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民族民間舞課程,是對我國民族文化繼往開來的一個重要課程之一,也是中職學校舞蹈人才培養(yǎng)大綱中規(guī)定舞蹈表演專業(yè)學生都要學習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中華人民教育部在《中等職業(yè)學校專業(yè)教學標準》[1]文化藝術類的文件中指出,中職舞蹈表演專業(yè)的老師與學生需要在720個學時里訓練漢、藏、蒙、維、傣等民族民間舞蹈,并且能夠初步掌握這些舞蹈的動律特點與風格特征。我們要重視民族民間舞在中職學校舞蹈表演專業(yè)中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新時代新思域新視角下的中國,需要我們對中職民族民間舞蹈課程實施的多方面進行深度思考與實踐,有關中職學校民族民間舞蹈課程實施研究已有期刊論文與碩士論文的研究與探討。梳理與分析中職民間舞蹈課程實施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目前中職民族民間舞蹈課程實施的研究治現(xiàn)狀、已有研究方向,更有助于未來在中職民族民間舞蹈課程實施的研究中找尋到可以切入的研究方向,是有利于中職民族民間舞蹈課程實施縱深發(fā)展的研究活動。
關鍵詞:中職民族民間舞;文獻綜述
一、有關中職民族民間舞蹈課程實施的研究
(一)中職民族民間舞蹈課程實施的重要性(必要性)
民族民間舞是中職舞蹈專業(yè)學習中的必修課程,有其合理存在的依據(jù),多數(shù)研究者認為它對開發(fā)中職舞蹈專業(yè)學生的舞蹈表演能力、身體協(xié)調能力、學習與傳承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鍛造民族精神、適應市場需求等起著直接與間接的影響與作用,同時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的要求。不同的研究者對中職民族民間舞課程實施的重要性與必要之處都有不同的觀點與意見。
(1)從中職民族民間舞課程設置上看
羅宇婷(2013)認為“在中職學校的舞蹈專業(yè)課程體系中,民間舞始終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進入舞蹈課堂教學中,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訓練課,也是培養(yǎng)民族舞蹈或舞劇演員、舞蹈編導、舞蹈教育、舞蹈理論研究工作者的專業(yè)必修課”[2];林東旭(2020)認為“目前,我國承辦舞蹈專業(yè)的中職學校所建專業(yè)課程體系多是沿用北京舞蹈學院附屬中等舞蹈學校的教學模式,以基訓與民間舞作為中國舞專業(yè)課的主體課程”[3]在中職舞蹈專業(yè)中,民族民間舞課程是主體課程,其地位十分重要。
(2)從學生自身能力與學習發(fā)展上看
如郭豫曦(2018)認為“民族民間舞有利于學生改善個體差異”[4];張杭照(2016)認為“中國民族民間舞在教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對學生系統(tǒng)學習舞蹈的知識技能,增強表演能力,擴大創(chuàng)作范圍,培養(yǎng)熱愛各民族情感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盵5]胡昊琪(2017)認為“中國民族舞蹈藝術本身特有的動作和諧美、情感和諧、生活和諧美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和諧的審美觀,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fā)展”[6]??琢铌浚?019)認為中國族民間舞這門課是一門實踐性強的核心課程,它的主要任務就是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與審美能力,中國民族民間舞還是為劇目排練課奠基的一門重要課程[7]。
(3)從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上看
羅秋怡(2017)認為“中國的民族民間舞是我國各個民族的文化沉淀,形象地反映出了本民族的文化特征”舞蹈教育是最為直接影響最深的傳承民族文化的方式之一。[8]孔令昕(2019)認為中國民族民間舞源于民間,是各民族的人們通過身體反應生活習俗并記錄下來的一種方式,同時寄托著民族的理想愿望,表達著各民族人民對生活的向往與熱愛,“民族民間舞自古以來都是中國舞蹈文化中的瑰寶,它不僅用特殊的方式記錄了中國自古以來的精神文明,還傳承了一輩又一輩吃苦耐勞,堅強不屈的精神。在藝術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的今天,中國民族民間舞受到高度的重視。”7趙茜彬(2020)認為民族舞蹈也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教育還是生活中都受到廣泛的關注和重視。[9]黃祖興(2020)認為“民族地區(qū)職業(yè)教育承擔著民族文化傳承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職能”。
