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俐娜
摘要:閱讀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語文基礎,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現(xiàn)階段的小學閱讀教育有很多工作的問題。因此,為了真正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教師應尋求解決問題的戰(zhàn)略,完善閱讀教學步驟,使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步驟
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教學目標泛化、教學內容選擇自由、教學方法使用過于形式化等問題,這些問題顯著阻礙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應在充分理解學生閱讀情況、課本內容的基礎上,科學有效地制定教學目標,慎重合理地選擇教學內容,應用多樣有趣的教學模式,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完善教學環(huán)節(jié),合理有效地完善課堂教學。本文結合筆者的實踐經驗,對如何完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步驟、使小學語文課堂充滿活力進行了以下分析與探索。
一、明確教育目標
在設計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首要環(huán)節(jié)是教學目標的明確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目標對整個語文教學具有指向性作用。此外,在決定教育目標時,教師不僅要簡單地描述教育目標的教學內容、過程和學生的閱讀過程,在完成教學后,還要明確認識到學生應該具備什么樣的技能、素養(yǎng),以及學生應該用什么樣的表現(xiàn)來證明學習效果。因此,確定教育目標應遵循兩個標準,首先要表現(xiàn)學生學到的東西,即教師在教學后必須掌握的能力和技能。其次,表現(xiàn)為能夠具體觀察學生表現(xiàn)的方式。
例如,在《大青樹下的小學》的教育過程中,通過描寫西南邊疆民族小學孩子們的幸福學習生活,體現(xiàn)了祖國各族之間的友愛與團結。結合本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筆者設計了一般教學目標:(1)可以朗讀全文。(2)掌握文本中的單詞。(3)了解中國各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和他們的幸福學習生活。(4)體會貫穿全文的驕傲和贊美之情。
根據學生表現(xiàn)的方式,證明其學習的教育目標明細劃分為:(1)能正確朗讀文本,能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感情用事地朗讀課文;(2)識別“水庫、泰國”等5個單詞,寫“大壩、裝”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坪壩、服裝、服裝”等詞匯;(3)找到能夠表達少數民族兒童幸福狀態(tài)的詞句,從什么方面說明了少數民族兒童的幸福學習生活。(4)用自己的語言表達這個民族小學給人的印象,可以舉例說明自己今后如何和少數民族的同學交往。
根據一般教育目標的劃分,《大青樹下的小學》教育目標應當為:(1)能夠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讀課文。(2)認識5個單詞,寫12個單詞,正確讀寫“坪壩、服裝、服裝”等詞匯。(3)找出能描述少數民族兒童幸福狀況的文章,總結本文是從哪個方面來描述的。(4)知道要和少數民族的同學友好相處。
這樣根據一般教育目標和明細劃分的閱讀教學目標更符合教學需求,也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因此,明確教學目標對完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步驟至關重要。
二、慎重選擇教育內容
教學內容是語文教學的主要載體,閱讀教學的知識點主要包含在教學內容中,以教學內容為基礎向學生傳授。因此,教師要慎重選擇教學內容,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語文教育是最重要的。教師在閱讀教育內容的時候,為了不過分追求個性,大多會著眼于學生的語文,在基礎上下功夫。另外,在選擇教育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就是說,在開展閱讀教育活動之前,教師必須充分考慮和理解學生在課本中的生詞、表達手法、閱讀方法的掌握程度,并在此基礎上按情況設計教育活動。首先,如果閱讀課程的內容是學生從未接觸過的新知識,教師就會總結新知識,更好地開展教育活動。其次,明確學生接觸過的話,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具體接觸情況,也就是學生學到了多少,并據此選擇教育內容。最后,教師必須明確學生知識的弱點和學習需求,即學生的曖昧性和牢固的語文知識。這樣,教師可以有效補充課外資料,讓學生學習和體驗更好。
例如,在《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育過程中,很多學生從來不了解西沙群島,這樣學生就不能理解課文的意思,連“富饒”這個詞也不能理解。因此,筆者通過照片和錄像等,向學生補充了關于西沙群島的知識。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可以感受到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合理選擇教學內容非常重要,不僅能拓寬學生的視野,還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增強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
三、根據情況選擇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教材的文本形式非常豐富。對于不同的文體,采用相同的閱讀教學模式會對學生閱讀效果產生不良影響。對于詩歌類文章,應采用朗讀教學法,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理解其中的情感;對于說明文,教師應利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學技術,讓學生坦率地理解和認識課文內容。當然,即使是同一種類的文章,具體內容不同的話,教育方法也應該不同。例如,敘事文有記者和報道兩種形式,記者的文章說明應采用討論法,報道文章應用組合協(xié)助法。同一篇文章中,教學目的不同,教學方法也有一定差異。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應結合學科特點、學情、教學內容進行綜合考慮,應用最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觀潮》的教育過程中,文本描述了觀賞潮的盛況,描繪了觀賞潮的具體景象,激發(fā)了學生對祖國山河的愛,加強了學生思維的邏輯性,使學生理解錢塘江大潮壯麗的自然景觀。筆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首先通過多媒體向學生介紹錢塘江,通過視頻展示錢塘江大潮的景象。然后,把學生分成小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閱讀課文內容,回答:作者是怎樣順序描繪錢塘江大潮的?在不同的部分,作者分別介紹了什么?是以什么樣的順序描繪的呢?經過學生間的分析和討論,學生可以明確文章的寫作方式,明確其中包含的感情。根據情況和課本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是人文內容非常豐富的動態(tài)課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真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新課程目標,必須不斷完善語文閱讀教學步驟,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
參考文獻:
[1]興趣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的應用探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學研究),2019(12):84.
[2]丁永霞.創(chuàng)新教育以出生的書——五步教學法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中國農村教育,2019(32):60.
[3]金龍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與“學”的結合[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