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崢鈴
摘 要:立體幾何證明是高中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許多學生的學習困難所在。尤其是在高一階段,學生對于立體幾何的證明,幾何全部依賴于對于空間中線、面關(guān)系的理解。但是同時,邏輯關(guān)系混亂等問題始終制約著學生的有效學習。將空間中的線線、線面、面面關(guān)系進行重組,搭建結(jié)構(gòu)化的邏輯鏈,引導學生在攻克證明困難的同時,培養(yǎng)邏輯推理能力。
關(guān)鍵詞:立體幾何證明;邏輯結(jié)構(gòu);邏輯推理
1、立體幾何學習中的困境
立體幾何證明題中,多會出現(xiàn)遺漏、錯用、混用證明條件的情況。諸如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中,很多學生會遺漏“”、“”的條件;又如面面平行中,已知“”可以推出“”,部分同學就會混用在面面垂直中,由“”,推出“”。
此外,不能選擇合適的輔助線,不清楚怎么運用、選取條件的情況依然存在,導致不少人以白卷收場。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往往會出現(xiàn)“老師講的時候是會的,自己做就不會的情況。”學生的知識體系混亂,對于基礎(chǔ)知識間的聯(lián)系缺乏了解,在獨立提取知識的過程中就會出現(xiàn)了斷層。更甚者,哪怕思路正確,個別學生也無法整合條件,證明過程冗長沒有條理。
可以看出,立體幾何證明的障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空間想象能力障礙,邏輯思維能力障礙和語言表達的障礙。其中,語言表達障礙也受到了邏輯思維的影響?;诖?,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引導學生從機械地模仿到理解,最終內(nèi)化知識,搭建合理的邏輯結(jié)構(gòu)是很有必要的。
2、搭建“金字塔”助力邏輯推理
以立體幾何證明中常見的線線、線面、面面關(guān)系為基礎(chǔ),搭建一個三層的“金字塔”。
從縱向來看,金字塔分為3層,每一層中,除了書本給出的判定定理、性質(zhì)定理外,還包括了常用的公理,定義。整個金字塔中,唯一可以跨層的地方在于“面面平行線線平行”,其他每一層的證明只能逐步攀登,不可跨層。諸如想要證明面面平行,必須遵循“線線平行線面平行面面平行”的路徑。從橫向來看,將立體幾何證明分為了“平行”與“垂直”兩部分,彼此證明互不影響,唯一交叉的地方在于可由“線面垂直”推出“線線平行”,即由“a⊥α,a⊥α”推出“a//b”。此外,對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定理,可以用圖形提供更直觀的感受,加強對定理條件的理解和記憶。在線線垂直這一部分,除了題目直接告知的兩直線垂直條件,還可以根據(jù)題目提供的數(shù)據(jù),計算出垂直關(guān)系,甚至在共面條件下,平面中的一些性質(zhì)定理也可以沿用。
對于具體題型,注意“目標”和“條件”,在金字塔中選定起始位置,之后結(jié)合目標和條件,選擇恰當?shù)淖C明路徑,找全定理所需條件,推出結(jié)果。
3、邏輯結(jié)構(gòu)——“金字塔”在證明題中應(yīng)用
例1.如圖所示,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F(xiàn),G,H分別是BC,CC1,C1D1,A1A的中點.求證:EG∥平面BB1D1D。
分析:從目標角度進行分析,線面平行處于金字塔的中間層,下可由線線平行得到,上可由面面平行得到。故而解題這一問題,既可
在平面BB1D1D內(nèi)找一條與EG平行的直線,由“線線平行”推出“線面平行”;也可以過EG構(gòu)造一個與平面BB1D1D平行的平面,由“面面平行”推出“線面平行”。
法一:(線線線面)如圖2,取B1D1中點O,連接OG,OB
法二:(面面線面)如圖3,取中點
例2.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ABCD,ABAD,CD=2AB,平面PADABCD,PAAD,E和F分別是CD和PC的中點,求證:
(1)PA底面ABCD;
(2)平面BEF平面PCD.
分析:從目標角度進行分析,問題(1)中要證的線面垂直處于金字塔的中間層,下可由線線垂直得到,上可由面面垂直得到。再結(jié)合“平面PADABCD”這一條件,可知應(yīng)由“面面垂直”推出“線面垂直”。此時應(yīng)注意,由“面面垂直”得到“線面垂直”必須滿足四個條件,缺一不可。問題(2)中要證的面面垂直處于金字塔的最頂端,因而只能由它的下一層線面垂直所推出。因此,在平面BEF中找一條線垂直平面PCD,或者在平面PCD中找一條線垂直平面BEF。而這類線面垂直,在這一題中,只能由線線垂直來推出。因此,第(2)問應(yīng)該按照“線線垂直線面垂直面面垂直”的邏輯來推導。
4、小結(jié)
高一學生在開始學習空間立體幾何證明的時候,由于空間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方面的不足,會出現(xiàn)比較多的問題,基礎(chǔ)比較薄弱,學習缺乏主動性的孩子尤甚。一方面,教師在教授定理的時候要注意圖文結(jié)合,演示這個定理所對應(yīng)圖象的生成過程,讓學生有更直觀的感受。特別是每個條件的必要性,當缺失條件時,畫出缺失條件后的圖象,驗證定理的不充分。同時在驗證每一個判定條件的過程中加強對知識內(nèi)在聯(lián)系的理解。另一方面,在新授知識之后,一定要重視對知識的梳理和整合。對于基礎(chǔ)比較薄弱的孩子,邏輯關(guān)系越簡單清晰,越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因此,搭建一個“金字塔”,將知識邏輯結(jié)構(gòu)化,便于初學者快速有效地提取條件,嘗試證明。而在證明過程中,除了強調(diào)“路徑”的選取,也應(yīng)重視學生書寫的完善性。
不可否認,對于一些學生而言,他們的學習可能源于模仿,特別是女生對立體幾何知識理解的少,臨時記憶居多。這種模仿一開始是機械的,困難的,但在這樣一種追尋知識蹤跡的過程中,知識本身的邏輯會慢慢浮現(xiàn)。如果學生能理解乃至內(nèi)化這些邏輯關(guān)系,那么他們就會從不同的線面角度,多樣化地證明同一道題。甚至當他們建立起平面幾何證明和立體幾何證明之間的聯(lián)系后,他們會更有創(chuàng)造性地去看待問題。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本身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接受失敗,允許嘗試,也要時刻嚴格要求。
參考文獻
[1]劉桂順. 高一學生理解立體幾何證明困難的原因及對策研究[D]. 山東師范大學, 2013.
[2]馬藹琳. 高中生立體幾何學習障礙及對策的研究[D]. 上海師范大學, 2011.
[3]樂意君. 課堂提問中如何讓 “邏輯鏈” 與 “思維鏈” 更加契合[J]. 新課程學習 (上), 2013 (5): 124.
[4]郝樂, 馬乾凱, 郝一凡, 等. 數(shù)學教育與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D]. , 2013.
[5]熊高全. 模仿學習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yīng)用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 2012 (26): 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