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玲
摘要:本研究內容以民法教學中“翻轉課堂”應用為主,將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問題進行闡明。同時,對翻轉課堂具體應用方法進行提出,對教學質量提升學習成績提高幫助較大。也為日后相關內容研究打下基礎。另外,翻轉課堂主要以網絡信息技術為支撐,以平臺微課方式為核心,將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進行有效銜接,形成一整套的跟蹤教學體系。教師運用翻轉課堂完成快速教學任務,學生通過翻轉課堂極大提升興趣點,對日后學習成績提升具有較大幫助。
關鍵詞:翻轉課堂;民法教學;教學質量
前言:隨著當下我國教育體制改革逐漸完善,新型教育模式及教學方法層出不窮。其中,最為代表性的“翻轉課堂”就是其一。翻轉課堂顧名思義強調授課方式的翻轉性。將傳統教學模式及理念進行轉變,從提升學生認知及領悟程度入手,充分發(fā)揮其主觀思考及分析能力。實現傳統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對提升教學質量、鞏固知識點掌握及成績提高意義重大。
一、現階段我國民法教學中存在問題分析
(一)注重形式化缺乏時效性
民法教學是對我國民事法律法規(guī)的講解學習,在民法教學中通常會涉及到諸多知識點,這些知識點雖然較為固定,但要深入了解與系統掌握也非易事。通過對部分民法課堂教學走訪分析后發(fā)現。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往往過度注重形式化,缺乏其時效性講解。對學生如何更為深入了解民法、掌握應用作用不大。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會多諸多知識點等進行講解,然后學生通過記筆記等方法強行記錄。雖然也會對所學知識進行掌握。但這種硬性教學方式并不能拓寬學習思路,對主動學習思維形成極為不利。久而久之,學生會產生厭課心理。
(二)缺乏課前預習與測評反饋
民法教學是最為基礎的法律章程學習,由于其內容較為枯燥,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探尋不到途徑。而教師也多為課堂教學為主,不能從課前、課后等方面考慮問題。這樣就導致課中學習量增大,對學生知識消化能力造成影響。例如:缺乏課前預習就會導致學生接受能力降低,不能提前對所要學習知識內容進行掌握了解,單憑課堂記錄很難消化。同時,教師在進行講解當中也會阻礙重重。另外,缺乏測評與反饋也是其詬病之一。測評機制缺乏就不能對學生所學內容進行考核,教師也無法具體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反饋效應如果發(fā)揮不到,也會直接影響師生互動、互通。一個單方面教、一個單方面學,二者本身可能就不在同一“頻率”上,何談教學與學習成績質量提升[1]。
二、民法教學中翻轉課堂應用具體方法
(一)構建課前預習體系提高課中效果
在對民法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應側重其“翻轉特性”。將課前預習作為第一“翻轉”尤為重要。教師在教學前應對下節(jié)內容進行整理,然后提取知識難點及重點。將整理出的預習資料以任務方式下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提前掌握內容大概。然后讓學生自行分析其內容知識點、重點、難點等。學生通過完成任務,將整理出的學習思路及想法等在課中進行體現。這樣教師就可通過這種“體現”,對學生預習效果進行大概掌握,為其下一步的課中教學做好基礎。經過課前預習體系構建,教師不在對課中遇到問題所迷茫,而學生也可通過課前預習初步掌握知識重點。對民法課中教學效果提升具有較為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形成課中互動氛圍鞏固知識點
課中是翻轉課堂的核心主旨,只有利用好課中教學才能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目的。由于民法知識內容較為枯燥,教師在課中教學中應充分體現其趣味性、互動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將互動、互通作為教學核心[2]。讓學生成為教學舞臺“主角”。例如:通過小組學習方式,讓學生之間形成互助聯盟,以小組競技、小組搶答等形式開展自主學習;采用實際案例分析或情境模擬方式,讓學生快速了解民法、掌握民法。身臨其境的分析問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對民法實踐性思維形成幫助較大。如小品、小劇情等。通過以上方法教學不僅讓學生從實際應用角度掌握、了解民法,還促進興趣學習氛圍形成。
(三)開展課后測評及反饋完善機制
在完成課中教學后教師要開展課后測評與問題反饋。學生是測評的主要對象,在測評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課中、課前、課后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并做好相關跟蹤記錄,做到每日一評、每周一評。問題反饋則是學生成為主體,在課后要充分發(fā)揮翻轉課堂效能。鼓勵學生進行課后問題反饋,主要包括:難點問題、疑點問題、自身想法、學習思路等。教師要通過微課或相關平臺給予線上答復,做好相應處理工作。
結論:通過對翻轉課堂在民法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提出具體優(yōu)化措施,主要包括:構建課前預習體系提高課中效果、形成課中互動氛圍鞏固知識點、開展課后測評及反饋完善機制等。將翻轉課堂作用及應用方法進行闡明,為提升教學質量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黃幼異,黃秀峰,陸高翔,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中藥學教學中的研究實踐[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0,v.18;No.323(03):14-17.
[2]梁倩.關于翻轉課堂在財政教學中有效運用的幾點思考[J].科技資訊,2020,v.18;No.593(20):45-46+49.
(武漢警官職業(yè)學院 湖北武漢 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