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藝萍 何文芳 熊淑云 李觀藍 程丹微
【摘要】護理教學作為護理學學生相關理論知識及臨床技能學習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特別是臨床教學工作的開展,可通過為學生提供相應臨床學習機會,完成理論知識深化及臨床技能教學,促使學生綜合性技能素質水平的有效提升。但在現階段護理學臨床教學中,大多數學校及醫(yī)院仍缺乏較為有效的護理教學實踐模式,影響實際護理教學質量,導致臨床教學效果難以滿足現階段患者護理實際需求,增加醫(yī)患糾紛發(fā)生風險,故應就護理學臨床教學方案進行革新、調整,以進一步提升臨床教學質量。
【關鍵詞】案例式教學;消化內科;臨床教學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0)14-0-02
消化內科是醫(yī)院診療科室中患者數量較多的一類科室,且消化內科疾病多為慢性病,病情進展復雜,發(fā)病誘因多樣,故患者臨床護理需求同樣具有多樣化特征,故開展有效護理實施方案對于臨床護理質量、患者病情緩解效果提升具有積極意義。受當前傳統護理學臨床教學模式限制影響,護理醫(yī)學生在臨床學習中,雖然可得到護理學基礎理論知識的有效深化、完善,但臨床技能難以得到有效鍛煉及提升,故臨床護理教學難以達到實際教學預期,且從深遠層面分析,護理技能作為護士臨床工作中的一項重要護理要求,對于患者病情變化的觀察、緩解及護理需求的滿足均具有積極意義,臨床護理教學質量較低,則可增加醫(yī)院崗前培訓工作負擔,且可在一定層面上增加各類護理問題發(fā)生風險,影響醫(yī)院整體診療服務質量及良好形象的樹立,局限明顯[1-2]。故本文將以案例式教學方法及消化內科護理教學為主要研究方向,對此類教學方式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的作用及影響進行分析,以期為我國高校教學中臨床護理教學實施提供完善參考依據。
1 傳統臨床護理教學模式弊端分析
1.1學生學習主動性較差 傳統臨床護理教學中,主要采用理論教學及護理技能示范、實踐教學模式開展教學,但理論性知識教學側重較為明顯,故導致護理學學生在臨床學習中,僅僅是獲得對書本理論知識的補充完善,實現積累,但缺乏有效實踐引導,對各類理論知識進行深化,而在護理實踐教學中,學生僅可通過帶教教師護理示范及指導對自身護理技能不足加以調整,難以在充分臨床實踐基礎上,實現掌握,與校內教學無明顯差異,長此以往則易使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進入明顯被動學習狀態(tài),降低臨床教學效果[3-4]。
1.2臨床教學內容局限明顯 臨床教學內容局限主要體現在臨床護理實踐教學方面,雖然理論教學時間占比較高對于學生證件考取理論知識考核內容具有積極影響,但缺乏充足臨床實踐時間,也僅僅只是實現對各類理論知識的表面理解,難以通過實踐加深認識,且傳統護理臨床教學中僅僅是針對科室常規(guī)護理技能進行教學指導,對于患者癥狀表現、病情進展具有復雜性特征的消化內科患者而言,無法滿足其個體化及癥狀針對性護理需求,從而影響護理實施質量及效果[5]。
1.3臨床教學效果難以滿足學生發(fā)展要求 目前,對于學生核心素質涵養(yǎng)的培養(yǎng)已成為我國各層級教學活動的主要開展目標,對于護理學學生畢業(yè)后的就業(yè)發(fā)展具有積極影響,而綜合技能素質作為核心素質涵養(yǎng)培養(yǎng)中的重要內容,便要求護理學教學中需加強對學生各方面護理綜合技能的有效培養(yǎng),以滿足行業(yè)未來發(fā)展需求。故在傳統臨床護理學教學中,忽視臨床護理技能教學實施重要性,則可能對學生畢業(yè)后求職就業(yè)造成明顯限制。
2 案例式教學發(fā)展介紹
案例式教學是依托于“情境案例教學”所發(fā)展而來的新型教學方法,要求在小組教學模式基礎上通過相應案例分析處理,靈活應用學科所學理論知識,在導師指導下進行專業(yè)案例分析后,促進學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實現共同學習及共同提升,且在此類教學實施中對于學生學習積極性具有明顯提升作用,還可實現對學生問題解決綜合能力的有效改善,在市場管理、市場營銷等學科方面均有顯著應用效果,但在實際教學中需要依據教學重點需求合理選取案例,并需教師做好對教學進度安排的有效掌控。對于案例式教學在臨床醫(yī)學教學中的應用,在我國仍處于基礎應用研究階段,在臨床診療醫(yī)學教學中應用較為廣泛,對于臨床護理教學仍存在較大研究空白,故下文將就按歷史教學在臨床護理教學中應用研究結果進行分析,為此類教學方法在臨床教學中的應用發(fā)展提供理論基礎[6-7]。
3 案例式教學在臨床醫(yī)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3.1消化內科住院醫(yī)師中的規(guī)培應用 住院醫(yī)師規(guī)培教學是案例式教學在臨床醫(yī)學教學中的主要應用領域,在消化內科住院醫(yī)師規(guī)培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實現教學。臨床帶教前先由帶教教師依據本院消化內科規(guī)培內容撰寫典型病案內容,其后依據教學要求設置課前引導內容,組織規(guī)培醫(yī)生自行組隊后,對病案資料分析后進行思考題解答、討論后,選取代表準備討論發(fā)言。臨床帶教期間需先由各組選派代表對思考題解答內容進行回答后,由小組成員對回答進行補充,如其他小組成員存在疑問,則需在提出問題后,由各組合作進行解答,解答內容觀點闡述完畢后,則需由帶教教師對病歷資料及背景資料引導規(guī)培醫(yī)生進行綜合思考,以便啟發(fā)其臨床診斷綜合思維,提升病患診療分析能力[8]。
在吳東方《CBL教學法在消化內科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中指出,實驗組規(guī)培醫(yī)生經教學后的理論成績?yōu)椋?5.13±6.93)分,操作成為(83.77±7.00)分,且教學滿意度為80.00%,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9]。
