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春麗
摘要:隨著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對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明確的要求,要求教師要重視兒歌教學,合理開展兒歌教學,幫助低年級小學生積累語文知識,為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多數的教師并沒有重視兒歌教學,沒有充分的認識到兒歌教學的重要性,導致缺乏對兒歌教學策略的探索,從而影響了兒歌的教學效率,對低年級小學生的語文學習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為此,教師應該重視兒歌教學,并探索有效的兒歌教學策略,提升教學有效性,本篇文章主要分析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兒歌教學的有效策略[1]。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兒歌教學策略;分析
引言:
兒歌是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中的重要內容,這些兒歌能夠很好的滿足低年級小學生的語文學習需求,對小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以及認知能力的提升有重要幫助。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兒歌具有簡短、易懂、節(jié)奏鮮明、趣味性等特點,是對語文教學的補充,對小學生的語文學習以及文化素養(yǎng)的發(fā)展均有不同程度的積極影響。為此,教師必須要重視兒歌教學,并借助有效的手段和方法[2],提升兒歌教學的效率和質量,進而不斷的促進低年級小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提升,幫助小學生奠定堅實的語文基礎。
1、兒歌教學的重要性分析
1.1豐富和完善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
兒歌是低年級小學語文課本的重要內容,對整個語文教學起著重要的豐富、補充和完善的作用,能夠為小學生帶來豐富的語文學習內容,而且兒歌這種形式,內容簡單、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語文興趣,豐富小學生的情感體驗,除此之外,在兒歌學習的過程中,還能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對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能夠為小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
1.2有利于強化小學生的情感教育
低年級小學生,由于心智仍處于發(fā)展的過程,在情感以及感知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而通過開展兒歌教學,這些兒歌有效的滿足了小學生的認知需求,滿足了小學生的好奇心,通過兒歌學習,小學生能夠受到文化的教育和熏陶,還能豐富小學生的情感體驗,可以讓小學生能夠更好的感悟和認識生活。
1.3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每個學生都應該富有創(chuàng)造性,擁有天馬行空的思想,不會被現有的條條框框所束縛。兒歌符合學生的審美和接受能力,兒歌從學生易于理解的角度進行表達,展示學生的思想和眼光,教師應該利用這一點,鼓勵學生將兒歌與現實生活遇到的事物聯系起來,也可以根據兒歌內容組織學生進行一個小的表演,讓兒歌走進學生們的日常生活,讓學生在兒歌學習的過程中愿意表達自我,創(chuàng)造快樂,提高自我的創(chuàng)造力。
2、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兒歌教學的有效策略
2.1轉變教學觀念,采用多媒體策略
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主體,因此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的“教”為主的教學模式,增強師生互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由于年齡特征的限制,小學生缺乏自我約束的能力,因而教師在課堂中要起到關鍵的主導作用,逐步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尤其是在開展兒歌教學時,教師應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進行教學之前,教師要深入剖析教材內容,依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適當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更加深入的理解教材內容。例如:教師在教授一年級上冊兒歌:小兔小兔輕輕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們好。在這首兒歌中,教師主要目的是教會學生使用“輕輕”、“慢慢”等詞語,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兒歌,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開展教學,通過教學視頻的播放,讓學生形成畫面感,體會到熱愛自然的情感。由于兒歌教學的目的在于掌握生詞,據此教師必須要求學生學會認字,背誦兒歌,通過這種措施來提高學生朗讀,識字水平。
2.2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生進行學習,通常以自己的學習興趣為轉移,這種現象在小學生中表現更加突出。如果學生對語文學科有濃厚的興趣,那么他總能夠以主動、樂觀的心態(tài)進行學習,并積極思考,乃至到達廢寢忘食的地步。反之,若缺乏興趣,于學生而言只會是一種乏味的、令人沉重的負擔,教師即便教的再好也沒有用。因此,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是令其學好知識的前提。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一種交流過程,同時也是對話的過程,教師與學生則是對話、交流的主體,這種交流對話應是平等而愉悅的??梢詮膬煞矫娓爬ǎ紫?,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與自尊,讓學生擁有自我存在意識;其次,教師應真誠面對全體學生,使其在放松狀態(tài)下進行學習。如,教師在教授《國旗國旗我愛你》這首兒歌時,教師可以通過課前導入來激發(fā)學生興趣,如:教師可以將小紅旗擺在學生面前,并設置相關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你們知道國旗是怎么來的嗎?通過相關問題的導入,學生的注意力會得到有效集中,這為教師后續(xù)教學奠定了重要基礎。接著教師可以對國旗的由來對學生進行講解,這樣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更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3吟誦朗讀,感受兒歌音韻之美
在兒歌中,詩句的長短和語言的強弱、輕重有規(guī)律地交替變化,同時運用了大量的疊詞、疊韻、反復、擬聲等手法,使兒歌讀起來流暢順口,具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和音韻美。教師要在教學中通過吟誦朗讀,讓學生感受兒歌的音韻之美,體驗閱讀的樂趣。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小小的船》中,詩句用到了兒化音詞“月兒”“船兒”,疊詞“彎彎”“小小”“閃閃”“藍藍”,句式長短不一,同時押“an”韻,教師教學的時候不需要過多講解,只要引導學生在吟誦中感受兒歌的意境和音韻之美。
3、結語
總之,小學低年級語文課中的兒歌教學,教師要抓住兒歌的形式和內容特點,精心組織課堂教學,讓小學生深入感悟兒歌的音韻美、內容美、思想美,從小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為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3]。
參考文獻:
[1]張洪英.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兒歌教學策略分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6,12(29):114-115.
[2]盧聰勇.淺析小學低年級語文課中的兒歌教學策略[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7,000(030):169-171.
[3]吳曉平.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課中的兒歌教學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8,000(001):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