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注定是中國電視劇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這一年,發(fā)生了很多重要事件,有些始料不及又似乎勢在必然。連續(xù)多年的被資本推高的烈火烹油般的電影、電視劇市場,突然退燒了;喧囂的橫店影視城沉寂了下來;天價片酬得到了遏制;影視圈錢暴富的神話破滅了,特別是抗戰(zhàn)神劇、諜戰(zhàn)劇、宮斗劇、鬼吹燈及各種快餐網(wǎng)絡劇霸屏的局面有了一些根本性的轉變。物極必反,規(guī)律就是這樣,電視劇創(chuàng)作生產(chǎn)可圈可點的重要標志是一批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優(yōu)秀國產(chǎn)電視劇的陸續(xù)播出,成功實現(xiàn)了逆襲。它們激濁揚清,正本清源,講述中國故事,體現(xiàn)了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引領了當下的電視劇創(chuàng)作走向,在一片繁華而又混亂中讓人們看到了希望。
央視播出的電視連續(xù)劇《大牧歌》就是其中這樣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2018年5月20日,央視8頻道播完34集電視連續(xù)劇《大牧歌》最后一集,在全國觀眾中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收視率輕松突破百分之二,可謂好評如潮,一時無兩。在京的專家們一致認為,這是近年來涌現(xiàn)的最優(yōu)秀的電視劇之一,作品對兵團人的精神高度和情感深度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藝術表現(xiàn)。播出期間,我收到了很多電話,包括兵團老領導李書卷同志也打來電話,要我轉達對韓天航老師和創(chuàng)作團隊的敬意,對電視劇播出取得的巨大成功表示祝賀,認為作品真實感人,弘揚了兵團精神,對于做好當前的新疆和兵團工作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新豫主席和文友振翔再三要求我也應該寫點東西,他們說不論你作為該劇出品人、兵團文聯(lián)作為聯(lián)合攝制單位之一,還是作為這部精品力作誕生的見證者,你都有責任、有義務把所知道的一些電視劇《大牧歌》創(chuàng)作的臺前幕后,點點滴滴,記錄下來,告訴給人們。
我卻之不恭,只好從命。認真總結一下《大牧歌》創(chuàng)作的成功經(jīng)驗,揭示其蘊含的藝術規(guī)律,對于分析研究當前的電視劇創(chuàng)作,對于今后打造兵團題材的精品力作,講好中國故事和兵團故事,促進繁榮發(fā)展,還是很有意義的。
我首先說說《大牧歌》的劇本吧。劇本劇本,一劇之本。劇本是一切精品力作的模本、靈魂和前提條件。如果劇本出了問題,后面的一切努力都將會南轅北轍。而相反,一部好的劇本必須是一部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文學精品力作,它自身具備了為下一歩的各種藝術形式的改編創(chuàng)作提供了一切可能。人們常說十年磨一劍,精品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它是用時間和生命熬出來的。現(xiàn)在許多電視劇都是失敗在劇本上,同時也毀了許多優(yōu)秀的演員。我粗略地估算了一下,《大牧歌》從采訪構思,從小說到劇本,再到央視全劇播出,也差不多有十年了。2007年11月《戈壁母親》在央視一套播出后,在全國和兵團上下產(chǎn)生了巨大反響。之后,韓天航老師把下一部電視劇的題材定為描寫把一生獻給邊疆的知識分子。他的這個想法和我是一樣的,真是不謀而合,可能也是時代的需要。據(jù)兵團歷史專家陳平老師著文說,國家為支持新中國的屯墾戍邊事業(yè),從五、六十年代始,陸續(xù)從全國組織動員了大批的支邊青年奔赴兵團,其中僅河南就動員了支邊青年10.5萬人,蘇、鄂、皖30.2萬人,津、浙、滬12萬人,其中上海支青9.7萬人,號稱10萬上青。另外還有國家統(tǒng)一分配的大中專畢業(yè)生1.8萬人,南京軍區(qū)、武漢軍區(qū)復員軍人8萬人,以及自動支邊人員21萬人。他們一腔熱血,奉獻犧牲,為保衛(wèi)邊疆、建設邊疆、民族團結、社會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那一時期我和文聯(lián)領導明確希望和要求我們的作家們要創(chuàng)作一些反映半個世紀以來知識分子獻身邊疆的小說、影視作品。