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摘要:隨著體育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和要求,進一步完成教學大綱內(nèi)容,提高學生運動機能和初中體育課的課堂教學質(zhì)量,如何在有限的體育課教學方法上,能使學生達到身心鍛煉的目的,能使體育課有一個更好的教學方法,本文結(jié)合基層初中學生的身心特點,結(jié)合基層初中體育課的特點和學?;緱l件,從體育課的教學方法進行嘗試性探討,并試圖尋找更高效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基層初中體育課質(zhì)量。
關鍵詞:體育教學;教學理念;固定條件;變化條件;競賽
體育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體魄的重要保障,完整教學法和分解教學法教學法對于初中體育課及初中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以及心理素質(zhì)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而當前初中體育教學面臨著轉(zhuǎn)型升級的過程,新的課程標準以及素質(zhì)教育的研究,都要求當前初中體育教學要有著更加長遠的教學使命,這些都離不開完整教學法和分解教學法對學生的激勵和培養(yǎng)。在初中體育課教學時采用完整教學法和分解法的教學,是指在實際的教學某時段里運用那種教學方法而言。在使用分解法為主的教學過程中,會出現(xiàn)分、合的過程;使用完整法為主的教學過程中,會出現(xiàn)有選擇地把動作中的部分細節(jié)分開加以掌握的教學過程,。所以在使用完整法與分解法教學時,都是交叉進行的。
想要學會游泳就得克服自身心理,勇敢下水。要使學生掌握體育知識、體育技能、技術和增強學生的體質(zhì)就必須通過學生的親身鍛煉才能實現(xiàn)。所以根據(jù)教學任務有目的地組織學生練習,成為體育課教學最為重要的一方面。
在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固定條件、變化條件、體育競賽等幾種形式,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練習。
1、固定條件:是指在相對固定的條件下組織學生反復地練習某一個動作。這種形式的練習,對于掌握、鞏固動作技術和發(fā)展學生的身體條件有著重要意義。在固定條件下組織學生進行練習應注意:
(1)對固定條件下的重復練習,不能理解為簡單的、機械不變的重復。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做練習時細心地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對他們不斷的提出新要求。
(2)教師在備課時對每項教材都要認真的安排,根據(jù)課的任務、每項教材用的時間、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材特點,以及場地器材等因素,對學生練習的次數(shù)、距離、重量、時間、間隔等作出具體規(guī)定,以保證每項教材的重復次數(shù)。在班級人數(shù)多、場地器材少的情況下,還可選用動作結(jié)構(gòu)和教材基本相同的輔助練習,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3)固定條件進行練習時,因為條件基本固定不變,學生可能感到枯燥乏味,而且當學生對動作已基本上掌握時,還可能產(chǎn)生厭煩情緒,要求學習新動作。這時教師除了對學生不斷地指明新的努力方向之外,還要對學生進行練習目的的教育,也可以在固定條件下利用競速賽方法來調(diào)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
2、變化條件:指的是在變化條件下組織學生練習某一內(nèi)容,這種聯(lián)系形式對于改進、提高學生動作的質(zhì)量有很重要的意義。
變化條件包括:變化學生練習時動作的各種要素(力量、速度、幅度、協(xié)調(diào)性、耐力、反應速度等),變化練習的壞境(如到田間、鄉(xiāng)村公路、沙灘、山坡做越野跑練習等),變化練習的要求(比如升高或降低跳箱的高度,加長或縮短助跑的距離等等),以及增加練習的條件(如學生跳遠時,老師可在沙坑邊舉一定高度的橫桿,讓學生從橫桿上越過,用來解決跳遠起跳高度、和跳遠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采用變化方式組織學生練習時應注意:
(1)要有明確的目的性。教師所采用的任何變化手段,必須從達到一定的目的出發(fā),而不要為變化而變化,追求形式。
(2)變化條件要做到循序漸進,尤其是在加大練習難度時,不要變化的太大,太突然。例如跳箱的加高,跑的速度的加快;練習投籃時的持球手型、發(fā)力等動作,都應循序漸進、逐漸提高,這一點對體質(zhì)較弱、運動基礎不好、身體協(xié)調(diào)性差的學生應該更注意。
(3)由于變化條件,會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這時學生的大腦皮層比較興奮,各個狀態(tài)都在最佳,這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課堂黃金時刻。所以在體育課的教學中,老師抓住這一關鍵時刻尤為重要,要充分利用這一最佳因素來給學生講解這節(jié)課所練動作的要領,讓學生更好、更快地去接受、去掌握本節(jié)課所學的各項知識要領,自己基本能夠獨立完成所學的各個內(nèi)容,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堂質(zhì)量。但是,有時學生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特別是初中階段的學生,好動是學生的天性,有時他們的注意力不是集中在改進動作上,而是被吸引到一些附加條件和一些輔助動作上去了,這時候就需要老師特別注意去正確引領學生了,使他們能夠更快的轉(zhuǎn)換角色,在最短時間內(nèi),把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主要練習內(nèi)容上,加快對課堂知識的學習。
(4)再利用變化條件的練習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時,時間不宜過長,而且老師糾正的要及時,當學生錯誤動作基本得到糾正時,恢復到按動作規(guī)定、規(guī)格去完成練習就可以了,這樣也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該動作的理解和記憶。
綜上所述,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要根據(jù)農(nóng)村中學生的特點,適當運用以上幾種方法,提高了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大大的提高了農(nóng)村初中體育課堂的教學效果,也達到了體育教學的目的,提高學生綜合身體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文逢裕. 體育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體育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策略[J]. 文體用品與科技, 2017, 012(012):78-79.
【2】龍亞碧. 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思路與方法探究[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 2016(14).
【3】《教學大綱》、《現(xiàn)代教育科學》、《體育博覽》
陜西省咸陽市淳化縣馬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