(4)從就業(yè)與市場需求上看
林東旭(2020)認為“越來越多的藝術團體需要排演本土非遺舞蹈劇目,舞蹈培訓中心和學校需要傳承本土非遺舞蹈,終止舞蹈專業(yè)人才應與本地區(qū)就業(yè)單位需求相匹配,這無不凸顯出本土民俗舞蹈課程的重要性”。當前,市場對能夠了解地域文化的舞蹈人才非常緊缺,因此,民族民間舞的舞蹈人才培養(yǎng),主要還是為了周邊地區(qū)或需要發(fā)展民族文化的單位輸送人才的必要課程。
(二)中職民族民間舞課程實施的教學思路與方法
(1)從教學思路上看
新時代新思域下的中職民族民間舞課堂,更注重的是教學創(chuàng)新,如何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多元教學。羅宇婷(2013)認為,傳統(tǒng)單一的口傳身授的教學模式已一去不復返,需要選擇合適的教材針對實際情況利用多媒體進行有效教學改革,需要擁有多元教學觀念,善于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采取開放式、多樣性教學,能夠將課堂走出去在學生體驗社會與自然中獲得學習2。伍夢燁(2020)認為全球化對我們的影響體現(xiàn)在各方面,面對現(xiàn)階段我國中職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問題,教師要學會學習西方現(xiàn)先進教學理念,例如法國的芭蕾舞教學經(jīng)驗,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優(yōu)化進我們的教學當中[10]。段曌(2014)認為,中職民族民間舞蹈課程的教學應該注重學生的“靈動性”,它是鏈接舞蹈演員(學生)與作品之間的生命紐帶,將教學分為兩個階段,分別是學生“會跳舞”和“跳會舞”階段,將“靈動性”中的“靈”與“動”貫穿始終[11]。黃祖興(2020)認為,中職民間舞課堂應該結合地域文化重點打造一支具有民族特色的師資隊伍、編寫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課程,打造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專業(yè),同時也應該樹立“走出去”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更真切的在社會中學習到更實用的內容[12]。李依葦(2019)認為“教師一定要重視舞蹈感染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傾注大量的心血來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各個民族民間舞蹈的表現(xiàn)特點,全面提高學生的舞蹈水平”,從而釋放學生的天性,將學生的情感與動作完美融合,鼓勵學生敢于突破自己[13]。秦賀(2019)認為,中職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應該要堅持以當前崗位的需求為核心,準確的把握舞蹈風格是教材的核心這一理念,精準基本體態(tài)、強化核心元素的教學;同時,還要以職業(yè)發(fā)展的走向為依據(jù),強化基礎性教學,堅持“一體兩翼”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就業(yè)為主體,兼顧升學與創(chuàng)業(yè)“兩翼”);另外,還要將實踐技能為標準來展開訓練性教學,還要以就業(yè)為導向突出表演性教學;總體來說,就是堅持“四位”,為崗位需求、為職業(yè)發(fā)展、為實踐技能、未就業(yè)環(huán)境而展開的風格性、基礎性、訓練性和表演性的“四性”教學思路[14]。趙茜彬(2020)認為中職民族民間舞的教學要以文化傳承為何核心,以培養(yǎng)技術和文化素養(yǎng)的未來舞蹈家為目標,狠抓教學創(chuàng)新,教師要能主動糾正自己的教學、更新教學理念,堅持“學為教之本”,明確工作重要性并結合中職教育的特性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讓教學過程始終保持俱進性與實用性,因此需要教師從文化傳承和未來實踐的角度展開教學創(chuàng)新。[15]玉榮(2014)認為,中職民族民間舞的教學應該創(chuàng)建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應該是無障礙的,教師對學生的關注與關懷也是更主動的,并且在授課過程中要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從學生主體出發(fā)去結合他們的情感體驗與情意功能進行教學,同時也需要注重音樂對民間舞的作用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16]
