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學忠
摘要:語文教學要多給學生提供參與活動的機會,通過活動的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樂趣,使學生得到良好的實踐。在新課改指導下,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高段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關鍵詞:自主教學;新課改;小學語文;高段教學;學習能力
引言: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積極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把自己作為一名教學活動的引導者,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教學目標,有效地幫助學生得到綜合能力的提高。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的影響,教師往往容易把自己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在知識的學習上對學生進行“灌輸”與嚴厲的管理。一旦教師的身份高高在上,就會給學生帶來壓力,并且會使師生之間產生差距與隔閡,影響師生間的良性互動與互相了解,給知識的傳達形成一種阻礙。過于嚴肅與刻板的教學氣氛也會束縛學生的思維空間,限制學生進行自主表達。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也應該進行轉換。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開發(fā)者與引導者,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探索者與創(chuàng)造者。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做到充分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征與個性,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趣所在,并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交流與溝通。同時,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的探索。
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主
在新課改指導下,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高段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給予學生充分發(fā)揮的空間,讓學生養(yǎng)能自主學習的習慣。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中,學生只能對知識進行單純地接受,這會極大地限制學生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只有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體,才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地進行發(fā)現(xiàn)、探究和研究,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例如:在《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到文章中關于”春、夏、秋、冬“的描寫,再讓學生對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自由地選擇,按照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對課文進行學習。在選擇空間較大的情況下,有的學生可能會選擇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有的學生可能會選擇自學的方式,不論采用哪一種學習方法,學生通過自己的交流、討論、思考對知識產生了自己的理解與看法,并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解決,逐漸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就會形成。
三、通過組織活動提高學生對主動學習的動力
參與活動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所實踐。語文教學要多給學生提供參與活動的機會,通過活動的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樂趣,使學生得到良好的實踐。對于知識一次的實踐可能強過反復地死記硬背,比如,組織演講活動就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語言實踐的機會,讓學生的表達能力與表現(xiàn)能力都得到很好的鍛煉,并且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與此同時,針對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與性格特點,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的有效手段?;顒拥慕M織可以有以下幾種:
1、表演活動。在教材中選擇故事性強、情節(jié)生動的內容,讓學生進行舞臺表演。例如:在《將相和》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由小組成員分別扮演劇中的人物,對這一故事情節(jié)進行表演。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體會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心理活動,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達到更好地教學效果。
2、郊游活動。接觸大自然,讓學生在自然環(huán)境中充分體會知識內容,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例如:在作文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郊游,讓學生在自然環(huán)境中觀察事物與景物,讓學生親手觸摸到自然物體,聞見自然的味道,看見自然的顏色,再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與描寫。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在玩中體會自然,加強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感受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體會到知識與自然、生活的關系后,就會形成在自然中探索知識的習慣,達到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效果。
3、交流討論活動。學生之間的交流與討論往往能觸發(fā)學生的靈感,帶動學生的思維擴展。讓學生針對某一知識點展開有效的交流與討論,不但可以鞏固所學知識,還能帶動學生的探索精神,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例如:在《草船借箭》這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諸葛亮”、“周瑜”、“魯肅”、“曹操”等這幾個人物進行討論,發(fā)表自己對這幾個人物的看法與分析。通過這樣的交流討論活動,學生會對課文內容與人物有更深刻的了解,并且會引發(fā)學生的哲思,給予學生更多的靈感。
四、利用良好的課堂來激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良好的課堂氛圍是確定學生自主學習地位的必要條件。只有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與氛圍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第一,營造自學氛圍。學生的自主學習離不開有效的學習方法,主要的學習方法有以下幾點:1、讀。熟練地閱讀課文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2、思。根據(jù)“預習提示”來進行思考,能夠為學生明確學習方向。3、寫。寫下疑難部分與學習感受,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思考與理解。4、用。利用工具書與以往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目前學習所遇到的問題,能夠讓學生學會應用知識,不段對知識進行積累與升華。
第二,營造民主氛圍。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才能讓學生愿意學習。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組織活動等方式來營造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學習。比如:
1、交流式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學習心得進行交流,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方法進行總結的能力,讓學生在交流的氛圍中培養(yǎng)學習能力,互相借鑒并學習,在交流中碰撞出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
2、評議式學習。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教師可以把這些問題集中起來,讓學生進行民主評議??赏ㄟ^同桌討論,小組討論,師生討論等多種形式組織教學,營造民主評議的氛圍。讓學生在評議的過程中對問題進行反思,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學生在互評、互議的過程中能夠得到相互的啟發(fā),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
3、質疑式學習。針對不理解的問題,教師要提倡學生進行大膽的質疑。對于學生的積極思維與獨立見解,教師應該給予鼓勵。當學生想法與老師不一致時,教師應進行耐心地傾聽,并鼓勵學生進入深入的思考,對于學生敢于提問的行為給予肯定。
教學活動的多樣化能夠促進小學語文高段教學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不同層面挖掘學生的自主學習潛力。
結束語:總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在小學階段就進行培養(yǎng),尤其是在小學語文高段教學的過程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與情感發(fā)展,使學生具備探索精神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鄧娜.試論構建自主學習模式,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8,(9):139-140.
[2]鄒玉蓮.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預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6,(10):61-61.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老廠小學 65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