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騰紅
摘要:京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綜合性藝術,被國人稱為“國粹”,在國內外藝術界有著崇高的地位,京劇將歌唱、雜技、舞蹈、美術等眾多因素融合在一起,曲式多種多樣。但隨著現代化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當代年輕人對京劇這一古老的表演形式缺少關注和興趣,想要全面提高學生對“國粹”京劇的學習興趣,就需要通過正確的教學指導,尋找學生的興趣點,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創(chuàng)新傳統的教學形式。
關鍵詞:學生學習“國粹”京劇興趣的“技巧”
新課標基本理念中明確提出,音樂課教學需要將傳統音樂作為首要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對民族音樂的了解,加深對祖國音樂文化的熱愛,間接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懷。中國戲劇作為古老戲曲文化之一,流傳下來的戲曲有三百多種,京劇作為戲曲形式最為豐富,流傳年代最為久遠的戲劇,無異于中國戲曲之首,被稱為“國粹”,主動收聽京劇的學生越來越少,想要提高學生對京劇的學習興趣,教師要通過正確的教學指導,引導學生走近京劇。
一、多元化教學方法進行興趣引導
在進行京劇戲曲教學的過程中,大多數的教師沒有考慮學生的個人喜好,只是將所有戲曲教學內容一股腦的灌輸給學生,引起學生反感,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需要巧用教學方法。
1、情景導入法。想讓學生感悟戲曲的韻味,首先要幫助學生了解京劇劇情和人物特點,通過適當的教學指導,讓學生走進京劇表演者的內心世界,感受戲曲元素中所蘊含的情緒特點,傳統教學中直接讓學生聆聽戲曲選段,復雜的京劇發(fā)音和唱腔,讓學生難以理解,很難全身心的投入到京劇表演中,逐漸喪失對京劇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引導的過程中,可以先表演一段京劇的經典曲目,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當形成京劇藝術氛圍時,再引出京劇教學課題,從京劇的基本技巧入手,采取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對京劇視頻中的表演進行模仿,學生之間交流表演內容。例如:京劇戲曲表演中的人物關系錯綜復雜,通過多媒體展示和教師的講解,學生能夠了解京劇的四大行當和臉譜代表的人物性格,向學生介紹京劇歷史上的四大名旦,并分享他們的故事,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對名旦的唱腔特點進行比較,讓學生通過對表演者的模仿,真實體驗京劇表演的多樣化。
2、唱演結合法。京劇作為傳統的舞臺藝術,表演形式與現代生活具有較大差距,京劇表演動作和表情十分夸張,學生在進行京劇表演模仿的過程中,很難放開手腳,因此,教師需要讓學生了解,戲曲中的動作神態(tài)能夠充分地表現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將學生分成不同的表演小組,讓學生分別演繹走圓場的動作,動作要求昂首挺胸、眼到手到,但仍然有一些同學畏首畏尾、彎腰駝背。在表演完成后教師模仿了幾個學生的表演情況,當看到教師表演出的縮手縮腳的樣子,引發(fā)哄堂大笑,活躍了教學氛圍,學生們開始放開手腳,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改變表演形態(tài),隨著準備好的京劇鼓點和音樂,大方地完成了走圓場動作。雖然還存在一些表演問題,但只需要教師的正確指導,學生很快就掌握到了京劇藝術中的端莊、優(yōu)雅形態(tài),體會到京劇的藝術美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3、情感體驗法。結合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對京劇學習的興趣,節(jié)奏與曲調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欣賞京劇表演時,學生會對表演劇情產生感性體驗,是學生心理自我完善的過程,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斷能力,借助學生對作品產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京劇的表演特點。在教學開展前,為學生創(chuàng)造有利的學習條件,采用分段欣賞的方式,讓學生在演唱和鑒賞中了解京劇劇情帶有的情緒特點,不同戲曲能夠創(chuàng)造出的表演意境不同,只有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對京劇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對京劇鑒賞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京劇背后的故事引導學生獲得情感體驗,例如:《貴妃醉酒》,通過《海島冰輪初轉騰》和《看大王,在帳中和衣而睡》兩個唱段劇情的對比分析,剖析《貴妃醉酒》的京劇表演中的情感內容和情緒特點。
