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晉楠
在貴州,說起刺繡首先會想到精美的苗繡、神奇的馬尾繡,其實,在貞豐等地,布依族刺繡也廣為流傳。布依族刺繡歷史悠久,明弘治《貴州圖經(jīng)新志》中就有布依婦女“腹下系五彩挑花方幅,如綬”的記載,說明布依族刺繡在明代就已盛行,而且相當精致了。
貞豐尋繡
到貞豐的時候已經(jīng)是傍晚,我提前聯(lián)系好的熟悉當?shù)厍闆r的韓老師向我介紹,第二天要帶我去見一位在貞豐頗有名氣的獨臂繡娘。這位名叫梁忠美的繡娘,雖然只有一只手臂,但她名聲很響亮,據(jù)說特別精通繡蝴蝶。第二天一早,我們驅(qū)車前往梁忠美的家。她住在山腰上的納笑村,視野開闊、空氣清新,不遠的山邊染出些紅暈,偶爾傳來兩聲清脆的鳥鳴。不算寬敞的院子里駕著支架,晾曬著垂下來的棉線,遠遠看去頗具美感。
迎接我們的是一個瘦瘦小小精神奕奕的布依族婦女,樸素的傳統(tǒng)衣裳上繡著精致的花邊。雖然她一邊衣袖空了一截,但絲毫沒有任何怯懦和自卑的神情,她就是梁忠美。此時,她正在忙一筆訂單,就是正在院子里掛著的棉線。這些剛剛?cè)竞玫木€晾好之后要手工織成一條條圍巾,然后交付給廠家。她告訴我們,這是直播平臺帶來的生意,先前有人來到她家直播了她做刺繡的場景,立刻就有了幾百個訂單。網(wǎng)絡(luò)的發(fā)達讓這個身處黔南山區(qū)的婦女咋舌。
對于我們的到來梁忠美有些歉意,她的刺繡店面正在整頓,沒法讓我們看到更多繡品。她指著自己的衣服和鞋子說,這些都是她自己繡的。針腳細密、色彩淡雅,很多繡品都是日常生活里中會用到的物品,比如手絹、絲巾。看著梁忠美的刺繡,只覺得美?!爱斈旮改赣X得我也沒辦法干重活,媽媽就教我刺繡,一繡就沒停下來了?!绷褐颐雷畛雒睦C品是繡蝴蝶。恰巧在她屋里還留著幾幅蝴蝶繡品,她有點不好意思地說這幾幅不算好,讓我們別介意。待眼見時,我驚為天人。白布之上顏色艷麗的蝴蝶活靈活現(xiàn),仿若隨時可以起飛一般。在看到梁忠美的刺繡之前,我還曾猜想是不是因為獨臂刺繡更為艱難,所以她的名聲才大,而親眼所見之后,我對她的技藝再無懷疑,也更加欽佩。
蝶變?nèi)松?/p>
“他們說你一只手能做什么?”梁忠美7歲那年,在幫助家里榨糖時不幸失去了左臂。閉塞的小村寨,村民們多以種地、打工為生,失去左臂意味著失去養(yǎng)活自己的能力。父母擔憂她以后的生計問題,倔強好強的梁忠美下定決心苦練刺繡,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吃了多少苦頭。她用嘴,用腳代替缺失的那一只手,不熟練的時候嘴里被刺破出血是常事,但這個瘦小的女人內(nèi)在是一顆不屈不撓堅強的心。幾數(shù)苦寒,終于磨煉出了精湛的刺繡技藝,將布依族刺繡的精華盡數(shù)收入囊中。
做刺繡是一件頗具耐心和細心的事,成本高利潤低,在貞豐一度受到大工業(yè)的沖擊難以為繼。梁忠美骨子里好強,結(jié)婚之后丈夫開了家餐館生意很不錯,很多人就勸她沒必要再去做刺繡。當時她的繡品只在本地賣,量小又便宜,一條背帶要繡上兩三個星期,只能賣兩三百元。但梁忠美不樂意,靠自己才是最好的,她一直堅持著,沒放棄這門辛苦學(xué)來的手藝。多年之后名氣大了,又有政府對非遺的支持,2014年梁忠美開了自己的刺繡坊,生意蒸蒸日上,到現(xiàn)在繡坊反而是夫妻倆共同的事業(yè)了。她說,刺繡花了她太多的心血,她不想放棄,而且這是布依族的文化傳承,床單、背帶、鞋子、香囊……布依族生活里處處都有刺繡,沒了刺繡,那該少了多少風景多少樂趣。如果自己不堅持下去,以后布依族刺繡消失了可怎么辦?梁忠美笑著和我打趣,“自己賺錢有底氣啊,花的錢自己賺的,不怕男人不高興?!?/p>
