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繼軍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525(2020)03-00-01
在醫(yī)療實踐中,針對于重癥患者的插管措施已經被廣泛應用。但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很多患者與家屬對于插管措施的用意并不了解,認為這種醫(yī)療措施增大了患者的痛苦,同時還存在潛在的危險。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針對于重癥患者的氣管插管措施是必要的嗎?有哪些風險?
1 為什么要進行氣管插管
作為一項醫(yī)療措施,氣管插管是指將一種特制的導管通過聲門放置在氣管內保證患者呼吸的措施。這種醫(yī)療措施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喪失或者半喪失呼吸能力的患者實現(xiàn)呼吸,保持氣管通暢,能夠滿足病人機體呼吸所需。同時也能防止病人出現(xiàn)呼吸道粘連、誤吸等癥狀的出現(xiàn)。在搶救過程中,這種醫(yī)療措施能夠起到極大的作用,和人工呼吸與體外按壓相比,這種搶救方式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維持病人的呼吸。如果搶救患者是被溺水導致的窒息,抑或者是火災導致的窒息,使用氣管插管的方式進行搶救,患者的存活率將會非常大。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古代的醫(yī)師通過鼻孔的呼吸來觀察患者是否還活著,實際上即使呼吸停止,只要心臟還在跳動,五分鐘之內的搶救都是有效的。也就是說,氣管插管作為一項醫(yī)療措施,所肩負的責任不僅僅是幫助患者呼吸,更可在患者生死一線時提供最大的幫助。在醫(yī)療過程中,保住患者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因此,氣管插管是必要性的搶救行為。
2 氣管插管中存在的風險
氣管插管是存在風險的,但在醫(yī)學實踐中,所有的醫(yī)療措施都是存在一定風險性的。而所有能夠保證無風險的醫(yī)療措施對病人來說也是不必要的,無法在危急關頭搶救病人。由于我們每個人的身體結構并不是百分之百相同,身高有高有矮,體型有胖有瘦,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有多有少,所以我們每個人在經歷氣管插管時所面臨的風險都是不一樣的。有些患者由于窒息而導致嘔吐,嘔吐物與聲門粘連后,就導致插管很難插入。而有的患者在插管進入器官時會引起嘔吐與神經反應,導致患者的呼吸頻率變化,最終造成了在氣管插管后還是形成了窒息的局面。
3 吸痰護理存在的風險
在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后的護理工作也一樣存在著風險,這是因為患者的狀況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著變化,因此就需要護理人員對患者施加足夠的耐心與細心。在氣管插管后,需要為病人進行吸痰護理,這項護理工作存在著高風險。這是因為吸痰護理中存在著一定的潛在危害,護理人員應當針對不同患者的不同情況進行吸痰護理,而不是僅僅按照常規(guī)的操作守則來進行。經過了吸痰護理后,患者容易出現(xiàn)一定的并發(fā)癥,例如:低氧血癥、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支氣管痙攣、心律失常、顱內壓增高以及氣管損傷。在并發(fā)癥出現(xiàn)之前,患者首先會出現(xiàn)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的現(xiàn)象,能夠清晰聽到患者肺部出現(xiàn)羅音,以上都是吸痰護理不規(guī)范所造成的。因此想要讓重癥患者在吸痰護理時能夠維持呼吸穩(wěn)定,就要從患者的自身情況入手,有效的吸痰護理可使肺部羅音改善、氣管氣壓降低、潮氣量增加。接下來將介紹三種由于吸痰護理不規(guī)范而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3.1低氧血癥
出現(xiàn)這種并發(fā)癥的主要原因是吸痰護理單次時間過長導致的,如果單次吸痰護理時間在規(guī)定之內,那么就很可能是因為兩次吸痰護理之間時間間隔過短。其次,出現(xiàn)低氧血癥后患者吸痰護理中度值降低,同時患者會出現(xiàn)相應的呼吸困難與煩躁。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應當立刻停止對患者進行吸痰護理,同時提高患者吸入的氧氣濃度。對于這種并發(fā)癥的防范措施有很多,首先是護理人員要熟練掌握吸痰護理的操作重點,盡量保持動作輕柔、標準。其次是在進行吸痰護理前,要充分地對患者病情以及身體狀況進行評估,提前提高患者吸入氧氣的濃度,防止對患者造成傷害。在正確的吸痰護理中,單次吸痰時間不應當超過十五秒,而兩次吸痰護理之間的間隔應當大于三分鐘。在吸痰護理前期、吸痰護理進行中、吸痰護理結束后,都應當對患者吸入氧氣濃度進行提升,防止出現(xiàn)缺氧血癥。
3.2氣管粘膜損傷
出現(xiàn)這種并發(fā)癥的主要原因是在進行吸痰護理時管道內部存在負壓,或者進行吸痰時吸引力過大,導致頻繁吸痰。當發(fā)生這種并發(fā)癥時,護理人員能夠感受到有黏膜被吸附,或者在吸痰時吸出帶有鮮紅血液的痰。當發(fā)生這種情況時,在病人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應當立刻停止吸痰護理,關閉吸引器負壓。想要杜絕這種情況的發(fā)生,需要做的是在吸痰時護理人員正確地控制負壓,根據患者的不同年齡以及肺部的不同情況來選擇不同的負壓。其次,在進行吸痰護理之前,應當先關閉負壓再進行吸引器的插入,否則很容易導致黏膜出血損傷。最后則是在吸痰護理之前,可以使用通過蒸汽加熱加濕的方法來對氣管進行液化處理,防止在吸痰護理中由于氣管水分不足而導致的黏膜損傷。
3.3呼吸道以及肺部感染
出現(xiàn)這種并發(fā)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護理人員在吸痰護理之前沒有進行相應的無菌處理,對吸引器和管道的消毒不嚴格。而發(fā)生呼吸道以及肺部感染的原因還有對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不足,導致胃部消化物或者口腔內的分泌物進入肺部,最終導致感染。還有一些發(fā)生了肺部以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是由于自身的免疫力低下,對抗生素的使用不合理導致的。當發(fā)生了這種并發(fā)癥后,患者的體溫會升高,痰培養(yǎng)以及血培養(yǎng)的檢查會顯示異常。與此同時,在對患者進行吸痰護理時,會出現(xiàn)黃膿痰。對于這種并發(fā)癥的處理措施是將患者所使用的吸痰護理儀器進行檢查與細菌分析,根據患者的病情來進行抗生素的更換,對患者已經感染的器官進行蒸汽加濕處理,增加吸痰護理的次數(shù),保持氣管的通暢。針對這種并發(fā)癥,患者可以選擇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同時對于護理人員進行嚴格要求,保證對呼吸機管道進行嚴格消毒。在對患者進行吸痰護理時,要按照正確的吸痰順序進行,先清理氣管,再清理口腔,最后清理鼻腔。同時,對患者的鼻飼和進食要進行合理處理,防止食物或者嘔吐物進入氣管。通過食物的營養(yǎng)提升來讓患者的自身免疫力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氣管插管雖然是一項具有一定風險性的醫(yī)療手段,但對于危重癥患者來說,氣管插管也是延續(xù)生命的必要措施。只要醫(y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插管、護理時能確保嚴格遵守操作守則,氣管插管的風險也將隨之被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