二、多樣化教學內容進行興趣引導
想要提高學生對京劇的興趣,就需要從教學內容上進行創(chuàng)新,結合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心理和實際生活狀態(tài),制定出讓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
1、現代化元素的應用。相比傳統戲曲學生更加喜歡流行音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將教學引導內容由復雜繁瑣的傳統戲劇改為通俗易懂的京劇戲歌,戲歌是將傳統戲曲唱腔與流行歌曲相結合的全新藝術形式,許多戲歌的歌詞充分反映出了現代化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和情感變化,但曲調和旋律仍然是采用古老的戲曲形式,具有全新的藝術風格。融合學生耳熟能詳的戲歌進行教學引導,能夠在提升學生音樂品味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對傳統戲曲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教學開展中,選取《唱臉譜》和《前門相思大碗茶》等家喻戶曉的戲歌作為教學引導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與學生一同分析歌曲背后抑揚頓挫的京劇曲調,調動學生的京劇學習積極性。
2、名家名段的應用。為了激發(fā)學生對京劇的學習興趣,需要謹慎的選擇京劇鑒賞作品,為學生創(chuàng)建走進京劇藝術的渠道,只有讓學生喜歡上京劇,才能主動去學習京劇的表演技術,京劇藝術經過長時間的傳承與發(fā)展,保留了許多名家名段,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將這些經典的京劇選段播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視頻觀察欣賞京劇表演,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同時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教學引導,教學鑒賞課開展之初,盡量選擇一些有趣的京劇選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京劇教學不能過于死板,要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學生在京劇鑒賞的過程中遇到精彩場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喝彩,仔細的觀察表演者的動作和神態(tài),讓學生融入到戲曲劇情中。
三、實踐性教學活動進行興趣引導
1、實踐活動要投其所好。京劇臉譜和快節(jié)奏場面是學生最喜歡的教學內容,因此在教學引導的過程中,不需要投入過多的語言,只需要投其所好精心挑選京劇中的名場面。例如:《蘇三起解》《野豬林》等,并將這些場面收集到一起,制作成集錦視頻,讓視頻中精彩的打斗和通俗易懂的唱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學生對京劇學習的興趣。當學生進入到京劇欣賞的狀態(tài)時,教師通過適當的教學引導,讓學生對視頻中表演者的神態(tài)和動作進行模仿,向學生展示視頻中的臉譜和行當,增長學生的京劇知識,提高學生的探究欲望。
2、實踐活動要循序漸進。教師想要通過適當的教學引導,提高學生對京劇的學習興趣,需要結合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特點,例如:在《都有一顆紅亮的心》京劇選段欣賞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句學唱,讓學生了解京劇唱腔西皮活潑的曲調特點,體會京劇作品中的情感內容。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進行京劇作品內容探索,還可以在作品中融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京劇臉譜和色彩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分析表演選段中曲式的變化。
總結:綜上所述,學生在進行“國粹”京劇學習的過程中,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元化教學方法、多樣化教學內容、實踐性教學活動的設計引導學生逐漸地認識京劇、了解京劇、喜歡京劇、熱愛民族傳統戲曲,感受戲曲藝術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施玉春.在欣賞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京劇的興趣[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17):227.
[2]羅卉.京劇進課堂的實踐與反思"——瑰麗多彩的京劇藝術:唱、念、做、打"[J].魅力中國,2019,(6):67-68.
[3]倪慶秋.一臺鑼鼓,半臺戲——以“鑼鼓經”為興趣點的京劇教學實踐研究[J].讀與寫,2018,15(35):30-31,220.
(江西省萍鄉(xiāng)市師范學校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