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鵬 王京京
摘 要:作為道路交通運輸?shù)闹匾M成部分,公路橋梁在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過渡段路基施工是路橋工程建設的重點,如何提升施工技術水平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必須重視路基沉降問題,掌握施工關鍵技術要點,全面提升技術水平,規(guī)范施工工藝,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延長路橋工程使用壽命。
關鍵詞:路橋過渡段;差異沉降;綜合處治
中圖分類號:U416.1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迅速發(fā)展,我國公路建設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導致大量病害不斷顯現(xiàn)。其中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橋頭跳車”,該病害不僅會對車輛行車舒適性造成極大影響,甚至會產(chǎn)生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我國地域遼闊,軟土分布極為廣泛。此類土質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滲透系數(shù)小等特點。在行車荷載長期作用下,將大幅降低路基承載力,進而產(chǎn)生差異沉降,出現(xiàn)“橋頭跳車”現(xiàn)象。為有效防治“橋頭跳車”,必須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全面控制過渡段差異沉降,避免橋頭跳車問題產(chǎn)生,保證行車舒適性及安全。
1 路橋過渡段差異沉降的形成原因
1.1 填料不均勻
在公路橋梁建設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填料,因為公路與橋梁都是由填料堆砌而成的,是路身和橋身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臺背填料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選用具有良好透水性的材料,但是,透水性較好的材料又存在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材料的空隙率大,壓實度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1.2 壓實度不夠
據(jù)大量實踐證明,壓實度是影響道路和橋梁過渡段出現(xiàn)差異沉降的主要因素。由于臺背填土不僅受機械設備的影響,而且還受施工順序、用料、作業(yè)面、經(jīng)驗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如果在施工過程中出現(xiàn)疏漏,很容易導致臺背填土壓實度達不到要求,造成路橋過渡段不均勻下沉。
1.3 氣候水文的影響
氣候水文也是致使路橋發(fā)生差異沉降的主要因素。洪水、積雪、溫差過大、冰凍或是降雨量過大都很有可能導致路堤發(fā)生橫向不均勻下沉。當然,地下水也是路堤產(chǎn)生不均勻橫向下沉的重要因素,因為路基土在地下水的交替作用下,體內的水含量變化很大,使土體重量波動,發(fā)生下沉。除此之外,水文地質變化也是影響路橋下沉的重要原因。因為,在地表水的側向補給、雨水補給和地下水補給的多重作用下,水的侵蝕會對路基的土體強度、結構產(chǎn)生相當大地破壞性,導致路基的內部力作用不均勻,從而引起路面縱向和橫向的沉降。
1.4 設計不合理
當然,道路和橋梁的結構設計也是不容忽視的原因。在施工過程中,因地質鉆探深度不夠和或鉆探布控過少,未能達到準確探明軟基深度和范圍的要求,從而造成軟基所選用的相關計算參數(shù)和處治理論計算與實際不符,導致軟基設計要求不能達標。
2 工程概況
某路橋工程通車運營多年,據(jù)現(xiàn)場勘查可知,路面產(chǎn)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問題,主要病害為車轍、松散、裂縫等。在各類病害中,裂縫病害最多,經(jīng)原因分析引發(fā)各類病害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差異沉降。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伸縮縫處、路橋銜接處、搭板和路堤銜接處這三個部位為最大差異沉降處,且搭板和路堤銜接處最為嚴重,則地基土和路堤工后沉降為橋臺差異沉降的直接原因。經(jīng)計算,本路段平均差異沉降值在2.82 cm,相對較大,存有一定行車安全隱患。為了解決過渡段差異沉降問題,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經(jīng)多方商議,決定采用DGR工藝處治,即深層注漿加固抬升技術,近年來,在路橋工程橋頭跳車治理中應用較多,一般可采用分幅養(yǎng)護,無需深填深挖,基本不會影響道路通行情況,且施工周期短,由養(yǎng)護角度來講,此方式施工效果最好。
