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海俠
《琵琶行》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詩人以精湛的筆法,將敘事與抒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創(chuàng)作了此般杰作。下面,筆者就談談《琵琶行》的藝術特色。
一、雙線交織
詩歌既敘述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又展現(xiàn)了詩人被貶為江州司馬后的凄涼境遇。兩個身份不同、經歷不同的人,因一首哀婉悠揚的琵琶樂曲成為了“知音”。
詩歌雙線交織,第一條線講述了琵琶女的故事。該女子曾拜名師,學琴藝,彈得一首好琵琶,度過了奢靡的青春時光。然而韶華易逝,青春不再,兄弟從軍,阿姨又亡,孤苦無依、風光不再的她只能選擇嫁為人婦。她嫁給了一位商人,商人當年因迷戀她的容貌和琴聲,也曾癡情過,但歲月無情,人心冷漠,婚后的幸福短暫易逝。商人重利,殘酷的現(xiàn)實將琵琶女的生活擊得粉碎。孤身一人、沒有依靠的她不再快樂,陪伴她的只有無盡的寂寞和凄涼,就如惱人的秋風一般,將所有的生機帶走,只留下蕭瑟與冷清。于是,她便用一首如泣如訴的琵琶曲講述了“淪落人”的故事。
詩歌的第二條線講述的是詩人自己的故事。大唐盛世留給歷史的是詩詞歌賦、香酒歡歌??稍娙藚s出生在唐代的動蕩時期,就如同詩人筆下的“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白居易在成長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時世的艱難,他經歷了殘酷的戰(zhàn)爭,目睹了百姓生活的凄苦。少年時期,他胸懷報國之志,口誅筆伐,針砭時弊,犀利的筆鋒雖震懾了當朝的統(tǒng)治者,卻在無形中傷害了自己,“武元衡”事件讓詩人忠而見鎊,無辜獲咎。43歲的白居易被貶謫為江州司馬,這是一個有其名而無其實的職位,一腔熱忱的他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內心是痛苦和無奈的。在一個秋風蕭瑟的夜晚,詩人送客湓浦口,一首琵琶曲便這樣觸動了他的心。
孤苦無依的琵琶女,貶謫江州的白居易,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人,因婉轉的琵琶曲產生了共鳴。在琴聲中,詩人聽到了自己的心聲;在琴聲中,琵琶女傾訴著自己的遭遇。這是詩人心底的呼喚,是對琵琶女的同情,也是對自身命運的慨嘆。此刻,不分性別與年齡,不談身份與學識,有的只是對命運嘆息。真所謂“滿腔遷謫之感,借商婦以發(fā)之,有同病相憐之意焉?!?/p>
二、借曲傳情
用文字將樂曲描寫出來,在描寫樂曲的過程中傾訴悲情,是該詩作的亮點。從《霓裳》到《六幺》,從“大珠小珠落玉盤”到“間關鶯語花底滑”,從“幽咽泉流冰下難”到“四弦一聲如裂帛”,落盤之聲、鶯語之聲、泉流之聲、裂帛之聲,聲聲盡有。從“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到“銀瓶乍破水漿進,鐵騎突出刀槍鳴”,曲調在急與緩之間自然切換,是傾訴,是抒情,是控訴,是吶喊,是“說盡心中無限事”。
詩人運用文字,將聽覺、視覺等感官性的抽象體會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讓讀者仿佛親眼見到了摒神凝息、全情演奏的琵琶女,聽到了宛轉悠揚、動人心弦的樂曲聲。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如此歡快的節(jié)奏,不正是琵琶女早年生活的寫照嗎?不正是琵琶女少年成名、無憂的少女時代的一曲挽歌嗎?有美好的回憶,有無盡的暢想??扇绱寺畹臉啡s陡然轉為如幽咽泉流的曲風,這不正是琵琶女鉛華退盡、嫁做商人之妻后的無奈和寂寥嗎?琵琶女破碎的婚姻生活就如同幽咽泉流一樣,寂靜無聲。
音樂傳遞著感情,寄托著情懷。琵琶曲講述了琵琶女一生的遭遇,樂曲傳遞出她內心的孤獨與痛苦。前塵往事,人生起伏,都在琴聲中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出來。詩人是在聽琵琶女的琴聲,是在寫琵琶女的故事,是在傳遞和琵琶女一樣孤獨、苦悶的心情。從字里行間,我們感受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水平,也感受了詩人精湛的寫作技藝,更在音樂聲中讀出了情與意。
文學作品往往蘊藏著作者的人生體驗。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中,詩歌既能夠展現(xiàn)文學藝術之美,又能夠寄寓詩人的內心情感,往往能夠穿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讀者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43歲的詩人如孩童一般,情到深處,淚灑青衫。這種感觸,也喚醒了千百年來的無數(shù)讀者,在讀詩、聽曲和娓娓道來的敘事與抒情中,引發(fā)情感的共鳴。
一首琵琶曲,兩個傷心人。詩人用巧妙的筆法、真摯的情感,為大唐文學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后世留下了永恒的藝術。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qū)兆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