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霆
陌上花開,可歸矣?!伴_學了!蘇州開學了?!碧K州的市民和學子們奔走相告,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學子們又可見到久違的師長和同窗了,家長們亦可安心了。
暮春的四月,百花嫣然,醉舞弄清影,盡是朗云扶搖。鷗鳥群嬉,不觸不驚;菡萏成列,若將若迎。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的呢喃,是愛,是希望。今年因為疫情的特殊,學子們是在最美的人間四月天開學的。
蘇州自古為崇文重教之地,從古代的“狀元之府”到現(xiàn)代的“院士之鄉(xiāng)”,蘇州文脈浩蕩,千古流觴。古有范仲淹、唐伯虎之文人雅士,近有李政道、朱棣文等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崇文之風最終凝成了蘇州人特有的文化氣質和文化風范,鑄就了蘇州這一座文化名城。
而蘇州先賢們最為可貴的精神就是,愈是身處困境,愈是堅強面對,不畏艱險,勇于克服,不斷前行,直至到達光明的頂峰。
蘇州的藏書古鎮(zhèn),是中國五大名臺之一的朱買臣讀書臺所在地,朱買臣是西漢名人,官至會稽太守。他少時生活貧困,以打柴為生,但他酷愛讀書,因怕人嘲笑,他將書冊都藏在山中,堅持邊勞作邊讀書,但正是在這種艱苦環(huán)境的學習和磨礪,最終使他成為一代名臣,“藏書”古鎮(zhèn)也由此得名。后人把朱買臣的“負薪讀書”、匡衡的“鑿壁偷光”、車胤的“囊螢夜讀”的故事,一起作為我國古代名賢勤奮讀書的經(jīng)典。
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范仲淹曾給后人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受到了人們的贊譽??墒撬啄陞s很不幸,出身貧寒,只能跑到寺院中去讀書。
他手不釋卷,讀書通宵達旦。由于家貧,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飯,等凝成凍后,用刀劃成四塊,早晚各吃二塊。生活雖如此艱苦,他卻毫無怨言,仍專心于自己的學習,正是這種勤奮和不畏困苦的品格,造就了他日后胸懷天下的憂樂精神。
蘇州火車站南廣場是展示蘇州歷史文化的窗口,共有8座歷史人物雕像,蘇州的歷史名人薈萃,范仲淹像最終成為了城市的主雕塑,他是蘇州精神當之無愧的代表。
蘇州滾繡坊青石弄5號是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的故居,一座幽靜古樸、三面回廊的庭院。葉圣陶先生在8歲時就寫下了《登高自卑說》一文,他在文中把學習比喻成攀登高山,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才能到達頂峰。
葉圣陶先生正是像攀登高峰一樣,把一生都獻給了文化教育事業(yè)。他在《如果我當教師》一文中寫道:“我如果當小學教師,決不將投到學校里來的兒童認作討厭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煩的小魔王;無論聰明的,愚蠢的,干凈的,骯臟的,我都要稱他們?yōu)椤∨笥选?。那不是假意殷勤,僅僅浮在嘴唇邊,油腔滑調地喊一聲;而是出于忠誠,真心認他們作朋友,真心要他們作朋友的親切表示。小朋友的成長和進步是我的歡快;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鈍是我的憂慮。有了歡快,我將永遠保持它;有了憂慮,我將設法消除它。對朋友的忠誠,本該如此;不然,我就夠不上作他們的朋友,我只好辭職?!?葉圣陶先生勤奮學習的品格和用愛育人的教育思想,為一代代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新學期伊始,愿學子們在面對疫情的當下,傳承先賢們不畏困難,努力前行的蘇州精神,珍惜春光,努力學習,同時要注意安全防疫,疫情終將被戰(zhàn)勝,你們是蘇州的未來和希望。長大以后,你們就會明白,在驀然回首的一瞬間,沒有虛度的校園時光才會了無遺憾。
學子們,最美人間四月天,你若安好,便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