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凱平
摘要:外部造型是人物外部形象建立的依據,在演員建立內心形象的同時,依然需要發(fā)型、化妝、服裝等來更加細致的修飾人物形象,對完整的人物形象作一個完善。它作為一種道具參與對人物形象的刻畫,是唯一永遠跟隨著角色的道具,對于塑造人物形象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外部造型的建立不僅能表現人物性格背景,同樣有著還原社會背景、體現人物不同時期以及不同階級差異等作用。往往許多獨特的人物造型能夠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在創(chuàng)造經典角色時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結合電影、電視劇等各種案例來分析探討外部造型對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關鍵詞:外部造型;人物形象塑造;服裝發(fā)型
表演是一門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的藝術,演員在塑造角色時,要通過臺詞、形體、外部造型等各方面。外部造型是觀眾對角色的第一直覺,第一印象。當一名演員還沒有發(fā)出聲音,沒有展現形體時,觀眾對于一個角色的了解則只來源于外部造型,往往這時,觀眾能通過外部造型對一個角色的背景、性格、身份等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所以外部造型與臺詞、形體一樣在塑造角色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在確定一個角色的外部造型前,我們首先要對這個角色進行剖析,深入了解角色內心及背景。而同樣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他們的外部造型也會有不同。隨著心境的改變,他們的著裝在同樣的一個風格上會發(fā)生著微妙的變化。而外部造型則是指多層次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外貌、衣著。接下來我就通過舞臺劇、電影、電視劇中的幾個例子來詳細解析一下外部造型對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一、還原社會背景
不管在話劇、電影還是電視劇中,如果要給觀眾一個逼真的感官需要通過人物造型、環(huán)境造型等來實現。其中服飾就成就了人物造型。當環(huán)境已經還原了一個真實的世界時,服飾同樣要與環(huán)境融為一體,這樣才給了觀眾最直觀的第一感受。以影片《滿城盡帶黃金甲》為例,其中鞏俐所飾演的王后常以王后六服中最高服飾玄袍出場,她總是穿著緊身的低胸襦裙,外面披上一件寬大的金色鸞衣,上面有金線繡制而成的鳳凰。發(fā)髻高高聳起或寬大厚實,上面以各種金色發(fā)飾點綴,再配以金色鳳冠,兩邊插入幾只金色步搖,隨步而動。而里面的宮女也同樣穿著較為樸素的低胸襦裙,外披青紗鸞衣,右肩鸞衣滑下,即便是宮女也佩戴了金色的發(fā)飾。這樣的故事發(fā)生在唐代,那時正是中國歷史最為開放的時代,故電影中的女性多以低胸出現,唐代的以肥為美也從選角、服裝體現和發(fā)型上有展示,影片中女性少有修身造型出現,衣著多為寬大。而隨處可見的金色首飾和金色發(fā)飾也體現了在當時繁榮的唐朝,他們的生活奢華糜爛。電影還講述了男女之間的情事,甚至還有母子之間亂倫的情感,這樣的服裝除了體現了唐朝開放的局勢,也暗示著當時后宮中混亂不堪的感情糾葛。
二、體現人物形象差異
同樣一個人在經歷過不同的社會經歷前后,他們的心理活動自然也有著微妙的變化,服裝的選擇則需要通過理解這個人不同心理變化而改變。由此觀眾則可以通過服裝來大概判斷一個人她此時此刻的心理活動以及她的訴求。以電視機《甄嬛傳》為例,由孫儷飾演的甄嬛則是有著一個非常長時間的心理變化過程的角色。在甄嬛入宮之初,她只是一個奉旨入宮選妃的姑娘,系出名門,沒有經歷過鉤心斗角,對待任何人都溫柔體貼,對于選妃更是不求名分,心境宛如一張白紙,那時的她還有著齊劉海,只是穿著一身青色的常服,上面繡著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披下一頭青發(fā),連發(fā)飾都只有寥寥的一只青色蝴蝶,這樣的服飾給觀眾的第一印象就是這是一位涉世未深,心中宛如一池靜水的溫婉女子。