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留娟
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需要采用合適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他們遇到的各種問題,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效率。下面,筆者就以《始得西山宴游記》為例,介紹一下開展文言文教學的方法,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p>
一、介紹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帶領學生走進文本
作者在寫作的過程中通常不會把自己的經歷、內心的情感直接呈現出來。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要為學生介紹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他們了解作者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chuàng)作的,從而帶領他們走進文本,真正讀懂作品,與作者共情。
以《始得西山宴游記》為例?!妒嫉梦魃窖缬斡洝肥翘拼膶W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為《永州八記》的第一篇。此文記敘了作者發(fā)現和宴游西山的經過,描寫了西山的怪特,抒發(fā)了對懷才不遇的憤懣和現實丑惡的無奈之情。在文章中,作者只是交代了自己是有罪之身,學生只閱讀這篇文章是難以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的,也無法真正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此時,教師就要為他們介紹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帶領他們真正走進文本。在教學的過程中,筆者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以下背景資料:
柳宗元因參加王叔文革新運動,于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貶到永州擔任司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處死,他自己也不斷受到統(tǒng)治者的誹謗和攻擊,心情壓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險,許多地方還鮮為人知。柳宗元在這漫長的戴罪期間,到處游覽,搜奇探勝,借以開拓胸襟,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队乐莅擞洝肪褪窃谶@種情況下寫成的,這篇文章則寫于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
之后,教師還可以詳細講一講柳宗元當時的經歷:“柳宗元在三十二歲時積極參與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運動。僅一百四十六天,他和‘戰(zhàn)友’們就倒在了‘利刃’的瘋狂砍殺下。柳宗元先是被貶邵州刺史,行到半路,又加貶為永州司馬。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六十七歲的老母、五歲的女兒等。初到永州,他們寄宿在寺廟,生活艱苦,有病也無處求醫(yī)。不到半年,他的老母親就凄然辭世了。政敵們卻依舊不肯放過他。永州境內一時謠言四起,‘萬罪橫生,不知其端’。明明是為國為民的革新家,卻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绷私饬诉@些,學生才能明白作者不是在簡單記錄自己游山玩水的經歷,而是在借此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二、開展交流活動,引導學生理解文本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對此,我們可以適時開展交流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地理解文本。在交流、探討的過程中,他們能互幫互助,共同解決疑難問題,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講解《始得西山宴游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談一談柳宗元是如何記錄這次西山之游的。通過閱讀課文,有的學生提到:“作者寫這篇文章是有原因的。他游奇山異水是想‘聊以忘憂’,排解自己遭貶謫后的苦悶心情,因此‘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凡是州之山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他幾乎看遍了永州的奇山異水。而當他‘坐法華西亭,望西山’時,‘數州之土壤’盡收眼底,方覺西山是任何地方都無法比擬的,漸漸地作者不知不覺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有的學生提到:“作者是緊扣‘始得’二字來寫的。在文章第一段的結尾部分,‘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點明了這篇文章的中心。作者以‘自余為僇人’直接交代了自己創(chuàng)作該文的原因。在第二段中,他提到自己坐在法華寺西亭,遠遠望著西山,頓時產生了從未曾有過的奇妙感受。他先是被那登高所見的博大景觀而震驚,千里之間的高山深谷如土堆、洞穴,盡收眼底,浮云縈繞群山,與天空連成一體。此時,作者才真正感受到什么叫‘與自然同呼吸,與天地同游’。從高峻的西山中,作者感受到卓爾不群的人格之美,‘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作者終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仿佛與西山心心相印,自己志高品峻的情操恰恰在西山那高峻峭拔之貌中得以體現。作者在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了解脫,以至醉不思歸?!?/p>
總而言之,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不能只引導學生識記陌生字詞,而應采用合適的方法,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提高其綜合能力,引導他們由淺入深地解讀文本,從而取得理想的語文教學成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搬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