從7歲斷臂十幾年辛苦學(xué)藝到堅守傳承,一方面她把從母親處學(xué)到的技藝發(fā)揚光大,另一方面,她不斷精進技藝,結(jié)合外出打工以及在婦聯(lián)基地里學(xué)習到的技巧,梁忠美的刺繡技藝更加嫻熟。如今梁忠美苦盡甘來,她的繡坊和北京上海兩家公司有了固定的合作協(xié)議,加上時不時有聽說她的廠家過來下訂單,梁忠美經(jīng)常處于忙忙碌碌的狀態(tài)。梁忠美的生意越做越大,經(jīng)常有幾百上千件的訂單,村民們也紛紛參與進來,現(xiàn)在已有六十多名固定的人員。“學(xué)刺繡的時候只想著怎么給自己謀個手藝,倒是沒想過會有今天的紅火。”這名樸實又不普通的布依族婦女笑著對我們說。
“繡花”是基于對生活的熱愛
在我來貞豐之前,專門向?qū)<艺埥塘擞嘘P(guān)布依族刺繡的文化。據(jù)了解,布依族刺繡針法多種多樣,有平繡、縐繡、纏繡、挑繡、編繡、騎繡、剪貼繡等。刺繡花紋栩栩如生,技藝精巧,色調(diào)和諧。刺繡的圖案有人物、花草、飛鳥、蟲蝶、動物等,圖案都是用彩色繡出,既有偏向?qū)憣嵉?,也有寫意的,還有各種幾何圖案。通常用作服飾、背帶、圍腰、帳檐、被面、枕套、頭帕、荷包、鞋面、手帕等,是布依姑娘心愛的工藝珍品。不同于苗族刺繡多以抽象圖騰紋樣記錄民族歷史,布依族刺繡更多的是對生活自然的觀察,因此服飾上的刺繡以花鳥魚蟲居多。
布依族的刺繡大致分為三類手法。第一類是素繡法,屬布依族最古老的刺繡工藝,也是布依族刺繡中最難掌握的技法。先在白土布上繪圖,繡花針穿上用藍靛或楓香葉染過的白線,采用“繡、提紗、火臺進、黨花”四種技巧,精工細作地繡上喜鵲、蝴蝶、鴛鴦、孔雀、龍鳳、映山紅、牡丹、荷蓮、刺梨花等動物和花草。素繡的特點是專繡床單,立體感較強,現(xiàn)在又擴展了用途。
第二類是彩繡法,由于刺繡中采用的底料、繡線、圖紋都是不同的顏色組成,因此被稱為彩繡。刺繡前須選擇備足各色面料和各種繡線,并用竹條做成直徑為20公分左右的兩個圓形環(huán),第一個稍大一點,第二個略小一點,將要刺繡的軟質(zhì)面料放在小一點的圓形環(huán)上,再將大一點的圓形環(huán)套上去,使刺繡的軟質(zhì)面料在圓形環(huán)上得到繃緊,為繡制者圓滿完成彩繡打好基礎(chǔ)。彩繡主要是繡制背帶、鞋面、帽子、門簾、帳簾、枕頭、圍腰、鞋墊、糠包、繡球、小提包等生活用品。
其三則是先用兩層布粘帖做成布殼,將在紙上畫好的花卉圖形帖在布殼上,然后把有花卉模型的布殼剪下,貼上彩色面料,便成了花形色邊。繡制者在花模上繡出花蕊、花脈、葉脈和蕊點,又將花卉模型完整地縫在背帶后面上部。對背帶邊沿的鑲邊,則采用亮金紙或銀色紙條,踩繞花卉邊沿,一針一錢地連在花邊上,整個圖案的立體感強。再細分還有盤繡、打籽繡、平繡等手法。制作布依族刺繡時,要在一塊底料上,一針同時繡出正反色彩一樣的圖案。它和單面繡不同:單面的繡法只求正面的工致,反面的針腳線路如何則可以不管;而兩面繡則要求正反兩面一樣整齊勻密。
梁忠美習慣稱呼刺繡為“繡花”,這也是布依族人的慣常叫法。她告訴我布依族刺繡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繡法多種多樣且題材廣泛,它不僅繡在衣褲、布鞋、圍腰、手帕、挎包上,還繡在枕套、枕巾、被面、帳簾乃至桌布、靠墊上,就連節(jié)日里男女青年拋玩的小糠包、小手袋上也繡有十分精美的圖案,一件件別具一格的手工藝品,展現(xiàn)了布依人的聰明智慧和心靈手巧,也反應(yīng)了布依女子追求美好生活,對美的熱愛。
獨臂繡娘梁忠美,正如她所繡的蝴蝶,一朝蛻變,破繭成蝶。艱難困苦沒有打到她,傳承千百年的布依族刺繡成就了她。她的蝴蝶最終羽化,飛出大山飛往更廣闊的世界。
(責任編輯/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