之后收獲了一批作品,除《大牧歌》之外,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還有著名作家王伶的電影巜冰山下的來客》,已在院線上映,是和上海援疆前方指揮部聯(lián)合出品的。其間,兵團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也對兵團的文藝創(chuàng)作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關注,記得時任政委車俊同志到任后批的第一筆錢就是兵團文聯(lián)重點文藝創(chuàng)作項目扶持基金,司令員華士飛同志同時作出了重要批示,表示堅決支持。華司令員幾次當面向我交代,要支持韓天航老師的創(chuàng)作,為他的采訪、體驗生活、途經(jīng)烏市提供一些便利,要支持他出作品。我和文聯(lián)的同志們很好地落實了領導的指示精神,積極支持天航的創(chuàng)作,委派我們的副主席秦安江同志陪同天航老師到一師、八師采訪上海知青,特別是采訪劉守仁院士,走訪紫泥泉種羊場,住了很長時間,八師領導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各級領導的關心與支持為天航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動力和保障,幾十年的邊疆生活積累,多年的構思與醞釀,《戈壁母親》成功帶來的強大勢能和自信,對電視藝術規(guī)律的日臻成熟的把握,一旦動筆,寫起來就非常順手了。我是在2012年的春天收到天航寄來的剛剛出版的長篇小說《牧歌》的,廢寢忘食,一口氣讀完,非常震撼,立即給他發(fā)了條短信,夸獎他差不多是中國的巴爾扎克了,真是編織故事的高手,作品唯美感人,是一部撼動人心的大作品,超過了《戈壁母親》。結構和節(jié)奏似乎是電視劇的寫法。他回復說,是的,就是為電視劇寫的。作品中關于大自然的描寫,是受了屠格涅夫的影響。
有了長篇小說《牧歌》,我心里感覺大事濟矣,韓天航這個電視劇金牌編劇的確不是徒有虛名。當然,《牧歌》的不足也是明顯的。之后,天航老師經(jīng)烏市回奎屯,我在飯桌上向他當面說了一切皆好,只是少了四個字。天航問哪四個字?我說:屯墾戍邊。這四個字是政治標準,是兵團準軍事屬性,也是作品的藝術真實。否則,說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任何一個草原都行,也就不是兵團故事了。天航想了一下說:那好辦,在布景和情境設置上突出一下兵團符號和標志就解決了。隨后,劇組的編劇陳秋萍、魏強來到奎屯,帶來了改編后的劇本,我讀了一天半夜,然后大家開會討論劇本。從總體上看,劇本基本尊重了原著,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設定都沒有大的改變,次要人物戲份有增減,改編最多的是按照電視劇的藝術需要,在人物對白和沖突上更富有戲劇性、更有觀賞性。簡言之,更時尚也更專業(yè)了。我覺得編劇很專業(yè),也很有水平,劇本改編得很好。修改意見只提了兩條:一是要増?zhí)碥妷ㄌ厣?,這是兵團題材作品的底色。第二是劇本對紅柳之死的處理,和原著基本一致,在逃跑的路上翻車受傷而死。死得很簡單。紅柳的死是劇情發(fā)展的需要。我提出了可以設計為暴風雪中為保護種羊群和守衛(wèi)邊境線而抱槍凍死。張勇總經(jīng)理和陳、魏兩位編劇認為這樣好,就這樣設定了。播出后,兵團老領導給我打電話說,紅柳是為屯墾戍邊而犧牲的,很感動人吶。我只能喏喏。
“一劇四方”與好事多磨。拍攝《大牧歌》猶如大兵團作戰(zhàn),各路神仙缺一不可。為了把這部電視劇打造成精品力作,有太多的人付出了心血汗水和艱辛的勞動。我看大體可分為四個方面的力量,緊緊圍繞著一個目標,協(xié)調(diào)配合,通力合作,最終使得完成。
一是北京東方全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包括劇組方面。二是七師方面包括師領導、原著編劇、宣傳部、文聯(lián)、軍事部等相關部門單位和群眾演員。三是兵團方面,包括兵團領導及項目主管單位兵團文聯(lián),兵團黨委宣傳部最后把關、審片。四是七師方面的投資方新疆胡楊河旅游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公司。
