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平珊
摘要: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級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yǎng),促進自身精神成長。
關鍵詞:小學生;學好語文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級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yǎng),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九年義務教育階級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那么,在小學階段如何讓小學生學好語文呢?
一、注重學生的課前預習
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告訴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前預習是上好一堂課必不可少的,甚至可以說是關鍵環(huán)節(jié)。預習可以讓學生預先知道這堂課我們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并為此做好準備。就拿上一篇課文來說,學生可以在課前預習中掃清生字詞障礙,學習起來就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預習的同學就是事倍功半了。就拿六年級上冊《草原》這一課來說。課前,我布置了預習,大部分學生用心的去預習了,一堂課下來80%的學生會背第一自然段,但不預習的同學就背不了,預習的效果顯而易見。
二、讓學生悅讀
所謂“悅讀”就是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從而愛上閱讀,喜歡閱讀。要想學好語文,閱讀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能讓學生養(yǎng)成悅讀的習慣?,F(xiàn)在的教材都有相應的必讀課文,上完一單元教材后,我會選一、兩篇與教材相似的文章指導學生去閱讀,并做讀書筆記,可以是收集好詞佳句,可以是歸納文章主要內(nèi)容,也可以是三兩句自己的感悟,每周一次,久而久之學生就養(yǎng)成了讀書的好習慣。學生養(yǎng)成了閱讀的習慣對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有很大幫助。
三、認真?zhèn)湔n,確定學習目標
除了學生的課前預習,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教師的備課更加重要。備課要求我們備學生,備教材。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思路,不同的課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備課過程中一定要明確該堂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教材。談到這里讓我回憶起了2016年有幸觀摩了清華附小竇桂梅老師的一堂課,那活躍的課堂氣氛,竇老師那聲情并茂的范讀讓坐在觀眾席上的我羨慕不已。當時我就在想,我什么時候也能成長為像竇老師一樣的名師。雖然,教書9年來取得過不少成績,但竇老師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至今回想起來都覺得當時竇老師范讀的《文心雕龍》是那么的震撼人心。這與竇老師在課前下的功夫一定是分不開的
四、教學方法要恰當
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古詩就要注重讀,可以采用不同方法讀,個人讀、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唱讀……總之,通過讀讓學生慢慢領會古詩的意境。這樣,一節(jié)課下來90%的學生會背了,甚至能默寫了,也理解了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而在上《丁香結》時,我先讓學生個人讀完課文,找出課文描寫了丁香花的哪些特點,然后小組合作找出對應的句子。用這種方法很快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學生積極性也很高。可見找到正確的教學方法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站在學生的角度,愛孩子
蘇霍姆林斯基在《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一節(jié)中說:我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可以毫不猶豫的回答說:“愛孩子”。平凡的一句話體現(xiàn)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無私的胸懷,陶行知曾經(jīng)這樣描繪他心中教師的形象:“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痹诮虒W中要用心去感受學生的思想,有時候需要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讓學生自愿學、主動學,只要學生有主動學習的欲望,就不愁學不好。
總之,想要讓學生學好語文這一門課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讓學生從小就培養(yǎng)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對語文這一門學科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再加上教師的指導、提點,就一定能學好語文這一門課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讓孩子喜歡語文,愛上語文是我義不容辭的職責。
參考文獻:
[1]蘇活姆斯基:《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2]《語文課程標準》
(保山市施甸縣由旺鎮(zhèn)中心學校?678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