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文華
摘要:初中歷史學科的知識范圍涵蓋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思想等各方面的內容,包括許多有關的歷史事件、人物、意義等,可見其內容的龐雜。對學生而言,這既是一門重要的學科,關系著學生對中國乃至世界歷史發(fā)展的初步了解,以此來進行個人的定位,建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也有著比較高的學習難度,不僅要掌握教材中的知識點而已。為此,學生必須有較強的自主學習精神和能力。本文從初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及培養(yǎng)初中生歷史學科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兩個主要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初中歷史;歷史教學;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0)-49-277
在以往的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強烈意識,很多教師都對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低下感到頭疼。因為無法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不得不依靠簡單的記憶和背誦去學習歷史知識。這種情況下學生也許能夠應付平時的考試,但對歷史其實并沒有自己的深刻認識和理解,經常會受到“歷史虛無主義”等不良思想的影響,學生認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很難得到激發(fā),無法從歷史中汲取必要的營養(yǎng)。從長遠來看,甚至會對國家社會的長期健康發(fā)展造成阻礙。因此,初中生歷史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問題必須盡快加以解決。
一、初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
不少初中歷史教師長期以來一直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和方法的影響,仍在采用“灌輸”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得到的是單純的“歷史知識”,并不明白這些知識的現(xiàn)實意義,也就根本不能利用老師提供的知識來解決自己面臨的各種問題,不能通過歷史得失來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方向,做出個人的重要選擇。也就是說,教師忽略了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沒有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限制了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之中以及之外的思維能力,歷史知識只是他們取得一定考試成績的工具而已。
同樣在這種影響下,教師的教學內容幾乎都圍繞教材來選擇,而考試可能涉及到的部分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相對于復雜的歷史來說,這些只是其中的九牛一毛,眼中限制了學生的歷史視野。而在學生對歷史不感興趣的情況下,他們要么不能主動搜集相應的歷史知識,要么只會通過一些不規(guī)范的途徑獲得某些似是而非的歷史認識。很多學生對于歷史知識“隨學隨忘”,就是上述情況所造成的嚴重后果。上述問題造成教師成了課堂教學的唯一主體,學生成了單純的被動接受方。
二、培養(yǎng)初中生歷史學科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1、拉近師生距離
從本質上來說,教育是一個師生雙方相互交流,開展文化互動的過程。在互動中,雙方的地位應該是平等的。只有讓學生感受到這種平等,他們才愿意與教師進行更多的配合,教師所采取的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措施才能夠發(fā)揮作用。試想一名教師總是從不平等的角度去“命令”學生,那么學生自然會將學習看做是必須完成的一項“任務”,而不是自身發(fā)展的需求。所以,教師必須想辦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去引導和鼓勵學生,打造出更加自由和諧的課堂氛圍。
例如,教師應該花時間去了解學生在個性、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上的差異,與學生進行平等溝通。對于一些過去就不怎么關心歷史,歷史知識非常薄弱的學生,教師不能總是去批評他們,而是要通過經常講述一些有趣的歷史小故事,以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去激發(fā)出他們對歷史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們去主動了解歷史,盡快追上其他同學的水平。在學生提出一個看似“天真”的問題后,教師不能置之不理,要與學生一起去分析,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讓學生發(fā)現(xiàn)歷史的規(guī)律和脈絡,引導學生去表達自己的歷史認識,堅定其學習信心。
2、完善教育模式
上文已經提到,在傳統(tǒng)的初中歷史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絕對領導者,而學生則被動地接受知識,無法發(fā)揮潛在的學習熱情和主觀能動性。不少教師因為主觀或客觀因素的重重限制,通常將成績作為評估學生歷史綜合能力的唯一標準。這種教育模式必須轉變。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只有自己思考得出了歷史理解和歷史結論,才算是真正的歷史學習。同時,為了讓大家產生正確的歷史認識,而不是在“自由”的旗號下去隨便臆測,教師應該為學生的思考提供足夠的素材,帶領學生去充分探究。
例如,在學習“隋朝的統(tǒng)一和滅亡”時,有的學生會感到困惑:隋煬帝做得一些事情從長遠來看是有利于國家的,但當時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響,以至于直接導致了隋朝的滅亡。那么到底應該怎樣評價隋煬帝呢?一個人又應該怎樣去做事呢?對此,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史料,包括隋煬帝究竟做過哪些事情,歷代對隋煬帝做出的各種評價等,然后讓學生自己去進行分析,進行歷史解釋和歷史理解。這樣隋煬帝和當時的時代在學生的眼中就是鮮活的,而不僅是一種有特殊歷史意義的符號而已。
3、組織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提高初中生歷史知識技能應用水平的重要途徑。可以說如果學生只是在獲取知識時進行了自主活動,但不能自主運用知識,那么這種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存在缺陷的。在這方面,教師既可以組織課堂上的實踐活動,也要應組織各種課外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在形式上則應該豐富多彩一些,不用追求特別的深度,以免超出初中生的能力范圍。而且,豐富的形式還能夠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實踐熱情,使得學習和研究歷史能夠逐漸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
例如,在每次上課前,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主題鼓勵學生提前收集相關的歷史人物經歷或歷史故事。上課前,先用一些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分享和討論,一方面開拓大家的歷史眼界,另一方面也將其中一些明顯在思想和內容上不正確的部分剔除出去,同時對學生今后的類似活動進行方法和技巧上的指導。剩下的精華則結合到教學內容中去,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穿插,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讓學生感受到自主學習是有用的,能夠幫助自己的理解,還能得到教師的認可。
總之,廣大教師在以往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已經普遍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學生進行良好學習活動的基礎。作為初中歷史教師,必須深刻認識到歷史學科對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重要意義,轉變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探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技巧,將歷史有趣的一面充分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歷史知識技能成為學生綜合素養(yǎng)必不可少的有效部分。
參考文獻
[1]昂切吉.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農村教育,2019(35):91.
[2]吳杰.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J].發(fā)展,2019(11):87.
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銅鼓初級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