大體分工是:北京東方全景方面負責組織演職員拍戲、制作和播出等。七師方面負責后勤保障、搭建拍攝場地和組織群眾演員以及胡楊河文化旅游產(chǎn)業(yè)公司一定的參股投資等。兵團文聯(lián)負責上下協(xié)調(diào)、業(yè)務指導、劇本審讀、制片方主要人員在烏的接待、拍攝期間定期慰問演職員、協(xié)助做好前后期宣介、研討、向天山電影制片廠租借道具等。常言道,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拍一部電視劇的確比常人想象的要復雜艱難瑣碎麻煩一百倍。它既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最后聚焦賦格在鏡頭和銀屏的藝術創(chuàng)作,又是一個由許多不確定因素組成的多種藝術完美結合的綜合性藝術形式,方方面面,林林總總,可謂事無巨細,困難重重,一言難盡。就說開機吧,也是好事多磨,一波三折。
2013年5月24日,兵團分管領導接見了《大牧歌》制作方代表、北京東方全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張金鋒和兵團著名作家韓天航一行,對制作方來兵團拍攝電視劇表示熱烈歡迎,并對《大牧歌》創(chuàng)作提出了殷切希望和要求。分管副秘書長、宣傳部、兵團文聯(lián)的領導陪同會見。這是制片方第一次來聯(lián)系《大牧歌》拍攝事宜,我們非常重視,但是,兵團面臨的是資金問題。副總經(jīng)理張金鋒是這樣回答的:不需要兵團方面出錢,公司“不差錢”!我們深感欣慰。之后張副總他們一行就去七師接洽商談合作事宜后返京。媒體及時發(fā)布了《大牧歌》即將開拍的消息,兵團上下歡欣鼓舞,讓人們翹首以待。很快北京東方全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張勇帶著副總經(jīng)理張萍、著名導演張紹林、劇本編劇、攝影、制片、美工、作曲等大隊人馬就來到了兵團,見過兵團分管領導后就奔拍攝地奎屯了。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張總、張紹林導演,我請他們坐我的車一塊走,一路攀談真是一見如故。我的任務不僅是陪同,還要審讀改編后的劇本、參加劇本討論會,然后和張總陪同張紹林深入天山腹地尋找拍攝場地。天山深處的高山草原就是作家碧野筆下的《天山景物記》中描寫的地方,特別壯美遼闊,雪山入云,林海疊翠,猶如水墨丹青,高山草原如凝固的山濤海浪,羊群點點,花草繽紛,涌向天際。尋找拍攝地可是個辛苦活,猶如急行軍。張紹林健步如飛,從一個山梁奔向另一個山梁,從一片草原奔向另一個草原,根本不像六十歲的人,我們實在跟不上就坐車一段段追趕。終于選好了幾個拍攝地,雪山松林草地極佳,導演一一安排部署按圖紙蓋房屋,搭羊圈,建一個牧場等等。這次尋找拍攝點先后用了兩三天的時間,原來計劃使用七師的一個牧場,126團辦公樓舊址,最后都讓導演統(tǒng)統(tǒng)舍棄了。一個月后,張紹林導演在烏魯木齊機場給我打了個電話說他到了,這次帶人到奎屯還是為了拍攝點的事,要把房子蓋好,這樣過一個冬天房子就自然作舊了,才好拍攝使用。我當時在會上,有七師的領導和王部長、耿主席管他,我也就沒有陪他去。以后就沒消息了,又過了很久,開機之事仍然杳無音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除了制片方挑選演員等原因之外,那幾年,眾所周知新疆的安全問題,我們時時擔心給黨和人民的事業(yè)造成重大損失,希望開機又害怕開機,確實是客觀形勢不大適合搞拍電視劇這種大規(guī)模聚集人群的社會活動。直到2015年8月20日上午電視劇《大牧歌》開機儀式在天山深處的巴音溝草原隆重舉行,我這才松了一口氣,這離媒體第一次發(fā)布《大牧歌》即將開拍的消息,已經(jīng)過去快兩年半了。
道具問題不是個小問題。開機儀式特別隆重吉祥熱烈,藍天白云,雪山草原,羊群灑滿山坡,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真是群星燦爛,風云際會,怒馬鮮衣,一時多少豪杰。開機儀式由七師黨委宣傳部部長王次會主持。李光武代表兵團文聯(lián)、景建英副政委代表七師、張勇總經(jīng)理代表北京東方全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原著編劇韓天航、著名導演李舒和巴音溝鄉(xiāng)領導分別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祥云繚繞,盛況空前。有關情況媒體上己有大量的報道,恕不贅述了。在開機儀式上,我看到了天山電影制片廠的道具已經(jīng)到位,五、六十年代的汽車、軍墾部隊的生活和辦公用品、少數(shù)民族紡織品等,也見到了天山電影制片廠派駐劇組負責服裝道具的同志,心里一塊石頭落了地。