而她的改變是從甘露寺回宮開始的,此時的她已經喪過一子,還有一個女兒也因自己的罪人身份過繼到他人膝下,被皇上傷過,被入過冷宮,被貶去甘露寺,在這段時間里找到人生摯愛,卻又被皇帝召回,然而不能以自己的身份回宮,被賜名鈕祜祿甄嬛,此時的她心里已滿是狼藉,回到宮中需與其他妃嬪宮斗,枕邊人又是滿心猜忌,只當自己玩物的皇帝,心中所愛卻永遠不能相守相依,這時她的著裝已經少見之前的青、粉、藍等色,多以紅、金色出現,連眼妝也漸濃,口紅也多以大紅出現。此時的她不再出現齊劉海,而是霸氣十足的中分,上面再配以滿是珠翠的旗頭。然而此時還不是甄嬛的終極裝備,最后的改變是由果郡王去世開始,皇帝懷疑她與果郡王有染,又懷疑宏彥非他所生,逼甄嬛親手殺死了自己的摯愛。這時的甄嬛已經恨透了皇帝,又因貴妃和皇貴妃的身份,甄嬛的裝扮已經只能看見尊貴的金紅、金黑的顏色搭配,頭飾也多以雍容華貴的金色鳳凰,或黃、紅色的牡丹出現。連妝容也有差別,此時甄嬛相較剛入宮時的淡妝,她的眼影多以金色出現,眼影及眼線都向上挑起,口紅多以暗紅色出現??v觀整劇,我們不難發(fā)現,甄嬛的妝容及造型都隨著她入宮后的歷練及心態(tài)變化而變化著,通過外部造型,我們了解了一個從與世無爭的小女孩到萬人之上的一代女皇的變化過程,觀眾所了解的甄嬛是豐滿的,除了演員的演技,外部造型給了觀眾年齡、心理、身份等各種信息的直觀感受。
三、外部造型對經典角色的塑造
外部造型除了給觀眾展示著一些角色的信息,很多時候也是塑造經典角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部分觀眾在看完劇后仍對某個角色有著深刻的印象往往來源于這個角色的外部造型給了觀眾難以忘記的第一印象。如《秋菊打官司》里的秋菊、劉曉慶所扮演的武則天、《橘子紅了》里的秀禾。這些角色都有著鮮明的造型特點,在觀眾第一眼看到他們時就會留下一個深刻的映象。后來也有許都電影電視劇去模仿他們的造型,甚至有些人他們并沒有看過影片,只看過一些圖片,但只要一提到這些人物,或者與他們相關的一些詞,自然就會想起這些經典角色。在國外,許多大型的電影節(jié)上都會專門設置一個獎項是最佳造型獎,所以往往國外的電影不管是從化妝還是從特效上都會在人物造型上下大工夫,很多國外的影片所塑造的角色都獨一無二,例如《剪刀手愛德華》里的愛德華、《愛麗絲夢游仙境》里的紅心皇后、《變相怪杰》里的金凱瑞所飾演的角色,都是被大家熟知和記住的角色。這些角色大家提到他們腦子里第一反應的是他們獨特的外部造型。有時候角色的外部造型已經成為除了角色外的第二主角,就好像后來的人們要模仿秋菊,就一定要穿件大花襖子蓬頭垢面,模仿剪刀手愛德華就一定要一身黑在手上戴上剪刀手的道具,對于這些形象的塑造,外部造型讓這些角色更加深刻地烙印在了觀眾的心中。
人物角色是整部劇的靈魂之所在,表演中的聲、臺、形、表無不在塑造角色的內在形象從而建立人物的外在形象,而外部造型則以一種道具的形式在人物外在形象的把握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漢俊.《塑造形象:人物報道研究》 新華出版社,2011
[2](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我的藝術生活》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3]郭溥瀾等編.《表演創(chuàng)作論》中國戲劇出版社.1997
[4]陳邑主編.《表演與創(chuàng)造的馳騁》.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
[5]葉濤、張馬力著.《話劇表演藝術概論》.中國戲劇出版社.1987
[6]鄭君里著.《角色的誕生》.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
[7]林洪桐著.《表演藝術教程》.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
[8]齊士龍著.《電影戲劇中的表演藝術》.中國電影出版社.1997
[9]齊士龍著.《電影表演心理研究》.中國電影出版社.1999
[10]馬丁·艾思林著.《戲劇剖析》.中國戲劇出版社.1981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