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玲
摘 要:本文主要通過學習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和諧教育”思想——教育同創(chuàng)造性的生產勞動相結合,課上課下相結合,校內校外相結合,影響學生發(fā)展的各種教育力量相結合,學生受教育過程與自我教育過程相結合,論證“愛+尊重+理解”的教育觀,闡述信息技術教師怎樣和學生相處。
關鍵詞:情緒;理解;溝通;和諧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語重心長的談到“我們手中掌握的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人,我們如同雕刻家雕琢大理石那樣在塑造人,只有相信人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能手?!苯處煶嗽谡J知發(fā)展上關注、鼓勵和幫助學生,更重要的應在情感上給予學生真誠的關懷,做到相信他們,理解他們,從而幫助他們健康的成長。那么教師在和學生的相處中該如何去認識和付出行動呢?
教師每天都要面對性格迥異的學生,發(fā)生一些不可預料的事情是難免的。信息技術老師也不例外,反而還會出現(xiàn)異于其他學科課堂的事件,因為信息技術課往往一位教師要面對全年級所有的學生,了解起來有困難,而且信息課還有硬件設備的各種突發(fā)狀況等等。當事情發(fā)生了以后,教育的結果取決于教師的觀念改變、心態(tài)調整,并且做到知行合一。
一、教師應善于控制、掌握自己的情緒,并能以飽滿的情緒貫徹始終,減輕課堂教學中的心理壓力。首先,作為教師遇事不給自己找借口。課余時間我常和幾個年輕教師在一起討論與學生之間發(fā)生的故事,也借鑒了他們的不少好方法。交流中發(fā)現(xiàn),同樣的事情不同的老師用不同的方式解決,效果差別太大了。大家都說這與老師的性格有關,有的老師性格溫和不容易暴躁,或對學生不亂發(fā)脾氣,而有些老師遇事不冷靜,事情發(fā)生了容易和學生發(fā)生沖突。
曾經(jīng)一度我覺得這些老師說的有道理,總是自我安慰“誰讓我就這種個性呢”!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經(jīng)歷的事情多了,便不自覺地吸收了一些成功老師的做法,加之自己喜歡鉆研心理學,我不斷地反思自己,改進方法,遇到事情先冷靜多想想,帶著覺察反觀自己?!鞍l(fā)火”前多問問自己“這個事件是怎么發(fā)生的?”“怎么發(fā)展成這樣的”“我為什么會生氣”“學生這樣的反應我為什么會憤怒”,路易斯﹒海在《生命的重建》一書中強調情緒是我們自己的,情緒的產生必然和自己有關,可我們總是習慣向外找。學生怎么能這樣,學生應該怎樣,當老師用“應該”的時候給學生的心理暗示就是“我”做錯了,學生的情緒反應自然正常了。所有的情緒沖突都有引發(fā)的點,學生的做法一定是觸發(fā)到老師的某個點,比如老師自我建立的權威,老師的弱點等,這些恰恰是為人師者該反思的時候。世界著名的大教育家贊科夫曾說過:“學生對教師給予他們的好感,反應是很靈敏的,他們是會用愛來報答教師的愛。”愛是相互理解的基礎。
二、改變固有觀念,與學生相處不只局限于課堂。作為信息技術老師面對學生我們了解他們多少,覺得這些都是班主任的事,不了解又怎么能做到理解學生。對待任何人我們都要做到先了解才有理解的可能,才能做到換位思考,學生當然也一樣。有了理解很多問題反而好解決了,結果也與以前截然不同。
一次期中考試,一個經(jīng)常頂撞老師的女學生從兜里拿出手機看了一下,看見我走過來趕快塞了回去。我覺得她無視考場紀律,不尊重監(jiān)考老師,于是我把她的卷子收了。此女生站起來就發(fā)作了,我壓了壓火沒有直接和她在考場爭執(zhí),說了句:“你走吧?!彼R罵咧咧摔門出去了?;氐郊椅揖镁貌荒芷届o,剛開始還是很惱火,惱火學生怎么能對老師如此不尊重;后來我回想當時的情形,學生考試時拿出手機肯定是不對,但我處理問題時也是帶情緒的,說的話有點刺激到學生。之后我側面從班主任那了解了一些學生的家庭情況,不管手機事件到底誰對誰錯,這個孩子一直以來的逆反是有原因的,老師不能一直抱怨學生怎么會這樣,而是反思她為什么會這樣。我們要學會接納學生的缺點,即使在學生犯錯誤的時候教師要從心理上完全接納,讓學生覺得自己被需要被關注,之后才有高質量的溝通關系,才不會產生逆反。
三、巧用信息技術手段和學生建立“和諧”關系。信息技術課學生喜歡上網(wǎng)打游戲,有時設備還罷工,老師要完成任務必然會產生矛盾,通常這個時候教師容易煩躁,容易對學生的表現(xiàn)產生不滿,并伴隨接下來的批評??突凇度诵缘娜觞c人性的優(yōu)點》里用實例證明,批評不但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適得其反,加劇學生與老師的對立情緒。此時更加需要老師理解學生,學生每天面對繁重的文化課學習已經(jīng)很疲憊了,信息技術課本來就不是必須要考試的科目,能夠在相對輕松的環(huán)境下掌握一定的技能,培養(yǎng)高中生必備的信息素養(yǎng)即可,所以學生有這樣那樣的表現(xiàn)屬于正?,F(xiàn)象。信息技術老師可以和學生聊聊游戲,也可以加入,游戲并不是什么洪水猛獸,游戲里也有計算思維的訓練,這樣學生和老師沒有距離感下次才會更好地配合老師完成學習任務,在互相尊重的情境下才會創(chuàng)建和諧的課堂,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有效課堂的基礎。
例如,我通過課下單獨聊天,以及空間微博微信加好友,在網(wǎng)絡上和課下去掉教師的角色,打破“教師角色”的人設,在大家都放松的條件下才有助于溝通,才能做到真正彼此了解,尤其是課堂上愛玩的學生課下和網(wǎng)上的話題更豐富,更容易親近,成為朋友。
一名和我有過沖突以后與我成為好友的學生,在我的微博里轉載的一段話?!叭绻f是學生錯了,我認為老師可以在平時暗示他的錯誤,我相信學生在思考后會承認自己的錯誤,當然老師也需要引導。如果是老師您錯了,那您也要大膽承認自己的錯誤。總之,師生之間和睦,班級團結是要靠大家共同努力、相互理解來維系的,不要因為沖突影響了老師您的工作或者學生的學習。”
總之,教師要踐行“愛+尊重+理解”的教育理念,真正能走下神壇,放下權威,真誠地去了解學生理解他們,他們就是普通的孩子,而學生身份僅僅是課堂40分鐘的角色而已,學生被尊重被理解反饋給教師的也一定是尊重和理解。
參考文獻
[1]《給教師的建議》,作者:B.A.蘇霍姆林斯基,長江文藝出版社
[2]《當代教育心理學》,第二版作者:陳琦劉儒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優(yōu)點》,作者:戴爾·卡耐基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