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霞
摘 要:語文作為一門語言性的學科,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近些年來,隨著教育行業(yè)對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出現(xiàn)了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本文將在農村高中語文閱讀現(xiàn)狀與群文閱讀意義的基礎上,分析農村高中語文群文閱讀課堂教學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農村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農村高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
(一)農村高中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不強
在日常的農村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延續(xù)了傳統(tǒng)的將閱讀內容教授給高中生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主要是以語文教師講解為主,以高中生聽講與記錄筆記為輔,在這種刻板的語文學習方式下,農村高中生的思維得不到發(fā)散,高中生很難提起學習語文閱讀的興趣。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課堂中,高中生的課堂主人地位沒有得到凸顯,不利于高中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高中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導致高中生的學習效率不高。
(二)農村高中生之間存在差異
在高中這一階段,語文課堂閱讀活動開展的本質是想打破傳統(tǒng)語文閱讀教學的模式,使語文閱讀課堂具備一定的自由性。眾所周知,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農村高中生各有所長,同時也各有所短,在我國應試教育的框架下,農村高中語文教師沒有結合高中生的實際情況,更加關注高中生的學習成績,并且一味的趕教學進度,忽略了高中生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性這一特點;每個農村高中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不同,很多語文教師為了學生在高考中脫穎而出,總結了各種閱讀題的萬能答題模板,使得農村高中生的思考能力以及總結能力得不到激發(fā),不利于培養(yǎng)農村高中生的創(chuàng)造力。
(三)農村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針對性較弱
在日常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大都是語文教師講要講解的閱讀篇章先閱讀一遍,將生僻字給學生標注出來,接下來語文教師將篇章進行分解,因此出現(xiàn)了很多零碎的語文閱讀知識點,農村高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腦海里都是零零碎碎的知識點,無法深刻把握閱讀篇章的整體內容。農村高中語文教師設置的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法針對性較較弱,無法激發(fā)高中生的語文閱讀興趣,不利于提升農村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二、在農村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課堂的意義
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深入與發(fā)展,對高中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素養(yǎng)顧名思義就是人們將學習到的語文知識和人文精神轉化為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可以通過長時間的學習語文和實踐培養(yǎng)出來。群文閱讀教學是通過多個同類型文本放在一起進行閱讀教學,可以提高農村高中生閱讀課堂參與的有效性,高中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將課經學習到的語文閱讀知識與自身的經驗相結合,與此同時高中生還可以在多種文本中體會到篇章所蘊含的人文精神。語文教師作為高中生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引導人,應該具備豐富的語文知識以及深厚的人文素養(yǎng),堅持高中生的主體地位,及時與高中生進行溝通,制定合理的閱讀教學內容。在進行群文閱讀時,高中生從原來的一個視角、一個層次到多個視角、多個層次去分析問題與事物,可以活躍高中生的思維,可以拓寬農村高中生的視野,可以增加高中生的語文閱讀量,提升高中生的語文閱讀學習質量,可以提高農村高中生的語文欣賞水平,漸漸的培養(yǎng)農村高中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三、在農村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課堂的措施
(一)農村語文教師應該明確閱讀教學內容
高中生進行文本材料閱讀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有價值的信息,被列入學習教材中的篇目內容,其價值和語文教師教學內容有關,需要高中生進行認真分析和思考。不同的語文教師因其性格、態(tài)度等不同,他們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內容也不同,部分語文教師在將文本材料與與其他材料進行對比時,教學內容比較模糊,所以農村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備課的時候,應該堅持一切以實際為主,明確閱讀教學的內容,首先,語文教師應該關注群文內容的語言表達形式,其次,語文教師應該對文本內容進行拓展延伸,將同類型文本進行巧妙對接,營造輕松的閱讀課堂氛圍,漸漸的滲透給高中生,調動高中生參與閱讀活動的積極性。
(二)學習課內文章,延伸課外素材
群文閱讀的多種形式應用會影響閱讀教學內容和語文教學目標,所以農村高中語文教師應該結合群文閱讀的多種形式。高中閱讀課本中的篇目都是經典佳作,是教育界的權威專家根據(jù)高中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實際情況篩選的,適合高升生當前發(fā)展的狀況,但是僅局限于課本文章內容,根本不能滿足高中生的閱讀量,不利于高中生以后的語文學習。所以農村高中語文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一定要提高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適當進行課外素材的拓展,在語文閱讀課堂上延伸課外閱讀資料,舉個例子,語文教師在講解《祝?!愤@一課時,讓高中生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文中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她勤勞、善良、質樸、頑強,但在舊社會被封建禮節(jié)所迫害的一位婦女形象,語文教師可以根據(jù)這篇課內文章,延伸魯迅的《吶喊》和《彷徨》等,讓學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語文教師選擇以題材為主的文章,引導高中生進行閱讀
要想提高農村高中語文群文閱讀課堂教學效率,除了需要選擇以題材為主的相關教學文本,還需要高中語文教師的正確引導,高中生在語文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群文閱讀,有利于提高個人的學習質量。將群文閱讀運用在農村高中語文閱讀課堂,對語文教師的要求非常的高,語文教師一定要熟悉課本的每個單元內容,將每個單元外同類型內容文章進行重組整合,也可以將單元內的文章進行整合,同時借助課外資料進行對比,通過課內外資料的整合對比,學生可以充分理解課內外素材之間的異同;農村高中生通過自主閱讀很難保證群文閱讀的效果,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該在學生閱讀時進行積極的引導,了解學生閱讀的實際情況,面對高中生存在疑惑的地方,語文教師可以及時進行指導,引發(fā)高中生積極思考,并且深化高中生的對閱讀文章的深層理解。
參考文獻
[1]李曉峰.合理規(guī)劃群文閱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J].文學教育(下),2019(09):102-103.
[2]陳菲.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J].文學教育(下),2019(07):86-87.
[3]郭玉珠.關于農村中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現(xiàn)狀及教學對策[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