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平
近年來,江蘇高考英語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高考試題閱讀量大,題型多樣,內容涵蓋面廣,因此,有“得閱讀者得英語”之說。與此同時,新課程標準圍繞高中英語課外閱讀,對教師提出新的要求——加強對學生英語課外閱讀的指導,幫助其掌握課外閱讀策略,養(yǎng)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培養(yǎng)對英語課外閱讀的興趣,從而切實提高其課外閱讀能力。
一、課外閱讀的必要性
學生閱讀包括課堂閱讀和課外閱讀,二者相輔相成,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一方面,課堂閱讀是英語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教師圍繞教材,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進行細致講解,學生逐一學習重點語法和單詞等語言知識,并通過練習題加以鞏固。但是,由于受到閱讀材料、課堂時間的限制,課堂閱讀遠遠不足以提供必要的閱讀量來滿足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和需求。另一方面,適當的課外閱讀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自主性,還能夠讓學生體會到利用語言工具來理解世界、探索未知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二、課外閱讀教學實踐方法
課外閱讀教學的實施過程包含材料選擇、閱讀方法指導和檢查評價。具體如下:
1.選擇課外閱讀材料
從英語學科自身特點及學生需求出發(fā),課外閱讀材料既需要有趣味性和吸引力,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需要有針對性,能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有助于其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在材料的選擇方面,一方面,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閱讀材料;另一方面,以班級或學校為單位,統(tǒng)一選擇相同的閱讀材料。第一個方法,學生自選,雖可以創(chuàng)造信息溝,但學生各自為營,缺少共同的閱讀知識儲備,交流無法深入。因此,為幫助學生養(yǎng)成長期閱讀的習慣,學生需要有共同的課外閱讀材料。筆者學校為學生統(tǒng)一訂購了《黑布林英語閱讀》。該套書籍為分層閱讀材料,難度劃分明確,適合不同年級、不同水平的學生。內容都是近代或當代優(yōu)秀作品,由若干個章節(jié)構成,閱讀價值高,適合學生一個學期的深入閱讀。鑒于此,筆者認為,將二者結合,效果最佳。
2.指導課外閱讀方法
(1)略讀(skimming)
略讀即快速閱讀,了解文章大意的閱讀方法。課外閱讀側重泛讀,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需注意根據不同的文體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例如記敘文關注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議論文注意觀點呈現(xiàn),說明文需理清事物的不同方面等。如此,學生在閱讀時能根據文體差異,選擇性地跳過具體的細節(jié),提高閱讀速度。例如,就BBC關于“澳大利亞森林大火給卡拉帶來災難性影響”的報道,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新聞的導語部分,快速了解何時何地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學生可以快速了解到澳大利亞東南部森林大火肆虐,導致國寶動物80%的棲息地被燒毀,上千只考拉死亡。
(2)查讀(scanning)
查讀,也稱掃描式閱讀,即為了獲得知識或檢驗記憶是否準確,在短時間內查找具體相關信息的閱讀方法。在查讀之前,學生需要有明確的目標。例如,圍繞上面“澳大利亞大火對卡拉影響”的報道,教師引導學生快速弄清楚報道中的“功能性滅絕(functional extinc—tion)”的含義。學生帶著問題,快速搜尋材料,找到“一個物種數量急劇減少,無法再在其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發(fā)揮作用,且喪失維持繁衍的能力?!?/p>
(3)預測(predicting)
預測是對即將發(fā)生的事情的假設,該方法能夠調動讀者的思維,激活其大腦中的圖式。在課外閱讀中,教師引導學生對獲取的新知識,聯(lián)系個人知識儲備進行合理適當的猜想,然后檢測文本,進而再進行下一步的猜想。在這個循環(huán)中,學生的判斷能力會得到強化。例如,在澳大利亞大火報道中,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大火過后,如何保護現(xiàn)有考拉?學生能從政府立法、社會支援及個人貢獻等方面思考。學生在閱讀完文章后,發(fā)現(xiàn)其信息基本與報道吻合,自信心倍增。
