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俊
1 研究背景
隨著電腦、手機等信息工具的發(fā)展與普及,人們的書法學習與交流方式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在課堂上直接利用信息技術展示課件內容,學生的作業(yè)大部分都是在電腦上完成的,如今對于現代化教育的學生而言,書法這個概念可能會比較陌生。書法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我們了解到文化的傳遞依靠的是教育,利用書法教育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書法鑒賞與書法技能的培養(yǎng),是有效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途徑。
書法進入到小學校園中,但是書法對于學生而言,并不是那么簡單的,書法不能與考試與升學等具有功利色彩目標掛鉤,同時在書法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確保學生在書法學習中始終堅持,如何有效提升教師教學技能,并配備合理的教材,提升書法教學質量等問題,都急需解決。因此確定了本課題研究,旨在改進小學書法教育現狀,提出有效解決策略。
2 國內外研究現狀
2.1 國外研究現狀
古老的中國是世界聞名的發(fā)源地之一,中華文明對于世界的影響也是無處不在,在唐代,中國處于鼎盛時期,因此周邊國家都派使者到中國學習,因此書法藝術也流傳到其他的國家。
日本原本是沒有自己的文字的,使用的是漢字,在今天的日本文字中,可以找到漢字的影子,甚至直接應用漢字,只不過讀音不同而已。在日本古代的時候,十分重視漢字的書寫,漢字甚至會影響到個人的命運前途。在日本有很多的書道會、書道教等,互相交流與學習,是日本書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中堅力量。
中國文化對于韓國的影響也是非常深遠的,其中韓國的國旗來源于中國太極八卦圖,其中民進的風俗習慣以及醫(yī)藥飲食等多方面與中國文化息息相關。韓國人在公元二世紀左右開始使用漢字,一直到十九世紀韓國書法也是以漢字書寫為主。在如今的學校教育中,中小學開設了書法課程,每一年都會舉辦關于書法的競賽,并注重與中國的交流合作。
2.2 國內研究現狀
李宇(2020)在《小學書法教育實施策略》中指出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一,是經我國五千年文明積淀而成的文化瑰寶,是中國歷史和文化得以傳承的不二載體,在它發(fā)展和傳承的過程中,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鮮明的民族個性得到了認同。我們不可否認,書法教育是促進社會進步的需要,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尤其是在素質教育大力推進的今天,書法更是以其便捷的實用性、獨特的藝術性和多元的育人功能成為素質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內容。
趙宏祥、虞浩(2020)在《小學書法高效課堂教學的探討》中指出當前我國的小學書法教學令人堪憂,傳承我國的書法文化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按照新課改的教學標準,選擇高效的教學方法,構建合理的教學模式,提高書法教學水平,是目前書法教育者所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3 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
3.1 研究目標
通過本課題研究,了解當前小學書法教育現狀,并找到制約其發(fā)展的因素,再次進行綜合性分析,深入探索適合小學數學教育發(fā)展的可行性教育教學策略
3.2 研究內容
(1)小學書法教育現狀分析
(2)小學書法教育現狀形成的原因分析
(3)小學書法教育現狀有效解決策略
4 研究方法與研究過程
4.1 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課題組成員對于文獻資料進行搜集與整理,對于近年來國內外對于書法教育現狀的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檢索與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理論研究成果,并站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提出自己的看法,為自己的研究提供具體的理論支持。
(2)問卷調查法
主要是課題組成員通過提問、被采訪者以匿名填寫的方式搜集自己所需要的實際資料的一種方式,調查或者訪問了解學生與教師對于書法教育的認識,并分析問題,初步了解書法教育現狀,加深對于本課題研究的深入理解。
(3)案例分析法
主要是在實際行動操作的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作為個案進行分析與總結,并培養(yǎng)課題研究成員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的一種方式。
4.2 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制定課題實施方案,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論證,并完成修改,完成開題報告,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并完成心得體會。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根據課題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實施具體研究。
注重資料的整理與分析,總結課題研究實施情況,并完善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基本形成小學書法教育實施策略。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
進一步確定小學書法教育實施策略,并形成相關教育論文,對于課題研究材料進行分析,注重材料的整理,形成總結報告。
5 研究成效
5.1 形成了書法教育校本教材
書法教育本身就是一項長期的教育工程,因此需要制定長期的教育目標與規(guī)劃。在實施的過程中將優(yōu)秀的書法專家聚集在了一起,結合學校學生的特征,編制了一套適合學生的書法教學教材。義務教育階段注重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并書寫練習為主,適當的編入一些書寫技巧教學內容,融入了書法審美與書法文化的內容,注重書法教學難度適中,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有效提升了書法課堂教學質量。
5.2 提高了學生認識書法學習與積極性
書法教學不僅可以促使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與思維力等智力因素在書法實踐中獲得有效的發(fā)展,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情感、習慣與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獲得了很好的發(fā)展。如今的書法教育簡單易行,便于學生在任何場所中都可以進行書法練習,相對于其他的藝術學習而言,書法學習的成本低很多,對于學生而言,意識到了書法學習并不是額外的學習負擔,而是將其作為一種提升自我內涵的有效途徑,充分認識到了書法學習的作用。教師在進行書法教育的過程中,善于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比如好奇心與求知欲等,在書法教育中,學生的好奇心理越強,那么學生對于書法的學習熱情也就越高漲。其次,學生的書法學習構建了良好學習環(huán)境,包括教學環(huán)境與家庭環(huán)境。書法教師不僅掌握書法基本知識,同時還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熱愛書法、學習書法的性情,并時常給予學生鼓勵。外部環(huán)境的營造對于學生的書法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注重營造良好書法學習環(huán)境。
5.3 制定了書法教育中教師教學基本策略
在書法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書法水平與授課技巧對于學生的書法學習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強化自身的修養(yǎng),不斷提升自身書法教育水平,充分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首先從學生的書法學習態(tài)度出發(fā),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在教學中始終保持堅持與耐心的教學態(tài)度,其次注重為學生講解書法學習的優(yōu)勢,以身作則,將自己的學習經歷講解給學生們聽,讓學生們真實地感受到書法學習的樂趣。之后,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為學生呈現書法大家的作品,激發(fā)學生的崇敬之情。最后,教師引領學生進行書法學習,科學合理地安排書法教學進度,促使學生逐步掌握書法的寫作技巧,提升自身的書寫能力。
6 研究反思
本課題研究工作已經結束了,但是課題組成員的研究與實踐工作尚未結束,最大的受益就是形成了一套小學書法教育教學基本策略,教師的書法教學技能提升了,學生們對于書法學習更加感興趣。但是在課題研究中依然存在一些困惑:
6.1 課題組成員的參與的深度與廣度還需要進一步發(fā)展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如何有效地調動所有成員的參與,并投入到課題研究實踐中去,促使教師們產生強烈的使命感與榮譽感,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給予積極探索。
6.2 教師的書法素養(yǎng)制約如今書法教育的發(fā)展
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與藝術素養(yǎng)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書法興趣與技能的提升,因此如何有效強化教師的書法技能與素養(yǎng),是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重點發(fā)展的一個方面。
6.3 教師、家長的教育觀念制約著書法藝術的發(fā)展
在進行書法教學的過程中,如何有效轉變教師與家長的教育觀念,完善書法教育教學工作,促使書法教育取得更加完備的成效,也是課題組成員今后研究工作的重點內容。
(作者單位:浙江省衢州市巨化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