(2)從具體的教學方法上看
張杭照(2016)認為應該“結合學生能力水平及舞蹈專業(yè)的特點,采用面對面示范,直接面授與學生練習相結合,以及‘示范——講解——模仿練習——糾正——練習——觀賞’相結合的動作訓練過程”能夠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到動作的真諦,以此來規(guī)范動作5??琢铌浚?019)提出“說故事教學法”、“載歌載舞教學法”、“玩游戲教學法”和“角色扮演教學法”四種新的教學方法,提高中職民族民間舞課堂活躍度和趣味性,用最簡練的方式啟發(fā)學生的學習7。高絲絲(2016)認為在民間舞教學中要注重身體反應背后的文化反應,用提問題的形式強調學習重點,同時引用小故事滲入舞蹈組合編排中[17]。
(三)中職民族民間舞課程實施的存在問題、影響因素及對策
林東旭(2020)認為“中職舞蹈教育的改革勢在必行,著眼本文化特色,調整適用于本土需求的培養(yǎng)模式依然需要思考”和“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更易于為就業(yè)單位培養(yǎng)符合本土發(fā)展需要的復合型舞蹈專業(yè)人才”3。韓明玉(2020)認為,當前中職舞蹈生入學水平參差不齊幾乎為“零”,很多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動作技術上甚至有些過于急功近利,忽略文化的滲入,導致教學不完整不平衡,對教授舞蹈文化理論的意識嚴重缺失,課堂模式單一枯燥,認為應該提升專業(yè)教師自身專業(yè)能力的同時,重點優(yōu)化舞蹈文化理論知識的滲入方式[18]。另外,伍夢燁(2020)認為,現(xiàn)在的中職舞蹈教師“過于追求藝術教學進程,忽略了基礎訓練的重要價值,大量開展舞蹈組合練習,沒有計劃的提高學生的軟開度與技能水平”導致了一些老師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將我國體系龐大的民族民間舞的訓練變得刻板化,教學內容選擇不合理,教學觀念比較落后,甚至本末倒置走極端,因此,認為中職舞蹈教師應該學會提煉每個民族民間舞的精髓,將其貫徹進基本的教學原則中,同時學會融合多個舞種,鍛煉學生的肌肉能力,優(yōu)化教學模式,提高教師與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水平10。古麗沙黑拉·哈甫(2017)認為,由于我國民族民間舞蹈發(fā)展的歷程漫長與古遠,中職舞蹈教師對民族舞蹈內涵缺乏全面認識,進而導致教學流于表面,同時教學環(huán)境的軟硬件設施條件不佳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中職舞蹈教師應該加深對民族文化的深度了解,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并充分的利用周邊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舞蹈藝術訓練。[19]
二、對已有研究的述評
從研究內容上看,有關中職的民族民間舞相關的課程實施的研究有教學思路、教學方法、教學現(xiàn)狀、課程重要性、民族文化價值等方面,但多數(shù)介于拋出問題與觀點,具體的教學實施方法和對策普遍聚焦于當前研究熱點。如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設有新穎之處,但更多是基于概念闡述,付諸實踐的文獻撰寫甚少。
從研究方法上看,可查閱到的文獻多數(shù)基于期刊論文的研究,其中有關中職民族民間舞課程實施的研究多數(shù)采用經(jīng)驗總結法、個案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文獻研究法、調查法等。
從研究視野上看,關于中職民族民間舞蹈課程實施的研究更多傾向與民族民間舞蹈課程中各民族文化的學習價值、課程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對教學思路的探究在已有文獻中為多數(shù)。例如在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與具體實施、分析中職學生學習民族民間舞蹈的具體現(xiàn)學情、中職民間舞課程如何與多媒體教學有效結合、中職民族民間舞課程是否能開創(chuàng)VR虛擬情景教學等其他向度的探究上,可窺見的研究論文尚少,甚至無。
