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永霞
摘要:自從新課程實施以來,大多數課程都已適應應試教育,因此,教師大多側重于解釋和概括。學生是聽眾,然后根據講座的重點,強調學生死記硬背。這種歷史課很無聊。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使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以及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是當代教師需要研究和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歷史;有效性教學;教學措施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0)-49-278
隨著教育的發(fā)展,在創(chuàng)建主義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指導下,教師逐漸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和學習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因此,教師試圖通過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來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1.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是有效教學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碑攲W生對某件事感興趣時,學生會積極地進行思考,并積極提出自己的見解。如果學生對教學感到無聊,學生將不可避免地“厭倦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激發(fā)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這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前提。
例如,在解釋“ 9月18日”事件時,設計這樣的情況:學生將演唱歌曲“在松花江上”,“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是森林煤礦,高山和高粱高粱葉子是綠色的。9月18日,日本士兵先占領了火藥倉庫,然后站在大本營?!边@首歌當時反映了哪些歷史事件?學生回答:“ 9月18日”事件。教師繼續(xù)說:“在這堂課上,我們將從9月18日事件開始?!币虼耍_設新班級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積極思考和說話,這堂課的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為了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教師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和觀點,尋找“興奮”。一方面,教師必須深入研究教科書,并充分挖掘教科書背后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教師必須自覺地教好教學的準備工作,例如,廣泛地收集各種教學材料資源,例如,生動的文學、歷史、科學故事,各種有趣的問題和發(fā)人深省的箴言,只有這樣,教學內容才能變得生動,有趣和引人入勝,讓學生“渴望學習”和“玩樂學習”。歷史教學中,時事熱點經常被用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例如,在談論焚燒頤和園時,于2009年2月26日被盜的頤和園文物,兔子頭在法國以2800萬歐元的高價拍賣,以及了解目前生活在國外的國寶的現狀。旁白中,學生們自然而然地意識到,圓明園對于中國來說損失非常巨大,這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2.創(chuàng)建情境并創(chuàng)建歷史圖片
歷史是過去發(fā)生的事情。在學習中,由于時代背景的影響,學生可能無法理解人們的心理感受和語言行為。因此,在組織歷史教學活動時,為了促進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深入理解,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造情境,讓學生進入歷史時代和“親身體驗”歷史發(fā)生的發(fā)生來恢復學生的歷史背景事件。
例如:在學習“秦末農民起義”課時,教師首先在課件中展示陳勝和吳光起義的照片??吹竭@張照片,學生們可能會想知道為什么農民要起義?為了解決學生的問題,教師將帶領學生回到秦末年的歷史時空來尋找答案。首先,這是一張家庭的照片,他們在家里小心地抱怨稅太多了,繳納稅后基本上什么都沒有留在家里。第二個是強大的修長城中成千上萬男性的照片。第三個是司法部利用各種形式的酷刑逼迫囚犯的場景。當學生作為游民進入秦朝末年的社會時,他們會感覺到統(tǒng)治者的殘酷性。秦王朝的最后幾年,人們陷入了水火之災。現場,從而改變了學生對為什么農民起義的理解。這樣做不僅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盲目講解,不注意學生是否理解的方式,而且還可以從視覺和聽覺上給學生豐富的課堂體驗,這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教學途徑。
3.改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按照新的課程理念,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師是學生學習和探索的合作者,推動者和指導者。歷史教師不僅應作為教材的運輸者和教學參考的執(zhí)行者,而且應從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角色轉變?yōu)閷W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有效的教學應特別注意教師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服務提供者,教師應圍繞教學的中心內容創(chuàng)建各種歷史情況,幫助學生討論和探索,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們動起來,讓歷史課變得生動起來。有很多方法:例如,教師可以使學生通過演講等方式評論歷史;可以通過教師播放的影視圖片來體驗歷史;教師通過學生寫的歷史旋律再現歷史。
例如,在談到“西安事變”時,西安事變之后,國內外各種政治力量的態(tài)度是教學中的難點。通過剪輯電影《西安事變》的幾個片段: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安進行了軍事示威,并拘留了蔣介石;宋美玲和段娜正在調解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何應欽包圍西安,轟炸渭南和華縣。周恩來率中共代表團赴西安調解。然后教師問學生:蔣介石應該殺人嗎?為什么不能殺人?當時有什么樣的方案可以和平解決西安事變?西安事變?yōu)楹文芎推浇鉀Q?學生們接觸了一些碎片,經過反思,學生弄清楚了國內外各派對西安事變的態(tài)度和目標,從而解決了難題。
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師必須考慮的問題。為了達到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果的目的,教師必須改革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教師應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給學生豐富的課堂經驗,使學生在掌握課本基礎知識和情感態(tài)度的基礎上,獲得更多的課外知識擴展,從而改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并對歷史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性。
參考文獻
[1]孫中華.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7,4(34):345-346.
[2]于立國.淺談實現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現代化,2018,5(23):377-378.
齊河縣趙官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