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摘要:對于初中英語這一學科,教育者的教育目標不再僅限于滿足提高學生們的書面分數,為了適應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在初中英語各方面上的學習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了。思維導圖的方式不僅于初中英語閱讀題目來講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更大的優(yōu)勢在于它能夠在悄無聲息中就培養(yǎng)學生們自己獨有的思維方式。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應用探析
引言
英語閱讀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提出了關于提升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要求和建議。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有些英語教師受到傳統(tǒng)思維的影響,仍采用直接灌輸知識的方式,使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發(fā)揮出來,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傳統(tǒng)英語閱讀模式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和改革。經過研究發(fā)現,教師在全面應用思維導圖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了提升,從之前的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英語的綜合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一、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優(yōu)勢
(一)方法簡單,容易學習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思維導圖展開英語閱讀教學,可以簡化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更短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英語知識點。思維導圖是由中心詞匯、分支以及聯系線所組成的,學生通過觀看思維導圖,可以掌握一篇英語文章的脈絡,了解文章的結構和主旨,并且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一個比較清晰的知識體系。這種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要求并不高,而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還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此外,在繪制過程中,學生首先要整理資料,然后依據資料內容形成思維導圖,最后完善導圖內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會得到很大的提高,這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有很大幫助。
(二)應用思維導圖教學,創(chuàng)新教師英語閱讀課堂的教學方式
目前多數教師仍然保持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但效果不盡人意。這種教學方式優(yōu)化了傳統(tǒng)課堂不注重傳授方法的問題,將課堂的重點進行了升華。學生們的課堂參與度增加了,從而實現在有限的教學課堂以及有限的教學空間內,實現教育教學效果的最理想化。應用思維導圖教學不僅大大的提升了教師們的教學效率,更加能夠體現教育者對于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
二、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課程預習
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加入學生預習的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可以對知識點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并且清楚文章的知識構架以及自己的學習目標。比如八年級上的第二單元第二話題Section C What Mothers said to Eat這節(jié)內容的時候,可以利用圖形工具做一個思維導圖,將文章中的四個媽媽說的內容做成思維導圖,學生在做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把課文的信息提煉出來,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思維導圖回答問題,最后再根據思維導圖進行復述,達到信息的再整合。用這樣的方法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學習的主動性,同時也可以不斷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在課堂中采用思維導圖構建文本框架
閱讀活動是閱讀教學課堂的核心。所以在這一階段,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主動進行探究,從而構建高效課堂。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的自主探究時間較少,這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這種教學模式還會讓學生養(yǎng)成思維依賴,不利于其獨立思考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知識探索。首先,教師要留給學生部分時間,讓學生快速完成文本內容閱讀,大致掌握文章內容,并確定文章的主題。其次,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再次閱讀文章內容并進行層次劃分,提醒學生要抓住關鍵信息,這樣才能厘清文章脈絡,從而構建文本框架。最后,教師可以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依據思維導圖中的內容回答問題。在這一模式下,學生不僅要了解知識內容,還需要在閱讀時調動情感,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和回答教師的問題。同時,教師一定要重視自身教育引導者的身份,依據文章內容提出問題,循循善誘,讓學生更好地解決問題。
(三)閱讀后:“討論+課后復述”增強文章的理解
閱讀后,讓學生借助思維導圖討論和復述文章,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交流能力,還能夠讓他們對整篇文章予以理解和記憶。一方面,學生在閱讀后通過復述能夠對所學知識查漏補缺。并且對于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來說,也能夠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閱讀后得到情感上的迸發(fā),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以初中英語《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的教學為例,學生在閱讀活動之后能夠掌握文章的大意和內容等,并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這時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堂討論和設置問題的方式,讓學生深入了解文章的主旨內涵。如在學習《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這節(jié)內容時,學生通過閱讀已經掌握了文章的主旨內容,對于如何做一個好的學習者有了初步的認知。而將思維融入到文章中,能夠使得課堂氛圍變得更加融洽,幫助學生在相互討論的過程中充分理解文章的主旨。對于“How do you study English well?”這一問題,學生可以根據思維導圖中標注出的幾個關鍵詞“movie/interest/mistakes/skills/drill”等進行作答,這樣能夠幫助學生能夠理解文章內容,使得學生在綜合性學習后,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之后,教師在對這些學生進行分組后,可為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復述段落。教師還可利用空閑的時間,通過微信或者網絡平臺等與學生對話,使得學生在復述后了解到不同種類的電影等,并通過復述掌握更多知識。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應用思維導圖,不僅可以激起學生對于英語課程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建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有效加強英語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所以,初中英語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思維導圖對學生所起到的作用和教學優(yōu)勢,積極將思維導圖概念和形式引入到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去,提高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日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孔繁乾.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分析[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中小學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大會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91-192.
[2]李敏.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青島大學,2020.
[3]尹佳.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實證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20.
格爾木市第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