綜上所述,截止至目前該篇文獻的撰寫,在各大學術期刊論文文獻資源庫中可以讀取到的關于中職民族民間舞研究方向的論文屈指可數(shù)。當前,有關中職民族民間舞蹈課程實施的研究已有研究者的關注,并也看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對于目前中職階段的民族民間舞蹈課程的研究數(shù)量看,仍需要大家予以重視、加大力度對此進行深度探索與研究,從不同的角度、視域去分析,嘗試跨學科、跨專業(yè)的結合本專業(yè)進行探索。同時,鉆研中職舞蹈教學工作的研究者們,應該在中職階段的民族民間舞蹈課程如何有效創(chuàng)新上予以重視,涌現(xiàn)出百家爭鳴的思辯局面,唯有豐富中職民族民間舞蹈課程的“羽翼”,才便于今后中職民族民間舞蹈課程的順利實施與開展提供有利的參考依據(jù)。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等職業(yè)學校專業(yè)教學標準·文化藝術類·第1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作者:羅宇婷·淺談中職學校民族民間舞教學的創(chuàng)新·刊名:神州·出版日期:2013·期號:第25期·頁碼:93
[3]作者:林東旭·中職舞蹈專業(yè)本土民俗舞蹈課程開發(fā)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探析——以梅州客家民俗舞蹈為例·刊名: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職業(yè)教育)·出版日期:2020·期號:第8期·頁碼:71-72
[4]作者:郭豫曦·淺談中國民族民間舞對中職學生舞蹈學習的重要性·刊名:文藝生活(文藝理論)·出版日期:2018·期號:第11期·頁碼:101
[5]作者:張杭照·刊名:學周刊(A)·出版日期:2016·期號:第11期·頁碼:31-32
[6]作者:胡昊琪·安徽旅游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現(xiàn)狀和開發(fā)思路探討·刊名:藝術科技·出版日期:2017·期號:第8期·頁碼:42
[7]作者:孔令昕·中職學生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法探索——以江蘇省戲劇學校為例·北京舞蹈學院碩士學位論文·學位年度:2019
[8]作者:羅秋怡·壯族扁擔舞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舞蹈教學的積極影響·刊名:贏未來·出版日期:2017·期號:第7期·頁碼:133
[9]作者:趙茜彬·民族舞蹈的文化傳承與教學·刊名:南北橋·出版日期:2020·期號:第11期·頁碼:4
[10]作者:伍夢燁·國際化背景下中職民族民間舞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刊名:中文信息·出版日期:2020·期號:第8期·頁碼:66-67
[11]作者:段曌·民間舞教學肢體“靈動性”訓練方法探究·刊名:藝?!こ霭嫒掌冢?014·期號:第7期·頁碼:144-145
[12]作者:黃祖興·民族中職學校民族文化傳承實踐研究——以廣西民族中等專業(yè)學校為例·刊名:廣西教育·出版日期:2020·期號:第10期·頁碼:43-45
[13]作者:李依葦·中職民間舞課程教學思路探析·刊名:散文百家·出版日期:2019·期號:第7期·頁碼:24
[14]作者:秦賀·中職舞蹈表演專業(yè)民間舞課程教學思路探析·刊名:藝術教育·出版日期:2019·期號:第1期·頁碼:102-104
[15]作者:趙茜彬·民族舞蹈的文化傳承與教學·刊名:南北橋·出版日期:2020·期號:第11期·頁碼:4
[16]作者:于榮·如何激發(fā)中職藝術學校學生對民間舞的興趣·刊名:時代教育·出版日期:2014·期號:第16期·頁碼:74
[17]作者:高絲絲·民間舞教學中要注重身體反應背后的文化反應——藏族舞堆諧教學·刊名: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出版日期:2016·期號:第21期·頁碼:158
[18]作者:韓明玉·探究民族音樂與舞蹈專業(yè)民間舞教學中舞蹈文化的導入·刊名: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出版日期:2020·期號:第16期·頁碼:114-115
[19]作者:古麗沙黑拉·哈甫·淺析中職民族舞蹈教學現(xiàn)狀及改進對策分析·刊名: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出版日期:2017·期號:第17期·頁碼:108
作者簡介:黃雨霏,南寧師范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2020級職業(yè)技術教育(文化藝術),舞蹈方向在讀研究生,廣西,南寧,530100。
(南寧師范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