開機前,我和張勇總經(jīng)理都很著急,開機在即,道具還沒有落實,怎么辦?繼續(xù)由我和天山電影制片廠高廠長幾次溝通聯(lián)系,希望天山廠支持一下兵團。他和我都是自治區(qū)政協(xié)委員,又是一個界別,開會時常在一起,此前已為租借道具一事打過招呼了。他說你讓他們來吧。我電話中向張總通報了有關情況,請他們從奎屯趕過來。第二天,我、張勇、制片主任范世德一起來到天山電影制片廠,見到了高廠長。高廠長很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他很客氣地說李主席是我們文藝界徳高望重的老領導,我們又都是自治區(qū)政協(xié)委員,道具這個事他跟我說幾次了,自治區(qū)和兵團在文藝創(chuàng)作上是互相支持的。不過我要把話說明白,廠里的道具一般不外借,如果外租租金是74萬元,這是廠里明文規(guī)定的。至于怎么辦,我聽李主席的,同時需要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批一下。廠長隨后把我叫到辦公室的里間,講了幾句與內(nèi)地個別制片方打交道的教訓,最后問我電影廠到底收不收這74萬租金?我明明白白告訴廠長,這個租金就不要收了,權當你支持我,支持兵團了。廠長出來對張總一行說,看在李主席的面子上,租金就免了。隨后我向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領導匯報并拿出書面報告,領導當即作了請電影廠“給予支持”的批示,我把批件及時送到了高廠長手里,廠長十分重視。道具問題就這樣順利解決了。后來我試探著想謝謝有關領導,人家那是一個比一個清廉自律,只敘友誼,堅辭不受,搞得我好惆悵好尷尬。沒想到事情并沒有完,我后來聽說劇組在草原拍攝期間,有的道具損壞了,有的道具被人偷走了,個別的道具據(jù)說很珍貴又不可復制,我一聽麻煩了。某天深夜,一位好友光臨寒舍,無意中又講了上述情況,問怎么辦。我說真是慚愧喲,劇組不是交了一點定金嗎,這樣好不好,損壞的一定要修好,丟失的一定按價賠償,還是善始善終,公事公辦吧。道具問題就算過去了,然而播出時發(fā)現(xiàn)字幕上忘了打上鳴謝天山電影制片廠,真是遺憾。我見到高廠長后表示歉意,他連連擺手說,沒啥沒啥。我想,我們永遠不要忘記長期以來天山電影制片廠和宣傳部領導對《大牧歌》拍攝和兵團文藝事業(yè)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時又遇到了一個拍攝所用的槍支問題,原計劃由張總他們在北京帶來,無果之后又改在新疆方面解決。我們想了很多辦法,找了有關領導,由于當時所面臨的形勢,令人頭疼。我在電話上把有關情況向在京的張總經(jīng)理講了,張總說他再想想辦法。后來聽說在某個影視單位租借了幾支,劇組里木工師傅那真是活魯班,日夜加班,硬是仿制出了一批足可以以假亂真的槍械,這才保證了剿匪戰(zhàn)斗的順利拍攝。
天山深處的百日會戰(zhàn)?!洞竽粮琛肥琼n天航以“軍墾細毛羊之父”劉守仁院士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一部電視劇,以一對上海知識青年、大學畢業(yè)生林凡清、許靜芝奔赴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曲折的人生故事為主線,熱情謳歌了新中國一代知識分子赤誠的愛國主義情懷、純真的愛情和美好的青春,成功地塑造了齊懷正等一批兵團兒女的英雄群像,真實再現(xiàn)了他們的生活、工作和屯墾戍邊、把一生獻給邊疆的壯麗畫卷。這一年,對著名導演李舒和演員林江國、徐百卉、成泰燊、馬境及全體演職員們來說,都一定是終生難忘的記憶。為了把《大牧歌》打造成有理想、有筋骨、有道德、思想性、藝術性、可觀賞性倶佳的精品力作,為了講好兵團故事,塑造好劇中的人物形象,再現(xiàn)那個激情燃燒、波瀾壯闊的時代,導演、演員們精研劇本,幾次參觀軍墾博物館,了解歷史,研究人物,深陷劇情而不能自拔,在拍攝過程中流下了無數(shù)的眼淚和汗水。成泰燊、馬境說,這次艱苦拍戲的經(jīng)歷,從精神到肉體都經(jīng)歷了一次洗禮,能夠堅持下來,全靠的是精神力量和信仰,是一次難得的修行和經(jīng)歷,現(xiàn)在回想起來非常美好。許多人整個臉都脫了一層皮。這是一支特別能吃苦的團隊,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往返拍攝點四個多小時,嚴重的睡眠不足,風雪中一個個裹著兵團文聯(lián)送來的軍大衣,又黑又瘦,嘴唇干裂,眼睛里都是血絲和疲憊。