3.2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 對于案例教學法在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其主要在相關護理模式教學中加入應用,起到輔助教學作用,常見教學措施如下:在臨床心理護理、干預護理及延續(xù)性護理模式教學中,借助案例式教學法由臨床帶教教師選擇典型病例為課前教學引導,其后由護生自行組隊,小組成員數量為3~4人為宜。臨床教學前需要求護生根據自身病患接觸、相關護理文獻檢索閱讀情況對典型病例可能存在的護理問題及護理解決措施進行組內討論分析,其后在教學實施中由各組對分析結果進行辯論闡述,闡述完畢后,需由帶教教師提出問題,引導護生在小組討論基礎上獨立思考,進一步完善護理解決措施,并根據教學目標設置相關課后復習導學問題,深化學習效果[10]。
在黃紅艷《基于案例教學法的現代消化內科護理教學思路探討》研究中指出,觀察組護生經案例教學法臨床帶教后,其專科理論、技能考核及綜合考試成績較對照組均有明顯提升,且觀察組各維度批判性思維能力評分、護生綜合能力評價及帶教教師能力評價結果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11]。
3.3案例式教學在消化內科教學中的發(fā)展變形 隨著案例式教學在臨床帶教中的應用發(fā)展,為滿足醫(yī)院及學校自身帶教需求,已經出現了相關教學變形模式,如較為經典的“病案導入式雙主教學法”,即在案例式教學方法基礎上,結合醫(yī)院自身發(fā)展情況選取消化內科常見病例類型為教學引導案例,其后通過問題設置引導學生進行資料檢索、病案分析后得出相關答案,由學生以小組形式對典型病例起病原因、癥狀表現、并發(fā)癥類型及治療方案等信息進行闡述,其后由教師在綜合各組回答結果后明確可行臨床診療方案,并以課堂提問及課后反饋為復習考察形式,提升教學質量[12]。
在許文集[13]等人《“病案導入式雙主教學”在消化內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中表明,實驗組經臨床帶教后消化科科學開始成績?yōu)椋?5.1785.13±5.33)分,且學生對各項臨床能力培養(yǎng)評價結果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但此類變形教學方式現主要應用于臨床醫(yī)學教學,在臨床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尚為空白,故可依據臨床護理學教學特點對教學方式進行調整,提升教學模式應用普適性。
參考文獻
[1] 李迎杰, 李靜, 孫丹. 啟發(fā)式及討論式教學法在消化內科學實習課的研究與實踐[J]. 錦州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 17(04): 36-38.
[2] 舒俊英. 案例教學法在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探討[J]. 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 2019, 33(03): 124-125.
[3] Kaylor S K, Strickland H P. Unfolding Case Studies as a Formative Teaching Methodology for Novice Nursing Students[J].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2015, 54(2): 1-5.
[4] Jennifer H, Jacqueline F. Teaching and Learning From Case Studies: The Added Value of Using a Nursing Conceptual Model to Construct Cases[J]. Nursing Science Quarterly, 2018, 31(3): 263-271.
[5] 張小茜, 劉美娟, 馮玉光, 等. 消化內科帶教中采取案例教學聯合PBL教學模式的效果分析[J]. 課程教育研究, 2018, 7(08): 201.
[6] Dwamena, Q. J. Y, Kwabla, F. J, Kanyir, K. C. STUDENTS’ENGAGEMENT IN SOCIAL MEDIA AND ITS MAINSTAY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CASE OF THE WA NURSING TRAINING COLLEGE[J].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Social Networking, 2016, 14(5): 275-80.
[7] 李靜, 司希儉, 安鼎偉, 等. 啟發(fā)式及討論式教學法在消化內科學理論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J]. 錦州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 15(04): 40-42.
[8] 王深皓, 魯曉嵐, 王衛(wèi)利, 等. 聯合微信進行消化內科PBL教學的效果評估[J]. 科教文匯(下旬刊), 2017, 14(01): 89-91.
[9] 吳東方. CBL教學法在消化內科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病案, 2018, 19(07): 73-75.
[10] Lisa Day, Kenya V. Beard. Meaningful inclusion of diverse voices: The case for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in nursing education[J].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 2019, 35(4): 375-341.
[11] 黃紅艷. 基于案例教學法的現代消化內科護理教學思路探討[J].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7, 22(06): 906-908.
[12] 李春艷, 劉麗娜, 王英德, 等. 規(guī)范消化內科學臨床教學查房模式的實踐研究[J]. 中國病案, 2015, 16(05): 70-72.
[13] 許文集, 李麗斌, 唐曉婷, 等. “病案導入式雙主教學”在消化內科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 2016, 30(10): 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