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
摘要:在實施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育也在不斷改進和發(fā)展中,小學語文課堂教育教學質量在教學評估中越來越被重視,其中作文教學更是重中之重。在此基礎上,筆者在工作經驗中針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總結,并提出有效策略,期望能對小學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作文寫作,在考試中占據(jù)著分數(shù)的“半壁江山”;作文寫作,也是衡量一個人綜合表達能力的標準。三年級是學生剛接觸到作文的時期,因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學習特點,作文掌握方面出現(xiàn)了寫作困難、水平不高、質量不好等等問題。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重視語文作文的教學,更要在新課改的要求下,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適合現(xiàn)代化作文教學的方式,利用優(yōu)質的教學方式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提高語文教育教學水平,更好地完成小學語文的教學任務和目標。
一、小學作文教學質量難以提升的原因
作文是小學考試中的必考試題,也是考核小學生綜合表達能力的主要方式,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不斷地積累。筆者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很多小學生對于寫作都有恐懼感。其狀態(tài)包括:部分學生不知道什么是寫作,不知道如何去運用素材,不知道如何表達所想內容,對寫作喪失信心。
主要涉及幾個方面:
① 在語文教學中,課堂上寫作鍛煉的機會是很少的,課下布置的局限于課本,再加有教師布置作業(yè)任務較難完成,是導致寫作水平很難提高的直接原因。
②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方式多是讓學生背誦積累精彩段落和句子,再進行仿寫,而沒有充分重視學生自我表達的提高,導致學生背誦了很多內容,但不會活用,只會照抄照搬。學生寫作水平并沒有提高,在機械背誦中喪失了對寫作的興趣。
③ 在寫作素材方面,學生接觸的主要素材只有課文,在閱讀拓展等其他方面并沒有得到重視,閱讀量的不足直接導致了寫作素材的缺乏,寫作水平也很難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綜上所述,改善傳統(tǒng)教育方法,提高學生寫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是非常必要的,這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積累,也為日后高年級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小學作文教學質量提高的具體策略
(1)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想要提升寫作能力,興趣是必不可少的,小學生年齡尚小,好奇心強,思維活躍,對新鮮的事物尤為敢興趣。教師應結合小學生學習認知特點,積極發(fā)掘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熱情。在初期培養(yǎng)寫作能力時,教師可以用故事等有趣的內容引導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感受,進而寫下真情實感的文章。
(2)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要想寫好好作文,素材和經驗的積累是基礎,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素材積累:
第一,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該積極地運用自身教學素養(yǎng)去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中的事物,養(yǎng)成隨時記錄所聞、所見、所感的能力。在這個信息時代,記錄見聞已經不僅限于日記的方式。也可以鼓勵學生在QQ空間或者微信朋友圈等多平臺記錄、分享所有見聞,在生活的一點一滴中,養(yǎng)成素材積累的習慣,也能培養(yǎng)熱愛生活的良好品行。
第二,教師應鼓勵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在班級建設讀書角,布置課余時間的閱讀任務,教師可以利用校本課時間做好課前導讀,喚起學生對閱讀的向往,所涉及的閱讀可以包括經典名著、散文小說等多個方面。鼓勵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利用班會等時間互相交流讀書心得,讓學生愛上閱讀,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寫作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提升。
第三.教師應引導學生如何正確積累好詞好句,正確應用好詞好句。摒棄傳統(tǒng)死記硬背、照抄照搬的方式,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摘抄好詞好句的同時,記下閱讀時產生的感情和能夠應用的情景。這種方式可以促進學生的主動思考,逐漸把好詞好句轉化為自己的寫作內容,在以后的寫作過程中,能夠產生聯(lián)想,及時提取和運用。這種方式能夠加深學生對素材的記憶,在積累素材的過程中也能夠讓寫作能力得到良好的鍛煉,為今后的寫作奠定更好的基礎。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具備良好觀察能力對于提高寫作能力尤為重要,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以課堂為主體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設置教學方案。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積累、整合寫作素材;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進入寫作情景,引導學生多觀察身邊發(fā)生的人和事,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對生活敏銳的觀察能力,捕捉生活中的靈感,寫下學生的所感所想。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寫作目的,評價寫作內容,進而主動發(fā)現(xiàn)寫作過程中的不足。以多樣化的方式加深學生對寫作的理解,以豐富多彩的知識形式呈現(xiàn),對好的作文素材進行整合,從而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比如作業(yè)完成時的欣喜,考試不理想時的懊悔,對父母老師的感恩等等。教師鼓勵引導學生去主動體驗觀察記錄這些生活中的心理活動信息,可以幫助學生獲得具備細膩情感的作文素材,培養(yǎng)學生在今后學習和生活中認真觀察、仔細思考的能力,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都有幫助。
(4)引導學生組織寫作內容
素材、感悟都具備的前提下,如何組織寫作內容,讓整個作文渾然一體也是非常重要的。筆者發(fā)現(xiàn)在小學生的作文中,常會出現(xiàn)篇幅短湊字現(xiàn)象嚴重,或篇幅長沒有重點,觀點表達不清晰或重復表達。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學生不具備把寫作素材和自身感悟有效結合的能力,即便有好的寫作素材和好的自身情感,無法很好的組織這些材料,也無法寫出好的作文。
因此讓學生具備建立作文框架,合理組織作文材料是十分重要的。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明白中心思想的概念和作用,可以通過范文講解的方式讓學生明確中心思想和作文結構的確定,進而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文結構進行設計。在寫作練習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明確寫作目標進行寫作內容組織和構想,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學會提取記憶中有用的寫作素材,再結合文章主題和自身情感,完成作文的結構構造。
總結
小學寫作能力的提高對于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在現(xiàn)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以現(xiàn)代化教學理念為基礎,不斷探究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采取有效措施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能力,引導學生組織寫作內容,以科學有效的方式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推動小學作文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錢麗娜.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9):256.
[2]郭建明.解析小學作文教學的策略與方法[J].文學教育(下),2020(08):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