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
摘要:語文是高中教學的一門基礎學科,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不僅影響學生的高考分數(shù),還影響其它學科的學習。因此,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zhì)量成為當下高中語文教師工作的重中之重,思考之余,將一些做法總結如下。
關鍵詞:打牢語文基礎知識;學生的主體性;任務教學法;學習興趣;語文趣味性
一、打牢語文基礎知識
高一這一年尤為重要,仍需把扎實語文基礎知識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生急功近利,過于重視文本閱讀的答題正確率,而不重視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不會把課本中的基礎知識進行遷移學習。而作為老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只看重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不能主觀臆斷分數(shù)高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就扎實,放松對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隨著新標的修訂,高中語文學科不僅考查學生綜合應用能力,還考查學生對書本知識遷移運用能力,可以說,基礎知識是學生語文能力提高的奠基石,是學生在考試答題中進行知識遷移運用的前提條件,沒有良好的語文基礎知識儲備,學生無法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無法提高語文答題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拔高,幫助學生扎實掌握基礎知識。
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講解、闡述、提問等,占據(jù)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學生沒有自主思索的機會,只能跟著教師的思路走,缺乏自主性。新課改理念下,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幫助者。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的時候,要減少繁瑣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但小組合作學習一定要有目的、講策略、講效果、重實效。小組的組織形式不一定由教師指定,應允許學生自己選擇合作伙伴,也可以按問題組成小組,每組成員不宜過多。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最好是學生有需求、有期待時,或是教材的重點處、難點處,或是容易引發(fā)爭議的地方,千萬不可事事都用小組合作形式。在用小組合作形式時要給足學生時間,沒有足夠的時間討論交流,小組合作就會流于形式。小組討論目標要清楚,分工要明確,人人參與,全程參與。小組討論時,教師要參與討論,及時指導。
三、積極采用任務教學方法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經(jīng)過實踐證明,任務教學法可以有效的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任務教學法就是教師針對教學內(nèi)容給學生科學、合理的布置某些學習任務,讓學生帶著這些學習任務進行閱讀、學習,如此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魯迅的《祝?!愤@一篇小說的時候,相較于其它文章而言,它是一篇比較長的短篇小說,學生可能就會對此文章產(chǎn)生懶于閱讀的心理,這時,教師就可以針對此種情況對學生設置學習任務,比如,可以讓學生在進行閱讀時,針對《祝?!返膬?nèi)容梗概或人物形象特點等進行了解;或者讓學生帶著“讀完后還要分享心得體會”的學習任務進行閱讀。這樣一來,學生就會針對此文章進行積極的閱讀并尋找答案。高中語文教師采用這種任務教學法,不僅有效地促進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發(fā)展,同時大大地提高了語文教學質(zhì)量。
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了興趣,自然學起來就會有勁頭,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也就上去。該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呢? 首先,加強語文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親切。比如語言表達,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總會發(fā)現(xiàn)有些人說話特別優(yōu)雅、幽默、風趣,積極引導學生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并教授給學生語言表達的技巧,從而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其次,課前的導入對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是很重要的,老師可以以一個小故事的方式,或是提出一個疑問,抑或是通過多媒體播放與課文內(nèi)容有關的資料等諸多方式來導入。總之,導入的方式要新穎,要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最后,老師要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上課方式靈活多變,講話風趣幽默的老師都會受到學生的喜愛,學生就會很容易親近這樣的老師,自然也會喜歡他們所教授的科目。這就需要老師擴大自己的閱讀面,既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又要有豐富的其他方面的知識,一個知識淵博的老師,一個有魅力的老師,學生會更容易喜歡他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提高教學效率、教學質(zhì)量是至關重要的,老師要積極探索多樣的教學方法,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運用網(wǎng)絡技術資源提高語文趣味性
很多學生有厭學情緒,從小學到中學都存在,學習語文興趣不高,主要是因為語文學科需要記憶、背誦、理解、表達的內(nèi)容較多。而這一切厭學的根源主要來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上存在個體差異,以及教師的理論講解不能夠被學生完全領會。所以,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講到尾的教學現(xiàn)象需要改革。教師應該在教學手段上進行創(chuàng)新,比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和網(wǎng)絡化教學手段,一方面,教師可以從網(wǎng)上搜集大量的教學信息,補充課外資料,去豐富自己的教學情境。另一方面學生放學后可以在網(wǎng)上進行練習,學會查缺補漏,完成教師對每個學生情況的跟蹤,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AI技術也慢慢被人們廣泛應用于教學,人機互動的優(yōu)勢更顯得淋漓盡致。比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采用微課堂等形式,把知識活靈活現(xiàn)的呈現(xiàn)給學生,提高語文教學的畫面感、音效感等等,提升語文課堂的趣味性。?
參考文獻:
[1]陳美.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培養(yǎng)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
[2]張希平.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改進高中語文課堂教學[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