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鳳儀
節(jié)氣轉(zhuǎn)眼就到了冬至,在這個帶著寒意和蕭瑟的季節(jié),染黃西園寺地面的銀杏落葉卻充盈著一派寧靜與祥和,它們靜躺在地上回味著寺廟的變遷歲月,等一束寒風(fēng),將自己隨同一年的浮躁都吹散開。
“我習(xí)慣來這邊燒香了,一踏入這里,心也隨之靜下來。”前來焚香祭拜的一位蘇州老阿姨說。誠然,在老一輩蘇州人心中,西園寺是姑蘇城的符號之一,滿懷著蘇州人對這塊凈土的情感寄托。
一方休憩心靈的空間
一面書有“戒幢律寺”的明黃墻壁,兩座雋秀的小橋連接著馬路與西園寺,一同倒映在一條盈盈小河中。墻外車來人往,熙熙攘攘,墻內(nèi)卻樹蔭婆娑,青煙裊裊,仿若人間與佛界也只是一墻之隔,但總有很多不同。
西園寺距今已有七百年的歷史,是蘇州至今最完整的佛寺,初建時名為歸元寺,曾在歷史上得過“吳門首剎”的美譽,幾經(jīng)毀壞和翻修,名號也隨之變遷,作為園林時被稱為“西園”,而后又更名為“戒幢律寺”,雖然現(xiàn)存的建筑是在清代重建的,但流傳至今的佛禪氛圍卻依然絲毫不減。
退出4A景區(qū)評選的西園寺,既褪去了商業(yè)“光環(huán)”,也遠離了流量帶來的浮躁。西園寺門票只要五元,香客還可免費拿到三根清香以及佛教書籍、對聯(lián)等物品。
進入西園寺,你會發(fā)現(xiàn)這里沒有熙熙攘攘的游客,沒有喋喋不休的喧鬧聲,只見鐘樓和鼓樓分列在兩側(cè)。穿過天王殿,最顯眼的便是那三株百余歲的香樟和若干株百余歲的銀杏了,只可惜記者去的時候滿樹的銀杏葉已凋零,只剩下高大雄偉的枝干襯托著寺廟寶殿的壯觀。除了參天古樹遍布于寺廟各處,更不缺數(shù)座假山小亭,增添了一份曲徑通幽的悠閑情趣。
羅漢堂是必去之處,因為這里是少有的保存完整的500羅漢塑像的地方,而數(shù)羅漢的民俗,在江浙也是家喻戶曉的。
古木幽深,梵宇重重,臨鬧市而無喧嘩,既可以目睹五百羅漢的各異神態(tài),又可領(lǐng)略庭院森森的幽靜,頗兼寺廟和園林的特色,踏進這一片凈土,便可享一份歲月平靜,俗稱為“西園寺”,大抵就是如此。
禪味悠然的蘇式素食
西園寺不僅環(huán)境靜雅,這里的素面也禪味悠然。寺院素齋崇尚“凈素”,是為積功德,然而,很多香客在西園寺吃素面,不僅出于宗教信仰,也因為素面本身的美味。
素齋館內(nèi)環(huán)境古色古香,風(fēng)格清雅。古樸的裝修風(fēng)格配上園林式的頂屋,讓整個餐館充盈著十足的禪韻。有年代感的雕花八仙桌和長條板凳,將食客的記憶拉回兒童時期,吃一頓簡單的素齋也變得十分有格調(diào)。
素面種類不多,觀音面、吉祥面和如意面是這兒所有的素面品種了。除了素面還有時令果汁、無花果甘蔗馬蹄水、紅豆薏仁水、烏梅等飲品和零食,價格不貴,包裝確花了心思,讓人食指大動。
點一碗觀音面,付款后拿著小票去排隊取餐。環(huán)顧四周,只見食客們都井井有條地排著隊。一碗熱氣騰騰的素食面從餐館工作阿姨手中遞過來時,香菇的香味瞬間撲鼻而來,隨后團團熱氣從面碗中慢慢升起、纏繞、氤氳。面的澆頭雖都是素菜,但品種毫不含糊,厚筍片、油面筋、香菇等,特別是油面筋在浸潤湯汁之后,軟乎乎熱騰騰的,一口下去湯汁溢滿口腔,鮮美無比。面條勁道有味,根根分明,是典型的蘇幫口味。
寒冬里,逛完西園寺,吃上一碗熱騰騰的素面,身體在獲取天然均衡營養(yǎng)的同時,還能在品嘗美味中,使心靈得到滌蕩、熨帖、歸凈。
眾生百態(tài)祥如云
自從兩只黿“不知所蹤”后,寺里的鴿子與貓成了人們的新寵,它們久居寺內(nèi)不僅接受了佛的洗禮,也給清凈的寺廟增添了生機。
西園寺里的貓比普通人家的貓多了一份恬靜,它們?nèi)辗e月累享受著人間的香火,也變得與世脫俗起來。每一只貓都體態(tài)圓潤,它們洋洋散散地呆在寺廟的草坪里、樹根邊、墻角處。記者有幸見到了寺廟里最“紅”的橘貓當(dāng)當(dāng),當(dāng)當(dāng)走路沉穩(wěn),面相慈祥,遇到人也毫不畏懼,是一只真正的“佛喵”。
與安靜的貓不同,西園寺的鴿子卻十分充滿活力,寺院每個角落都有它們的身影,姿態(tài)各異。這里的鴿子更像是西園寺的守護者,無論寺里來的是游客,還是參拜禮佛的人,這些鴿子都是一副自由自在的模樣,它們或輕盈多姿地飛翔在人群上空,或停落在放生池的六角湖心亭上,發(fā)出低低的“咕咕”聲。
除了貓和鴿子這兩大類生靈,放生池內(nèi)成群的魚兒和烏龜也生活得同樣安詳。
在西園寺中,擼擼貓,喂喂鴿子,看看魚,感受萬物有靈的和諧,找回屬于自己的安然純真,生命的意義也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