3 路橋過渡段差異沉降處治措施
當前,路橋過渡段差異沉降問題日益凸顯,尤其是位于軟土等特殊地基條件下,對過渡段處的差異沉降要求更為嚴格,為此,應采取相應措施。綜合考慮本工程實際情況,決定采用DGR工藝,具體處治流程如下:
3.1 放樣
在施工前,需做好放樣工作,確定灌漿孔位,標記好每一個孔位。當土體具有較大空隙時,則在地下漿液的擴散半徑也會隨之增加,經(jīng)施工計算可知,本工程可在1.5 m~2.5 m之間控制漿液擴散半徑范圍,為此,應綜合考慮施工現(xiàn)場的軟弱土質情況,做好各施工設備的調整,保證注漿壓力滿足施工要求。并在2 m~4 m之間控制灌漿孔距和排距。在注漿孔布設時,需嚴格按照具體車道寬度,先對注漿孔的數(shù)量、間距等參數(shù)進行適當調整,保證所需施工處治段施工效果。此外,還需在施工前,做好地下管線排查工作,避免因施工損壞地下管線。
3.2 造孔
嚴格遵循施工要求進行孔位、孔數(shù)的確定,一般需在20 cm以內控制孔位偏差,此外,在1.5%以內控制垂直度偏差。根據(jù)施工現(xiàn)場具體情況,可采用專用鉆機在路基填土層進行造孔,并做垂直度控制。待鉆桿裝設好了以后,保證鉆頭與孔位對準,開啟鉆機向預定深度進行鉆進,待達到設計要求后即可停機。
3.3 安裝注漿器及灌漿管
待完成上述施工之后,為防止出現(xiàn)塌孔現(xiàn)象,需及時將混合注漿器與灌漿管安裝到位,相比3 mm無縫鋼管,可在其上控制灌漿管管壁厚度,從而保證其完整性。按照振動加壓的方法向設計高度放入混合注漿器與灌漿管,但應與設計樁底保持一定距離,可控制在0.5 m~1.5 m之間,保證土體能夠全面充分裹附住注漿管。
3.4 清孔
待上述設備安裝到位以后,可通過清水對注漿管進行清洗,保證灌漿孔通暢。為確保注漿管和注漿泵之間連接正常,必須做好各接口安裝檢查工作,防止出現(xiàn)安裝不當問題。
3.5 制漿
根據(jù)設計要求,以0.75為水泥漿液的水灰比,通過高速剪切專用制漿設備進行施工,要求嚴格按照配合比設計進行材料均勻攪拌,待水泥漿攪拌好以后,必須在凈水泥漿初凝前使用完,避免出現(xiàn)材料離析情況。此外,需根據(jù)地質軟土的各項特性,結合設計要求,合理確定DGR化學漿,以3:1的比例配置水泥和DGR化學漿。且綜合考慮施工地點的軟土情況、施工溫度等因素,在具體施工中做好調整,確保處治效果良好。
3.6 灌漿
按照工程實際情況,本工程可在0.1 MPa~1.0 MPa之間控制水泥漿液和化學漿液的壓力,并做好DGR漿液配合比的調整,隨后在1.5 m~2.5 m控制漿液擴散半徑。根據(jù)軟土地基的深淺情況、差異沉降問題等進行各個灌漿階段的準確確定。要求按12~15根樁組成群樁的方式進行交叉灌漿。
第一,初灌。在柱底與地面相距5 m~6 m時,可開始初灌,灌注時間為3 min~5 min,灌注量為0.4 t/m~0.6 t/m,待完成交叉灌注后,即可進入下一階段復灌。第二,復灌一。施工中,要控制好注入量,保證灌注量控制在0.5 t/m~0.6 t/m,待距路面3 m~5 m時,即可停止注漿,在整個施工過程中,要實時對路面抬升現(xiàn)象進行監(jiān)控,保證交叉灌注充分,且能夠連成一個整體,保證初始抬升量充足,并能夠對樁基產(chǎn)生反壓作用,從而加固軟土地基,提升地基承載力。第三,復灌二。在相距地面2 m~4 m時,同樣要做好灌漿量控制,可在0.2 t/m~0.4 t/m之間加以控制。且做好路面抬升現(xiàn)象監(jiān)測,保證過渡段病害消除,降低沉降。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健康快速發(fā)展,我國公路建設也發(fā)展十分迅速。舒適、便捷已成為公路的最大優(yōu)點,但是從已建成并運營的公路使用情況來看,路橋過渡段的不均勻沉降和由此產(chǎn)生的橋頭跳車現(xiàn)象普遍存在,橋頭跳車病害不但嚴重影響行車安全性和舒適性,也成為制約公路事業(yè)發(fā)展的一大難題。為了解決路橋過渡段差異沉降問題,必須結合具體工程案例,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達到最佳處治效果,才能滿足公路舒適安全運行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曉飛.高速公路路橋過渡段的設計與施工技術探討[J].工程技術研究,2017,40(06):209-210.
[2]李澤智.淺析高速公路路橋施工過程中過渡段路基病害的防治[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7,65(09):138-139.
[3]魏立恒.高速公路路橋過渡段加寬不均勻沉降有限元數(shù)值分析[J].價值工程,2019,38(14):72-74.
[4]侯登志.關于路橋過渡段加寬不均勻沉降控制技術的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6(33):2213.
[5]曹建寧.路橋過渡段軟基路基不均勻沉降的原因分析[J].交通世界(建養(yǎng).機械),2015,22(0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