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欣欣
摘要:擔任平行班的英語教學工作中,發(fā)現(xiàn)平行班的大多數(shù)學生對學習英語都缺乏興趣,而且只有在老師的強迫下才學習。但很多學生不是智力很差,相反他們的記憶力和理解力還要比其他基礎稍微好點的同學還要好。關鍵是他們不喜歡學,所以調(diào)動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就顯得很有必要。經(jīng)過實踐,我發(fā)現(xiàn)游戲就是調(diào)動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關鍵詞:游戲;英語教學;運用
學英語的主要目的在于能用英語進行交際。培養(yǎng)英語交際能力就要向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交際任務,訓練他們運用英語去完成。“游戲”的本質(zhì)是假設、模擬,在想象的外部環(huán)境中有意識地進行模仿活動。在課堂上假設、想象某種交際情境,用英語進行模擬言語活動,便是英語教學中的游戲。采用這種形式可以靈活規(guī)定教學所需要的社會動因、交際目的、交際對話形式等等,使交際訓練靈活多變,輕松自然,易于引導。游戲使死氣沉沉的教學交際變成有目的、有內(nèi)容的自然交際,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具體的說游戲教學有以下的作用:
1.可加強學習動力,提高學習積極性
語言課上,學生為學而練,為練而說,會影響學習積極性。而教學游戲則以游戲的形式提出了語言之外的任務,使學生感到英語確確實實是交際工具,是與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從而提高學生對英語的認識,使英語學習具有實際意義。
教學游戲如任何游戲一樣,有很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促進其思維活動,克服緊張感,使學生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說話的愿望。教學游戲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而想象力又是促進創(chuàng)造性言語活動的重要因素。
2.可提高學習效率
心理語言學所做的實驗證明,動因和興趣相一致時,記憶效果最佳,趣味性強的內(nèi)容能使記憶力提高1.5倍。游戲則既有趣味性,又能保證動因和興趣相一致。因此,以游戲的形式做練習,鞏固所學材料,其內(nèi)容和語言能牢牢地印在記憶中。
3.有益于融和師生關系
教學游戲能改善師生關系,縮小師生間的距離,使師生之間產(chǎn)生信任感、親近感。教師以平易近人的組織者、參與者的身份引導游戲順利進行,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去感染和影響學生,能夠更好地達到教學和教育目的,大大地提高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和地位。
4.有利于班集體的團結互助
教學游戲是集體活動,對集體內(nèi)的相互關系會產(chǎn)生影響,它要求集體成員之間學會互相交際、互相尊重、互相協(xié)作。在游戲中大家互相領會對方的交際意圖,又努力使對方理解自己,同心協(xié)力完成任務,這對同學之間建立良好關系起到了一定作用,有益于班集體的團結互助。
總之,英語教學游戲實際上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種極為良好的語境,在這種實踐中,使他們(平行班的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的潛力得到充分挖掘,他們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fā)揮,他們平時學到的知識得到充分運用,英語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同時,在語言游戲中,他們不僅學習語言,也學習正確地待人接物(如公共場所的禮貌行為、事務性的交往、正確處理不同情景中產(chǎn)生的矛盾、正確對待不同意見等等)。他們的交際能力和獨立處事能力不斷加強??朔?nèi)心的自卑感、緊張感、拘謹?shù)刃睦碚系K,使個性向開朗、活潑、主動、熱情的方向發(fā)展。因此,我們不能忽視教學游戲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那么作為英語教師在使用游戲教學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原則呢?
第一,紀律性原則。游戲是為教學服務的,而良好的紀律是有效教學的重要保證。因此,在游戲開始前,我就強調(diào)一定要遵守紀律,并明確游戲規(guī)則,養(yǎng)成有令即行,有禁即止的良好習慣。
第二,目的性原則。在玩的時候必須注意游戲必須為教學服務,教師心中一定要有明確的訓練目的,不能純粹追求課堂的活潑,為游戲而游戲。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詹斯.阿謝爾潛心研究20年而提出的“全身動作反應法”非常適合基礎英語學習。所謂“全身動作反應法”即:教師先把教學內(nèi)容設計成一系列指令性語言項目,然后讓學生對這些指令性語言作出動作上的反應。在開始階段不一定要求學生在聽完之后立即做出口頭反應,允許學生有一段沉默期,只作出動作上的反應,這時學生的身體動作是表示理解的手段。然后,學生再模仿教師的指令。學生大部分語言活動中以理解語言為主,這樣學生的心理壓力比較小,反而會說得輕松、準確。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步驟來達到全身反應法的目的。
1.教師清楚明了發(fā)出語言指令,并配以動作輔助說明,不要求學生立即模仿教師動作,只要靜聽,試著理解教師的意圖。
2.教師發(fā)出語言指令,讓學生做出動作反應,逐漸理解所授內(nèi)容。
3.學生邊做動作,邊模仿教師所發(fā)出的語言指令。
4.讓一位或部分學生發(fā)出語言指令,其他或另一部分學生做出動作,直到他們可以邊發(fā)出語言指令,邊做出動作。例如在教學eat, drink, draw, write, read, copy, close, open這些單詞時,我就運用了這一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參與性原則。參與性原則就是讓全體學生“動”起來,承擔游戲中的每一個角色。
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傾向性的差異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在環(huán)境、教育等的影響下形成的。仔細分析一下對那些英語學習缺乏興趣,缺乏學習動力因而成績很差的學生情況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在學習中感到困難→不感興趣→成績差→更不感興趣→成績更差的軌道上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所以幫助學生排除學習上的困難,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成為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而游戲時他們會放下一些心理負擔,投入到活動中去。因此,我有時會“強人所難”地要求他們擔任一些較簡單的角色。如在“找失主”游戲中,我會要求膽小的、害羞的、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與成績相對優(yōu)秀的學生一組,運用“is this your…?”一起去尋找失主,這樣既達到教學目的,又能增強學生的自信。
第四,趣味性原則。游戲,就要有趣味性。靈活多樣的游戲形式能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唱歌學英語”、“猜謎學單詞”、“繞口令”、“傳話游戲”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學生的喜愛,“創(chuàng)設情景,角色扮演”也是我教學實踐中運用較多的一種形式。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具學科,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是其實踐性的主要表現(xiàn)。
總之,游戲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是很大的,用得好,您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中小學外語教學》2005.1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
[2]《小學英語教師手冊》廣西教育出版社
(河南省外貿(mào)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