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鋒
摘要: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化學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提倡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引導學生學習理解高中化學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化學模型抽象能力等高中化學核心素養(yǎng)。為此,本文主要就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策略展開分析。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化學;課堂教學
1 創(chuàng)設恰當教學情境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涉及的知識點也相對較多且復雜。所以,在實際授課中,教師除了要為學生講解教材上的知識內容,還要引導學生掌握豐富且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改善以往教學模式枯燥、單一的局面,基于更科學、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構建生動、高效的化學課堂,讓學生在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中鍛煉、提升學習能力與效率。為此,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情境,以此來吸引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各項教學活動,通過一系列問題的精心設計與巧妙提出來加強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比如:某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氯氣的實驗室制法”的相關知識點時,就聯(lián)系生活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情境:先為學生展示了生活中常用的潔廁靈與 84 消毒液。然后,介紹某人將這兩種清潔用品混合使用后,發(fā)生中毒事件的案例。以此來引導學生提出“為什么會發(fā)生中毒事故?”等問題,集中學生課堂注意力,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在此基礎上再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實驗演示視頻,明確這兩種用品混合后會產生黃綠色的氯氣。之后再進行氯氣實驗制法的學習探究,學生不僅會更認真、細致地觀察、思考,也能夠加強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促進課堂教學效果與效率的顯著提升。
2 提高實驗動手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化學是一門在實驗中總結規(guī)律的學科,高中化學的知識大部分都是前輩們通過實驗總結出來的,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不注重實驗過程只知道實驗結果的情況?;瘜W是一門通過相應的實驗觀察手段,從宏觀上觀察實驗現(xiàn)象,再從微觀上得到相應的實驗原理。但若是學生將化學誤認為是一門只需要記憶實驗現(xiàn)象實驗原理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創(chuàng)新沒有總結,也就不會真正理解宏觀微觀的化學反應原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不應該直接將化學反應的原理和現(xiàn)象“填鴨式”教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實驗現(xiàn)象分析實驗原理,不僅可以讓學生記憶知識點更加牢固,而且可以讓學生形成完整的化學思維和化學學習方法。
化學實驗的地位如此重要,因此在考試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大。但是往往有很多同學在化學實驗的考試部分丟分較多。主要原因在于,高中化學實驗缺少相應的實驗教學設備,而且學生的課業(yè)壓力大,能夠分配到化學實驗的時間很少,導致學生的實驗參與度較低,很難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及注意到實驗的細節(jié)。其次,化學實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和嚴謹性,因此每一個化學實驗步驟都有背后的化學原理或者實驗經驗支撐,而不是平白無故地加入進去的。而化學步驟之間也是有相應的順序的,學生只有完全理解了相應的實驗過程和實驗機理,才能把握出題人對題目所要考查的知識點。例如在學習中和滴定實驗時,教師應該給學生強調實驗步驟的先后順序以及背后的原因,可以采用問答的方式來加深學生的印象。比如用蒸餾水洗過的滴定管先用標準液潤洗后再裝標準液,教師可以在講解這一步驟的時候提出問題為什么要先用標準液潤洗后再裝標準液? 能否用蒸餾水潤洗?讓學生思考后明白先用標準液潤洗的作用以及不能用蒸餾水潤洗是因為殘留的蒸餾水會降低濃度產生誤差。中和滴定實驗還有很多的實驗細節(jié)體現(xiàn)在實驗步驟的先后順序中: 先用待測液潤洗后再移取液體; 滴定管讀數(shù)時先等一二分鐘后再讀數(shù); 觀察錐形瓶中溶液顏色的改變時,先等半分鐘顏色不變后即為滴定終點。
3 深入挖掘化學素材,強化學生化學生活觀念
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化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也要去指導學生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讓學生明白學習化學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強化學生的化學生活觀念。傳統(tǒng)的高中化學教學方式沒有重視對學生化學生活觀念的強調,只是要求學生學會解決化學題,而沒有去引導學生去解決生活中的化學題。這種題海教學模式雖然能夠提升化學學習水平,但是會讓學生逐漸將化學理論知識脫離了實際生活,也會讓學生逐漸喪失學習樂趣和探索化學知識的主動性。
教師在教學化學學科知識的同時,可以多舉一些相應的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知識背景的同時,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強化學生化學生活觀念。例如,在教學原電池部分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在課前講一講電池的歷史發(fā)展,讓學生明白自己目前所學的原電池原理時大部分電池的基本原理,可以讓學生產生一種成就感,原來自己平常所見到的各種電池的原理都是自己所學的化學知識。同時在學習完所有原電池知識之后,可以跟學生分享目前的一些新型電池的工作原理,讓學生尋找創(chuàng)新點在什么地方,使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化學知識產生一種創(chuàng)新感。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為了促進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顯著提升,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設計組織中,除了要整合現(xiàn)有資源條件做好課前準備之外,還要通過教學情境的恰當創(chuàng)設,以及實驗教學活動的精心設計、先進多媒體技術的靈活應用。這樣既有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全面發(fā)揮,也能夠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顯著提升,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為學生日后的化學學習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萬梅麗.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J].中學生數(shù)理化(教與學),2020(11):6.
[2]常梁梁.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J].中學生數(shù)理化(教與學),2020(11):8.
作者單位:山西臨汾第一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