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
【摘要】如今社會節(jié)奏在不斷加快,人們都在利用碎片時間進行資訊閱讀,此類閱讀大多數(shù)屬于淺閱讀模式,在獲取信息的過程中淺嘗輒止。學生們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受到淺閱讀的影響,沒有深入進行分析,對文章的理解浮于表面。因此,在教學中只有幫助學生們掌握了深閱讀的方法,才能實現(xiàn)高效的語文課堂,提升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诖?,本文章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深閱讀習慣的策略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yè)人員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深閱讀習慣;培養(yǎng)策略
引言
深度學習是一種以生為本,注重學生主體性激發(fā),是自主、質疑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學習。就語文學習而言,深度學習落實著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語言文字的理解、運用能力的訓練;著力于學生的語文思維、審美力的提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引領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深度學習,在閱讀思考、聯(lián)系生活與想象的發(fā)揮中,獲得語文知識、能力與閱讀品質。
1小學語文閱讀習慣培養(yǎng)現(xiàn)狀
(1)學生閱讀興趣不高,很多學生對于語文閱讀活動缺乏良好興趣,不愿意主動的參與到閱讀活動中,或者是在閱讀過程中只是對文本內容進行簡單的瀏覽,并沒有深入分析,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閱讀效果,不利于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形成。對于小學生們來說閱讀興趣不高不是因為他們不愛閱讀,而是因為現(xiàn)在小學課程繁重加上學生愛玩的天性,書籍上內容無法吸引到他們注意力。(2)閱讀方法不科學,當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依然是沿用傳統(tǒng)的閱讀方法,先閱讀文章內容,然后找出中心思想,了解文章情感等,并沒有引導學生探索其他閱讀方法,造成了學生閱讀思維固定。這種固定的思維其實是做題的思維,而不是讀書的思維,讀書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作為教師平時的讀書是沒有方法可言的,這并不是誤人子弟,也不是聳人聽聞,而是因為閱讀首先就是有閱讀的樂趣,不能讓中心思想、文章內容等條條框框束縛住,而應該是打開一本書,先看十分鐘,覺得有意思就繼續(xù)讀,沒有意思就可以放棄,隨心所欲,想讀就讀才是一個科學的“方法”。
2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深閱讀習慣的策略
2.1制定閱讀目標,奠定閱讀基礎
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處于小學階段的孩子,思想等各方面發(fā)育還未完全成熟,因此為了培養(yǎng)學生深閱讀的習慣,老師一定要做好積極的引導工作,使學生有一個明確的閱讀目標。首先,老師一定要學生明確閱讀的意義在哪里,只有從根本上了解閱讀的目的,從思想上得到認可,才更容易養(yǎng)成閱讀習慣;其次老師要正確地引導學生制定閱讀目標,讓孩子明確自己的目的地在何處,這樣才能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及探索知識的激情。
2.2設計問題引導閱讀,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從過去的教學經(jīng)驗中可以看出學生們在閱讀過程中經(jīng)常是花費一定時間閱讀完一篇文章以后,仍然不知道文章內容講了些什么,然后拋出問題讓學生們進行解答,學生們需要重新閱讀才能夠完成相應的任務。這樣一來,學生們閱讀的效率就會明顯降低,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教師在閱讀開展過程中,應該通過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們根據(jù)問題進行閱讀。
2.3“里應外合”式的教學,提升孩子的深閱讀水平
老師不要拘泥于課本上的文章,而是要講求“內外融合”。老師每講完一篇課文后,都要以紙質版或者PPT的形式向學生展示相關的閱讀材料。例如《牛郎織女》這篇文章講解后,教師就可以從網(wǎng)絡上找尋相關的閱讀資料提供給學生。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老師要限定學生的閱讀時間,且還要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材料,時間一到,老師就展開提問。這樣的培養(yǎng)方式不但有利于提升孩子的深閱讀水平,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思維邏輯能力和學習能力。
2.4激活需求,推動合作探究的深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如果老師持續(xù)點燃他們閱讀、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興趣,讓知識的學習、閱讀的深入成為他們內在情感的需求。那么,學生們在閱讀課堂就可能有深度、有更有價值的收獲。如在《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的學習中,我們可以先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與家中的祖輩談談家里的祖屋,讓他們談談自己的童年生活等等。這樣,我們的學生就能聯(lián)系生活去思考生活,也會對自己的童年生活情趣有所回憶和感受。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多媒體展示兩三個具有鮮明特點的“園子”,讓學生先觀察,后想象生活在這樣園子中的人們的情況,如果自己生活在這樣的園子中會怎樣?從而激起他們閱讀課文,理解內容,體會文中“我”的心情、情感;也能對文中一些有特點的寫作方法予以關注、理解和掌握。
2.5聯(lián)系生活實際,拓深閱讀潛在空間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睙o論從哪個角度來說,語文與生活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不僅深度融通而且相輔相成,可謂到了“合則共榮、分則互損”的境地。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jù)課程內容和學生發(fā)展需要,善于通過各類途徑和方法,把豐富多元、靈動有感的社會生活元素積極有效地滲入其中,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用結合,而且有利于為教學相長開創(chuàng)一條實實在在的“活水渠道”。
3結束語
先培養(yǎng)孩子的淺閱讀習慣,再過渡到深閱讀習慣,這種循序漸進式的培養(yǎng)方案,對于剛剛起步的小學生而言是極為有利的。只要老師掌握好方式方法,學生就一定會跨進深閱讀的那一道門檻。
參考文獻
[1]艾輝.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深度學習”語文教學實踐策略[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9(S1):52-55.
[2]翁迎蘭.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策略探微[J].華夏教師,2019(30):42.
[3]王倩雯.小學高段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的問題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