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霞
核心素養(yǎng)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yǎng)、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fā)展、合作參與、創(chuàng)新實踐。核心素養(yǎng)是指那些關鍵的、不可或缺的品質、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
語文素養(yǎng)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yǎng),那么,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呢?
1 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自主的閱讀能力
要想在閱讀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就要教會學生一些讀書的方法。教師的指導如果得法,學生的運用如果得當,那么學生就能切實的打好閱讀的基礎,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1 初讀
這個階段也叫瀏覽。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掃除文字障礙,邊讀邊想,對生字、疑問處進行圈點,這樣邊讀邊識字,邊讀邊思考。讀多了,識的字也多了,閱讀的興趣也越來越濃了。比如閱讀魯迅的《社戲》,先讓學生大聲朗讀文本,并借助詞典和已有的工具書掃除文字障礙,將文中比較難懂的語句找出來小組內合作解決,再不明白的求助老師。大致理清文章的思路。初讀階段,學生基本知道了魯迅的這篇小說的故事梗概,明白了小說要表達的情感,就是兒時和小伙伴去鄰村看社戲的一次經歷,表現(xiàn)了鄉(xiāng)間百姓的淳樸民風和優(yōu)良的品質。
1.2 感知
這個階段也叫細讀。即整體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先由學生提出問題,或由教師拋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充分把握文章的脈絡,自主進行思考,然后小組合作探究。關鍵地方教師進行點撥引導。讓學生把想說的話說出來,從而培養(yǎng)學生“讀——悟——明”的能力。比如閱讀汪曾祺老人的散文《端午的鴨蛋》一文時,教師先拋出了四個問題:
(1)第一段作者寫了端午時家鄉(xiāng)有哪些風俗?
(2)在二、三段文字中,作者寫了高郵鴨蛋哪些特點?
(3)本文最有趣的四、五兩段寫了什么?請找出來并分析。
(4)讀出課文第二、三段你喜歡的句子,仔細體會本文語言上的特色。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帶著問題進行細讀,并解決四個問題,然后進行展示。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有教師進行點撥指導。這樣的閱讀方式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很受大家的歡迎。
1.3 精讀
這個環(huán)節(jié)也叫“寄情于讀”,也就是賞析的過程,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文學底蘊。這時教師引導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進行賞析,讀讀、說說、評評。從描寫方法、寫作手法等方面進行點評,充分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情感。這樣的閱讀使學生的身心完全放松了。思維激活了,閱讀自助了個性也充分的得到了發(fā)展。在閱讀史鐵生的散文《秋天的懷念》一文時,學生找出了許多生動形象的句子,來證明母親為了兒子的那種深沉無私的母愛,學生對文章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抓得很到位,在閱讀中他們的素養(yǎng)得到了極大的升華。
2 從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中汲取營養(yǎng),積淀文學底蘊
好的文學作品是幾千年來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世代相傳的美好情感的具體體現(xiàn)。因此我們的閱讀不能僅局限于課本中編選的篇目,因為這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代中學生的閱讀需求。
(1)課本中選入的基本篇目作為閱讀的重點,要精度細品,因為每一個篇目,無論是知識能力層面,還是情感態(tài)度層面有它的代表性。是專家精挑細選到教材中的,這些篇目也是教給學生閱讀知識的經典范文,因此閱讀中教師要予以重視。比如說明文《蘇州園林》、《中國石拱橋》,記敘文《故鄉(xiāng)》、《藤野先生》,議論文《談骨氣》、《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等,都是經典之作。學生閱讀后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此基礎上,可以向學生推薦由這些作家創(chuàng)作的其他作品,這樣可以加深對課文記這些作家作品的理解。比如,學習《端午的鴨蛋》時,我推薦學生閱讀汪曾祺的另一篇散文《薺菜湯》、《花園》等散文,來體會老人散文的語言特點;學習沈從文的散文《云南的歌會》時,我推薦他們讀《邊城》,以便更好地感受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民俗風情;學習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時,我推薦他們讀她的小說《城南舊事》,一起去感受她小說中的濃濃的人情味??傊?,通過課內閱讀與課外拓展,就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2)適時向學生推薦當今文壇選出的優(yōu)秀作品。閱讀也要與時俱進,一定要讓閱讀跟上時代的節(jié)奏。如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乃至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都應該然學生了解。班級要設立圖書角,擺放老師推薦的書目,學生自主管理,并定期更換。他們可以將自己讀過的作品帶來班級,大家相互交換閱讀,讀完再帶到家里收藏,也可以是捐贈給班級的。莫言的獲獎作品《蛙》,我們班同學都讀過,我還推薦他們閱讀了莫言的《紅高粱》、《生死疲勞》、《透明的紅蘿卜》等作品,讀過大家都有一個共識:莫言之所以獲諾貝爾文學獎,不是一本書決定的而是他一生的風格和他個人寫作的能力。是他一生寫作積淀的結果。
(3)我們的閱讀教學也不能忽略報刊雜志的作用。有些報刊雜志,容量適中,內容豐富,又與教材和拍,我們可以推薦給孩子們,利用閱讀課上閱讀,比如《讀者》、《青年文摘》、《意林》《、哲思》、《瞭望》等,讓他們通過閱讀、思考,品味文章中的人情世故,從而在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品質素質方面都能得到提升。
3 充分利用好每周的閱讀課和每周五的讀書匯報時間,使學生的閱讀成果得到展示,讓學生的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我們的語文課每周課時是6課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學校專門拿出一節(jié)課作為閱讀課,讓學生專心閱讀。還在周五早晨專門拿出半小時作為讀書匯報時間,每個學期末學校還組織班歌班詩比賽,目的是給學生有充分展示的機會。
4 教師要成為學生閱讀的示范者和指導者
俗話說,給孩子一杯水,教師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要想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首先是一個閱讀愛好者,教師只有豐富的閱讀積累才有豐富的情感體驗,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帶給學生積極的影響。語文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閱讀驅動力、較大的閱讀量、不斷增加的閱讀積累,才能為學生的閱讀指導提供強有力的知識和智能儲備。教師為學生開列的書目,自己首先應該讀過;對中外經典名著不光要涉獵,還要精讀;對要求學生閱讀的重點篇目及書目更要研讀;對當下的新書、時文還要保持高度的敏感,在自身閱讀實踐和閱讀指導實踐中不斷探索。
總之,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最佳途徑,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一蹴而就就能完成的,需要我們實踐,體會和領悟,任重而道遠,愿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能成為孩子們成長道路上素養(yǎng)提升的領路人。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五常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