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樹
山水田園詩是以山水景物、田園生活為描寫對象的詩歌,可分為山水詩和田園詩,二者內(nèi)容常有交集。這類詩歌以鐘情自然山水、熱愛田園農(nóng)家、向往隱逸自由、領(lǐng)悟禪意哲理等為主旨,詩中意象豐富,山川河流、花草樹木、飛禽走獸 、荒村古寺、農(nóng)家園舍等皆可入詩。
一、縱情山水,尋覓知音,紓解憂困
山水含情,可以成為人的知音。在山水詩中,天空、山岳、河流、動物、植物等都可以成為觀照對象。請看——
登池上樓(節(jié)選)
[南朝]謝靈運
初景革緒風(fēng),新陽改故陰。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
謝靈運雖出身名門、天資聰穎,但是他心高氣傲,甚至“目無政綱”,導(dǎo)致他不容于世。由于對現(xiàn)實不滿,他縱情山水,以此排解煩悶。詩中的“池塘”“春草”“園柳”“鳴禽”等意象,寫出了冬去春來生機勃勃的自然之景,但這些景象不僅不能讓他振奮,反而讓他倍感離群索居,借此詩表達(dá)了憤懣之情,表明了保持節(jié)操之心。此外,樹林、鳥禽、云霞等意象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他的詩中,如“荒林紛沃若,哀禽相叫嘯”(《七里瀨》),“林壑?jǐn)筷陨葡际障保ā妒诰徇€湖中作》)?,F(xiàn)實中的失意,只能在山水間排遣。
二、厭惡官場,歸隱田園,返璞歸真
同樣出身名門,陶淵明也曾有兼濟天下賡續(xù)前人功業(yè)的宏圖大志,加之養(yǎng)家糊口的現(xiàn)實需要,他曾流連于官場,先后五次出仕,最終認(rèn)清了官場的污濁與險惡,毅然決然地回歸田園,躬耕壟畝。雞犬聲取代了絲竹音,荷鋤取代了案牘,廣袤的田園接納了這顆與現(xiàn)實格格不入、憤世嫉俗的心。請看——
歸園田居(其三)
[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作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寫了《歸園田居》《飲酒》《雜詩》等眾多組詩,他的詩中常見農(nóng)作物、農(nóng)家園舍、雞犬牛羊等農(nóng)村事物?!安菔ⅰ薄懊缦 北静缓限r(nóng)事要求,但作者卻樂此不疲,知難而進,不輟鋤刈,只因擺脫了官場羈絆。再如,“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等詩句中,“榆柳”“桃李”“桑麻”等隨處可見的農(nóng)家景物,在作者眼里都別有意趣,無不表現(xiàn)了回歸田園的輕松愜意之情。
三、與世無爭,急流勇退,尋得恬靜
在古代,最好的狀態(tài)應(yīng)該是做官與歸隱兩不誤,既有俸祿作為物質(zhì)保障,又有山水作為精神憩園。一般人做不到兩者兼得,但王維做到了。王維早年有過積極的政治抱負(fù),后因時局變化無常急流勇退,過著半仕半隱的生活。他在藍(lán)田的山谷間建造了輞川別業(yè)并長居于此。他的詩,即事明理,即景抒情,“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其特色。請看——
渭川田家
[唐]王 維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王維雖然沒有像陶淵明那樣親歷耕作,但因生活在鄉(xiāng)間,他的很多詩作兼具山水、田園內(nèi)容?!段即ㄌ锛摇穼懱飯@生活,“斜陽”“窮巷”暗示著人生暮年與歸宿;“野老”“田夫”的沖淡閑適,雉鳴麥間、蠶食桑葉,都在昭示著作者的歸隱之意。此外,像“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青溪》)中的“亂石”“深松”“清川”以及“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竹里館》)中的“深林”“明月”等意象,寫出了作者歷盡滄桑后從自然中獲取的恬淡、平靜的心態(tài)。
四、以退為進,初心不改,尋求功名
唐代人才濟濟,科考競爭激烈。于是,科考之外,便有了邊塞從軍立戰(zhàn)功、“終南捷徑”做隱士等入仕方式。邊塞詩、山水田園詩也因此得以盛行。請看——
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孔子說:“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身逢開元盛世,孟浩然卻“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為獲關(guān)注,孟浩然曾隱居鹿門山。他的詩中有四溢的“荷香”,有發(fā)出清脆聲響的“竹露”。然而,在寧靜溫馨的氛圍中,藏著一顆不甘平庸、不滿現(xiàn)狀的心,他時常感慨“無知音”。孟浩然在《與諸子登峴山》中寫道:“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字在,讀罷淚沾襟?!彼巧蠉s山,看到因水少而清淺的魚梁洲,想到深不可測的云夢澤,看到羊公碑,想到自己一事無成,不禁潸然淚下?!皽\水”“深澤”“碑石”等意象,無不寄托著孟浩然建功立業(yè)的情思。
五、吟詠自然,升華哲理,練就禪心
大自然深藏玄機,給人啟迪。談玄論道者,常常把山水作為參照物,悟出哲理,幫助人生矯正航向。請看——
題破山寺后禪院
[唐]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寧靜的“古寺”“高林”、幽深的“曲徑”、花木茂盛的“禪房”、自由愉悅的鳥兒、深邃的潭水,讓作者頓有所悟,拋卻所有的雜念,浮躁的心也平靜了下來。 悠揚的鐘磬聲傳來,讓人更覺超凡脫俗。
山水有靈,田園有魂。愿同學(xué)們在前人留下的山水田園詩中找到美好。
初中生學(xué)習(xí)指導(dǎo)·中考版2020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