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
在生活中,如果你留意過的話,你肯定會發(fā)現(xiàn)身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做事大都比較固執(zhí),死板不開竅,認(rèn)死理而不知變通。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要是碰到這樣的人,我們常常很“討厭”他們,覺得他們不好相處。所以,人們會把這些人稱作“一根筋”。但是,他們的性格卻又往往非常耿直,不管是說話還是做事,都喜歡直來直去。這時,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他們也不是那么“討厭”,甚至?xí)矚g上他們。那么,“一根筋”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讀一讀下面的文章,想一想這個問題。
刻舟求劍
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楚國人做事非常呆板,書上怎么寫的他就怎么做。甚至遇到解決不了的事情時,別人怎么做的,他也學(xué)著怎么做,從來不肯變通一下。
有一次,他經(jīng)過山林,看見一位樵夫在砍柴。忽然,樵夫一不小心,把斧頭掉進山谷去了。從山上往下看,不知斧頭落在何處。只見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頭落下去的地方做了一個顯眼的記號,然后從旁邊的小路繞下山去,對照著山上的標(biāo)記,很快在草叢里找到了斧頭。這位楚國人一直在旁邊瞧著,心里非常佩服那位樵夫,暗暗地把這件事記在心中。
一天,這位楚國人搭乘一條渡船過江去。大家站在船上一邊觀看江景,一邊聊天,這位楚國人恰好站在船舷邊。渡船行到江中,忽聽“撲通”一聲,楚國人一不小心,他隨身帶的寶劍滑落到江里去了。同船的渡客見了,急忙請船家停船。一位好心的渡客勸這位楚國人趕緊跳下江去打撈,這位楚國人笑著搖搖頭,不慌不忙地說:“我自有妙法!”他拿了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劍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記號,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劍是從這兒掉下去的!”然后他站起身,招呼船家繼續(xù)行船。一位會游泳的青年要幫他下水打撈,也被他笑著謝絕了。渡船在江上行了很久,終于到了岸邊。這位楚國人才慢慢地脫了衣服,從船舷邊他所刻的記號那里跳下水去。他在水中撈來撈去,怎么也撈不到那把劍,他浮出水面驚訝地說:“我的劍明明是從這兒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了呢?”
同船的渡客見他這副模樣,全都哄然大笑起來。那位青年更是笑痛了肚子,他說道:“渡船已經(jīng)走了這么遠,而掉在水中的劍是不會走的,怎么能刻舟求劍呢?你這不是太糊涂了嗎?”
【摘編自《成語典故大全》(哈爾濱出版社)】
愚公移山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叫愚公的老人,他已經(jīng)快90歲了??墒牵议T前卻正好對著太行和王屋兩座大山,這兩座大山高逾萬丈。要想出門辦件事,必須繞很遠很遠的路,極為不便。于是,他將全家人召集到一起,共同商議解決的辦法。
愚公說:“這兩座大山,擋住了我們的出路,我們?nèi)胰她R心合力,共同來搬掉屋門前的這兩座大山,開辟出一條直通豫州的大道,你們說行不行?”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愚公的老伴有些擔(dān)心,她瞧著丈夫說:“靠這把老骨頭,恐怕連魁父那樣的小山丘都削不平,又怎么對付得了太行和王屋這兩座大山呢?再說啦,您每天挖出來的泥土石塊,又往哪兒擱呢?”
兒孫們聽后覺得這也是一個問題。
有一個出過遠門的兒子說:“這個不難,我們把那些泥土、石塊都扔到渤海灣邊上去,不就行了么?”于是移山的事就這樣決定了下來。
第二天天剛亮,愚公就帶著一家老小干起來。他們砸開石塊,挖出泥土,用藤筐將其運往渤海灣。鄰居寡婦家的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也蹦蹦跳跳地趕來幫忙。就這樣,春去秋來,愚公祖孫忙了一年又一年。
黃河邊上有個名叫智叟的自認(rèn)為很精明的人,看到愚公祖孫三代每天辛辛苦苦地挖山,覺得十分可笑,就去勸告愚公說:“你真是傻到家了!這么一大把年紀(jì),還能活幾天?就憑你,恐怕連山上的草都拔不完。搬山?下輩子吧!”
愚公不禁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說:“你真是白活了幾十年,說你是智叟,思想還不如那位寡婦和她的小兒子開通。不錯,我的確是活不了幾天了??墒?,我死了以后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還會生兒子,這樣子子孫孫一代一代傳下去,是沒有窮盡的。而眼前這兩座山卻再也不會長高了,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挖下去,怎么會挖不平呢?”智叟無言以對。
山神得知這件事后,害怕愚公每日挖山不止,便去稟告玉帝,玉帝也被愚公的精神感動了,就派兩個大力士神來到人間,將這兩座山給背走了,一座放到了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到了雍州的南部。從此以后,冀州以南一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擋道了。
【摘編自《實用成語故事》(湖南文藝出版社)】
狐貍和刺猬
一只狐貍在渡過湍急的河水時,被沖到了一個深谷中。他遍體鱗傷,饑餓的吸血蚊蠅便爬滿了他的全身。但是,他卻躺在地上一動不動。
這時,一個刺猬走了過來,十分可憐他,于是便問他需不需要趕開這些害他的蚊蠅。狐貍回答說:“不用啦,請你不要打擾他們?!?/p>
刺猬感到奇怪:“為什么不把他們趕跑呢?”
狐貍回答說:“千萬不要,你所見到的這些蚊蠅雖然爬滿了我的全身,但是,他們已吸足了我的血,不會再叮咬我了。所以,我并沒有覺得很痛苦。你若替我趕跑他們,那另一些更饑餓的蚊蠅就會來將我所剩的血吸干。”
【摘編自《伊索寓言》(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讀完上面這三個故事以后,你一定對“一根筋”產(chǎn)生了新的認(rèn)識。如果你碰到了這樣的人,你會怎么對待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