特色交叉化培養(yǎng),真正融合中西方文化精華,立意于學生的素養(yǎng)提升和多維能力培養(yǎng);此外,學校為孩子提供的舞臺特別多,方便孩子們更好地展示自己。每個孩子都有閃光之處,要學會挖掘、培養(yǎng)。
學校開展主持人大賽、師生共研等活動,每月還有讀書評書活動,引導老師和學生一起閱讀,以書為伴,以書交友。我印象很深的一個五年級男孩子,對兵器有著濃厚興趣,甚至自己出了一本書。有次,學校請來一位專家來講兵器,這個孩子提的問題,幾乎讓專家不知如何回答,對這個孩子真是佩服之至。
黃裴莉 蘇州市田家炳實驗初級中學校長兼書記
從學校角度,要扎實落實國家課程;從個性發(fā)展來講,學校應提供一種豐富多元的課程,滿足孩子多方位發(fā)展的需求,因為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位的。每個孩子都是一片獨特的葉子,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特長,我們通過多元的課程的提供,方便孩子們找到適合自己喜愛的方向。
尤文亮 北外附屬蘇州灣外國語學??傂iL
對于一所外國語學校來說,我們打開孩子生命視野的方式,是通過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當然,這也是外國語學校應有的特質。學生把外國語言學好,通過到世界各地游學增長見識。只不過我們的游學跟別的學校的游學有些不一樣,我們會為每一組學生量身定做一個學術課題,然后帶著問題,圍繞某一個專題去學習,比如經濟課題,生物課題等等,也經常會帶學生去參加一些帶有競賽性質的國際交流,出去跟國際學生一起比賽。疫情之前,每年寒暑假,我們學校都有幾百個學生在國外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平時,我們學校也會定期請退休的外交官來給學生們做講座,也時常有國內的校際交流,國外的姊妹學校交流等等,真正地擴展了學生的視野。
Richard 蘇州德威國際高中學術副總監(jiān)
學校要給學生發(fā)展的空間,要讓學生發(fā)現自己的愛好,給予學生創(chuàng)造的動力。
沈中 西交利物浦大學附屬學校執(zhí)行校長
首先學校要開放性。第二,老師要有高的視野,具備教育的情懷。第三,要懂得知行合一,教育實踐要靠攏教育理念,學校和老師要提供知行合一的途徑。最后,學校要引進社會的力量來促進辦學。對于我們學校來說,西交利物浦大學對我們學校的幫助和支持特別大,在課程規(guī)劃、師資引領、教學研討、課程設計等方面都有前瞻性的引領。
蔣利軍 蘇州市平江教育集團平江實驗學校校長
賦予能量,還是要從關懷出發(fā),去溫暖孩子,用心去貼近孩子,讓孩子能夠對老師敞開心扉,愿意接受你的教育。孩子一開始來到學校,他是有陌生感的,如果老師用真心去打動他,他會愿意親近老師,愿意跟著老師去學習。所以我認為教育的第一步,還是關懷。從關注,到關愛,再到關照。
我是語文老師,比較感性。我認為辦學校,就應該辦一個有溫度的學校。人是需要溫度的。
吳玨 蘇州市善耕教育集團善耕實驗小學校校長
教育關注的是學生的生長,生長不僅是一種物理變化,更是一種化學變化。孩子個性成長有著不同的時空與路徑,學校不能成為一個僅以知識傳承為中心的場所,要從整個“課程觀”去變革。給予學生發(fā)展最大的可能。
首先推動學科通聯,打破學科壁壘,優(yōu)化課程結構,跨學科共聯共育,將育人功效倍數級提高,為學生賦能。其次需要活動的錘煉,實踐出真知。校本課程設置得多樣化,讓孩子獲得德的感染、智的提升、體的強健、美的熏陶、勞的鍛煉。教育打開孩子的生命視野,需要教師和家長共同的努力,理解孩子的不同,包容孩子的短板,發(fā)展孩子生命里最好的東西,愛的流動是生命教育的本源。
馮凌燕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洲小學校長
星洲小學的“生生課堂”是希望充滿生活化、生趣化、生命化、生本化的生生不息的大課堂。課堂是教師和學生生命成長的地方,在課堂上有所得,對將來的一生都有益處。我們將國家課程、校本課程、地方課程相融合,形成“慧雅葵花課程”,18個課程群、100多個社團,打造出豐富的音體美特色校本課程。
通過擊劍、足球、武術、籃球、乒乓球、跆拳道等體育課程,了解球類等比賽規(guī)則,掌握現代人應有的體育常識;在音樂方面,通過陶笛子、竹笛、豎笛的學習,掌握一門樂器,成為國際交流傳統文化的推廣方式;美術方面,通過中國畫、兒童畫、版畫、油畫、篆刻、書法等學習浸潤,熏陶藝術修養(yǎng);基于數學實驗室的無邊界學習,打造STEAM課程,每個班級認領專項研究,以垃圾分類課程為例,各學科針對垃圾分類進行跨學科項目研究……
這些教育手段,都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打開生命視野,為未來賦能。
徐瑛 蘇州科技城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
我們主張孩子在小學階段,不僅僅停留在書本的學習,或者說是書桌前的學習。我們希望孩子在運動、閱讀、做家務等方面有所長。比如閱讀,可以讓孩子與高級的思維、大自然接觸,開闊視野。有些孩子喜歡研究動物,對大自然有著天然的興趣。還有做家務,生活中有太多知識囊括在內,而從生活中遷移過來的這些知識和本領,都能夠為孩子賦能。學習不能和生活割裂,生活是孩子成長最好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