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雄輝
《體育與健康》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體育課堂的有效練習,主要是讓學生在各項體育活動的練習中,初步學習和完成簡單的組合動作,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提高身體素質,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為目的的,小學體育課堂也是以練習為主的。然而,如今多數(shù)在體育課堂往往呈現(xiàn)的是課堂練習“純游戲化”和課堂練習“隨意化”兩種現(xiàn)象。“純游戲化”的課堂練習往往造成“合理的運動量和練習密度不要了,需要付出艱苦努力的運動項目不上了,只去追求所謂的興趣和快樂的體驗,最終造成耐力、爆發(fā)力、肺活量及意志品質的下滑和后退”(全國十城市學校體育教學研究會理事長劉端文)。而“隨意化”的課堂練習顯得沒有目的性,既達不到一定的訓練量和訓練密度,又沒有一定的科學性,合理性,造成課堂單位時間的浪費,還不利于學生紀律觀念的培養(yǎng)。
因此,如何設計出更行之有效的練習,讓學生在老師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下進行有效的訓練,是當前體育課堂教學應關注的問題,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論述,以便拋磚引玉。
1練習設計要緊扣教學目標,突出重難點
體育課堂的練習怎么設計、怎么布置,許多體育教師是沒有認真深入去思考的,因此在課堂教學進行練習的環(huán)節(jié)中中,往往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1、毫無目標。往往因為班生規(guī)模大,顧不了那么多,主要為了防止學生在課堂中沉溺于玩耍,便隨意設計練習,讓學生隨意進行練習、訓練。2、沒吃準目標,任意拔高或降低目標,或者練習設計的針對性不強,“練腳的變成了練頭?!?/p>
所以,設計體育課堂的練習時,應對本課堂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做到心中有數(shù),只有這樣,設計的練習才能緊扣教學目標,突出重難點,到達訓練目的,否則,一堂課就只能是“一盤散沙”、“形似神不似”,缺乏目的性和方向性,達不到鍛煉、訓練、培養(yǎng)的教學目標。
如水平三的“趣味籃球”一堂課,課的認知與技能目標是使學生熟悉籃球,了解運球、行進間運球的基本動作方法,初步掌握原地運球時的按拍球動作技術。我們在設計課堂練習時,就應該從原地運球和行進間運球出發(fā),注重運球時手指、掌心、手腕、步伐的動作,以及眼睛的細節(jié)的相關練習,但許多教師在教學這個內容時,往往忽略了這點,而把熟悉球性、接力游戲當作重點,進行了大量的練習,與課的目標和重點相去甚遠。
2練習設計要形式多樣,有新穎性,抓住學生的“胃”
體育課堂練習的設計,不僅要讓學生參加,而且是主動參與。其中趣味性是作為教師要時刻關注的,學生參與運動的熱情,運動技能的掌握以及熟練程度,都和學生的興趣緊密相聯(lián),因此,我們在設計課堂練習時,應盡量追求練習的形式多樣化,新穎性,緊緊抓住學生的“胃”,把簡單機械的重復動作與教師強制性的命令,變成情趣盎然的體育活動。
如我校肖老師在教學水平二“障礙跑”時,準備活動摒棄了傳統(tǒng)的“一跑兩操”的形式,而是設計了當前風靡全球的“騎馬舞”的練習,學生在音樂的律動下,跟著老師一起跳起“騎馬舞”,完成準備活動的練習,既到達了熱身的效果,又緊緊抓住了學生的“胃”,讓學生樂于參加、主動參加。
當然,我們體育課堂的練習設計,卻萬萬不能走向前文所說的“純游戲化”的模式,嘩眾取寵,表面的花架子在體育課堂練習應該剎剎車了。
3練習設計要注意難度適當,訓練量適可
一堂體育課,時間有限,而且學生是未成年人,許多體育課又放在上午第三節(jié)或者下午第一節(jié),一堂體育課上完后,學生往往還有其它的課程要學習。因此對體育課堂的練習的難度和訓練量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訓練難度過大,訓練量過多,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無法達到,就會影響整堂課的教學時間,教學效果;但如果訓練難度小,訓練量少的話,學生輕易達到目的,少了“跳一跳”的效果,練習往往會起不到掌握技能技巧,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因此,要切實把握好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目標,課的目的。
我校陳老師在縣體育課堂教學評優(yōu)中執(zhí)教的“線球樂”,就充分注意到了這一點。在照顧該節(jié)課抽簽為上午第一節(jié),接下去學生還有其他學習任務,就設計了“線球接力”、“線球造型”兩個練習,兩個練習既到達了一定的難度,又達到了一定的訓練量,不至于使學生筋疲力盡,學生還有余力學習其他課程,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臨場應變、人文教學的能力。
4設計練習要兼顧課后
作為體育教學,教師僅僅在課堂內設計出有效的練習,讓學生在課堂內掌握運動的技能技巧,提高一定的身體素質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體育活動中的一些簡單的組合動作,技能技巧都有一個學習鞏固和掌握,直至熟練的過程。課堂的四十分鐘,老師無法兼顧全體學生的需要,同時,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也不是靠四十分鐘課堂練習能解決的。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任務完成后,還要設計出切實有效的課后練習,讓學生在課后去掌握,去鍛煉。
如我在教學水平二“仰臥起坐”時,發(fā)現(xiàn)三年級有較多學生腹肌力量差,遠遠達不到體質健康標準的要求,所以我設計了“我和爸爸比腹肌”的課后練習,讓孩子和父親每天早上起床后完成一定數(shù)量的仰臥起坐,期限為一個月。期末測試中,這個班的學生的仰臥起坐基本上到達了要求,“優(yōu)”的學生占了80%以上,這就是課后練習的作用!
課堂練習設計是否有效,直接影響到體育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我們要增強目標意識,把握教材實質,設計出有效的課堂練習,使學生在體育課堂上通過有效練習,體驗到運動給他們帶來的樂趣,真正達到發(fā)展學生身心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