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相員
新課標的要義為三句話“以核心素養(yǎng)為綱,以語言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任務群為呈現(xiàn)方式”,這就要求教師改變舊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巧設任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語文課更加精彩。
“任務”是指課堂上要解決的主問題,是核心,是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前提;“情境”是指為學生完成任務所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是關鍵,是學生完成任務的保障。
下面,筆者就以學習任務群中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研習——辛棄疾”為例,說說如何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任務。
【專題概述】“詞至稼軒,縱橫博大,痛快淋漓,風雨紛飛,魚龍百變,真詞壇飛將軍也?!边@是清代文學評論家陳世焜對辛棄疾的評價。他是以一個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的形象留存在歷史上和自己的詩詞之中的。因而,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強烈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感成為了辛詞的主旋律??墒?,由于當權者昏庸無能,他屢屢被貶被棄,壯志難酬的悲嘆與無奈貫穿于他的詞作之中,他的詞是蘸著血和淚寫成的。歷史的風云、民族的仇恨、正與邪的搏擊、愛與恨的糾纏、感情的澆灌、藝術的升華、文字的錘打,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翻騰、激蕩,形成了“龍騰虎擲”的稼軒詞。
針對這一任務群,筆者設計了以下目標:
1.引導學生全面了解辛棄疾的人生經(jīng)歷,簡要概括辛棄疾一生所經(jīng)歷的重大事件;學習他心系國家、矢志報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2.帶領學生誦讀、品味,欣賞、研究辛棄疾的代表詞作,總結辛棄疾詞的主要特點,撰寫一篇有關辛棄疾詞的研究性論文。
為了實現(xiàn)以上目標,筆者創(chuàng)設了相應的情境,設計了相應的任務。如下:
縣教育局將舉辦第三屆“尋訪先賢,浸潤心靈”夏令營,本次尋訪的人物是愛國詞人辛棄疾。各學校推薦10人參加該活動。要求參加者了解辛棄疾的生平事跡,能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辛棄疾詞作,上交一篇自己獨立撰寫的賞析辛棄疾詞的文章或自己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也可以是有關辛棄疾詞的研究性論文。
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這一目標,筆者把這個大情境、大任務分解成了一些小情境和小任務。如:
第一階段,了解辛棄疾的生平事跡,整體感知其人、其詞。
“情境與任務”:請你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辛棄疾的生平事跡,為本次夏令營設計一條尋訪線路。根據(jù)時間和行程安排,請選擇三至四個城市,列舉出與這些城市有關的“辛詞”。
第二階段,欣賞辛棄疾的詞作,了解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
“情境與任務”:在夏令營的10天活動中,每個學校要負責出一期“學習簡報”。簡報的內容除了報道活動行程外,還要有三個板塊:稼軒詞賞析、詩詞創(chuàng)作園地、有關稼軒詞的研究論文。
第三階段,撰寫一篇研究“辛詞”的論文。
“情境與任務”:本堂課我們將通過“詩詞達人賽”“稼軒詞賞析”“我是小詞人”三項活動選出6位候選人。最后根據(jù)6個人提交的研究辛詞的小論文,評選出兩位同學代表本班參加夏令營。
活動一:“詩詞達人賽”
每個小組根據(jù)辛棄疾的詞出10道題目,題目的形式可借鑒“詩詞大會”,可以是默寫題(范圍:必背和選背)、理解題、情感把握題、手法判斷題等。(小組推薦1名學生跟相鄰小組進行比賽,獲勝者可以晉級,參加下一輪對決?;顒幼詈笮柽x出2人。)
活動二:“稼軒詞賞析”
選一首自己喜歡的稼軒詞,寫一篇800字左右的賞析文章。完成后在課堂上討論、修改、完善,可以選擇詞中的幾句或一闕進行賞析,錘煉語言,字數(shù)在200字左右。(老師和小組長擔任評委?;顒幼詈笮柽x出2人。)
活動三:“我是小詩人”
1.根據(jù)下面的情境創(chuàng)作一首詩或詞。
本次夏令營活動的最后一站是江蘇鎮(zhèn)江的北固山。夏日的北固山橫枕長江,石壁嵯峨,山勢險固,綠樹蔥郁。傍晚時分,你登上了北固樓。九百多年前,辛棄疾曾經(jīng)在此賦詩、填詞……
2.如果你站在建康賞心亭或北固樓前,你會有哪些感受?請你擬寫一副對聯(lián),字數(shù)不限。
在這樣的情境中,無論是閱讀還是摘錄,無論是自主探究還是合作交流,無論是誦讀還是品評,無論是研究還是寫作,學生都會滿懷興趣,處于一種興奮的狀態(tài)。這樣,我們的語文課也會越來越精彩。
(作者單位:江蘇淮安市第一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