他們雖然體力嚴重透支,但是人人卻是高昂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真情實感的藝術情懷,重現(xiàn)了當年的青春歲月,極大地發(fā)揮了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潛能,表演水準得以超常發(fā)揮。一幀幀地拍,一條條地過,重拍再重拍,精細再精細,一部經(jīng)典電視劇就在這無數(shù)人的眼淚和汗水中,在一個又一個朝暉夕陰、風霜雨雪中緩緩展現(xiàn)。大家都說這是以兵團精神在拍兵團,覺得自己就是一個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的合格的軍墾戰(zhàn)士。從8月20日巴音溝草原開機到11月20日烏魯木齊八一劇場拍鏡頭,然后轉赴上海補拍鏡頭,拍攝檔期共用了一百多天才最終結束。這漫長的一百天,大家風餐露宿,廢寢忘食,艱辛備嘗,從烈日炎炎的夏末秋初,到白雪皚皚的寒冬,往事歷歷如昨,一幀幀一幕幕,永記我心。
此次參與《大牧歌》的拍攝,印象最深的當數(shù)“百日會戰(zhàn)”,總制片人張勇總經(jīng)理、李舒導演指揮若定,有大將風度;張金鋒、張萍兩位副總善于協(xié)調(diào),協(xié)助得力;加之整個團隊特別專業(yè),執(zhí)行力強,上下很團結,又特別能吃苦,所以打了一個漂亮的大勝仗。這說明,要創(chuàng)作一部精品力作,必須首先要有一流的編劇,然后要有一流的總制片人、一流的導演,還要有一流的演員和一流的職業(yè)團隊,否則一切無從說起。印象深刻的第二個方面是七師上下熱愛文化的光榮傳統(tǒng),對打造軍墾文化高地、文化建師市的高度重視,師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親臨拍攝地,現(xiàn)場辦公,解決困難,師黨委宣傳部、文聯(lián)、軍事部和胡楊河文化公司等有關部門、單位在吃住行、組織群眾演員、后勤保障方面很給力,保證了拍攝工作的順利進行。這說明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和積極性,是開展一切創(chuàng)作活動的堅實基礎。第二個印象深刻的方面是兵團黨委長期以來對文藝工作和文藝創(chuàng)作工程的高度重視,包括對《大牧歌》的創(chuàng)作和拍攝的關注和關懷。兵團文聯(lián)全力落實兵團黨委的指示精神,連續(xù)幾年將《大牧歌》列為重點工作,靠前一步做好服務。兵團文聯(lián)班子四個成員先后親臨拍攝一線,陸續(xù)開展了五次大的慰問活動,送去了牛羊肉、大米和各種食品,改善了演職員生活,轉達了兵團領導和廣大干部群眾對劇組的關心和支持。天氣轉冷后又及時為全體演職人員每人購買了一件軍大衣,抵御風雪嚴寒,演職員們備受鼓舞。其間,協(xié)調(diào)、邀請中國文聯(lián)和兵團領導分別來到奎屯、烏魯木齊的拍攝地看望了全體演職人員,鼓勁加油,帶來了中國文聯(lián)、兵團的關懷和溫暖,使劇組深受鼓舞?!洞竽粮琛窔⑶嗪?,兵團文聯(lián)、七師主要領導出席殺青座談會并宴請全體演職員。之后,兵團分管領導、分管副秘書長、兵團黨委宣傳部、兵團文聯(lián)領導、七師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及專家學者出席了在烏魯木齊舉行的審片會和座談會,觀看了劇組剪輯出的五集樣片。半年之后,兵團黨委宣傳部、兵團文聯(lián)又對40集樣片進行了最后的把關審查,提出了審片意見。在央視播出時,劇組將全劇刪剪為34集。經(jīng)過后期精細的打磨、高水準的剪輯,現(xiàn)在播出的片子顯得特別干凈精美,可謂千錘百煉,故事結實飽滿,人物栩栩如生,閃爍著現(xiàn)實主義的美學品質(zhì),劇情引人入勝、抓人眼球,如詩如畫的音樂,沙畫的片頭,催人淚下的邊地故事,令觀眾耳目一新,眼前一亮,迅速提高了收視率的同時,也使得一部必將青史留名的精品電視劇一夜之間橫空出世了。這說明,黨的領導和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是我們打造精品、做好文藝工作的根本保證。這話好像社論中的話,但理還是這個理。當我寫下這篇零零亂亂、掛一漏萬的文字的時候,天山深處的拍攝地巴音溝草原早已恢復了平靜,央視8套播完了《大牧歌》之后也歸于沉寂,人潮涌動,生活還在繼續(xù),朋友們,我希望著有一天,我能夠看到你們一個又一個親切而熟悉的面容從人潮中回過頭來,向我微笑著招手,飛奔而來。
責任編輯 惠靖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