3.gZ查評價課外閱讀
評價是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有效促進方式。通過評價,教師可以掌握學生的閱讀進度,肯定階段性進步,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改正措施。在不影響整體英語課程教學的前提下,筆者嘗試過以下幾種方法:
(1)每天5分鐘分享
每日英語課,為提高課堂效率,教師需要設計每堂課的導入。巧妙利用這剛上課的五分鐘,安排學生進行每日的課外閱讀分享,是一個兩全其美的做法。學生分享的內容可以是近日來自China Daily或21st Century的英語短新聞,他們發(fā)表自己的感想,分享摘錄的詞匯短語;可以是經典的感人的文學片段,他們深情朗讀,分享該段落或句型對寫作的指導作用;也可以是一段英語笑話或謎語,進行頭腦風暴,學習語意雙關,了解文化差異。
(2)每周課外閱讀積累
首先,教師要幫助學生制定計劃,明確布置每個星期的任務。教師需要從學校上課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學習狀況出發(f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細致地考慮到閱讀時間、目標、內容等因素。其次,教師要求每位學生準備筆記本,做好英語課外閱讀筆記,或者制定閱讀日志表格來記錄每天的閱讀情況。然后,教師每周固定利用一節(jié)課來專門給學生積累整理,鼓勵學生每周寫一些自己的感想。由于教學任務和課時的壓力,教師未必能每節(jié)課都有5分鐘時間給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分享,因此每周提供一節(jié)英語課作為學生課外閱讀的積累時間是一個不錯的平衡之法。同時,教師可以在這期間抽取一些學生的閱讀筆記進行檢查,及時給予相關反饋和指導。
(3)每月課外閱讀匯報
每個月的第四次的固定交流課,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讀書匯報會。為了避免學生出現(xiàn)讀書流于形式,應付差事的情況,在閱讀前,教師要求學生在閱讀后需展示閱讀成果,形式多樣,同學互評。其次,在讀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讀書會中學生的思想交流,幫助學生選擇閱讀分享的切入點、共鳴點,鼓勵更多的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外閱讀中去。最后,教師還要注意增加讀書會的樂趣,采取激勵措施,肯定學生的每一步的成長,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課外閱讀交流中成長的快樂。另外,為讓更多學生有展示的機會,交流可采用組內交流、跨組交流和全班交流等形式。
(4)每學期課外閱讀競賽
一個學期讀一本課外閱讀書籍,這是一個可行且可信的做法。與學期間多次讀書匯報會不同,每學期的讀書競賽則更具比賽特質。檢查形式可以是考試答題,也可以是演講或是寫作等,形式多樣。如若是考試答題,教師需要結合考試閱讀理解的出題情況,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猜測詞義、理解文章主題和故事情節(jié)、文章的細節(jié)信息、理解文章或者段落的大意、分析作者的態(tài)度、情感等方面。
除此之外,為確保學生閱讀的一貫性,檔案袋評價是一個公正且新穎的做法。首先,教師對所有的學生建立個人檔案,記錄學生英語水平的相關數據,作為后期縱向比較的初始依據,尤其是其閱讀能力方面的數據。然后,在進行課外閱讀一段時間之后,教師陸續(xù)收集學生讀書過程中形成的讀書感想以及考試成績等數據,以供對比分析。最后,結合搜集來的前后數據,對學生的讀書檔案材料進行分析,多角度分析學生在以上方面的進步以及不足。這不僅能引導學生注重閱讀過程,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持之以恒的好閱讀習慣。
另外,需要注意一點,不能因為寒暑假而忽視課外閱讀的連貫性。為維持假期對學生的監(jiān)督,教師可以借助計算機和網絡技術?,F(xiàn)代化科技為學生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同時方便了教師的檢查。
眾所周知,通過大量的閱讀來獲取知識是學習的有效途徑之一。語言學習如果沒有大量的輸入,是不會產生有效的輸出的。高中英語課外閱讀,其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接觸到更多的知識,實現(xiàn)大量的輸入。學生在大量的課外閱讀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出良好的語感,產生學習興趣,體會到語言工具帶來的價值,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和輕松。如此,提高閱讀能力和拓寬知識面二者皆得。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