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鳴
摘要: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學前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學前教育對幼兒身心健康、習慣養(yǎng)成、智力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指出,學前教育的目標為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堅持科學保教方法,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指出:我國學前教育總目標為“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fā)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fā)展”突出了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該文論述了幼兒園活動組織中應用學前心理學的必要性,針對幼兒園活動組織中學前兒童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學前心理學;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現階段的學前兒童心理健康問題頻繁發(fā)生,孤獨、抑郁、自閉現象時有發(fā)生,甚至出現幼兒自殺現象,學前兒童心理健康不容忽視,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成為時代的呼喚!?!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指出,學前教育的目標為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堅持科學保教方法,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指出:我國學前教育總目標為“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fā)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fā)展”,都突出了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幼兒園組織活動中應用學前心理學的必要性
1.學前心理學的應用價值
學前心理學是論述入小學前的兒童(0~6、7歲)身心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其中認知過程、情感過程、意志過程及個性傾向性、個性心理特征及自我意識的發(fā)展特點,特別是學前兒童年齡特征和思維發(fā)展特點為幼兒園教師了解學前兒童打開了一扇大門,為在幼兒園組織活動提供了理論依據。
根據學前兒童在成長前期、中期和晚期階段的不同表現,從學前兒童語言活動、科學探究、社會交往、健康教育以及藝術活動入手,學前心理學為心理發(fā)展各異的幼兒認知、情感以及個性養(yǎng)成提供了有針對性的引導方式,在結構上以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作為導向,采用貼近學前兒童生活實際的引導方式來促進其成長。學前期正處于向義務教育過渡時期,這個階段的兒童內心世界多樣化明顯,學前心理學則對學前兒童成長中涉及的感知覺、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語言、情緒控制與宣泄、意志行動、個性表達等進行系統(tǒng)性總結,為學前兒童的成長提供了科學的指導作用,在幼兒園活動組織中具有較強的應用價值和實踐意義。
2.學前心理學的應用意義
早在上世紀初期,兒童心理學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便日漸普及,發(fā)展至今,已經成為學前領域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學科。學前心理學是學前兒童成長中的掌風舵,為家長更好地撫養(yǎng)學前兒童以及幼兒園教師更好地教育學前兒童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對現代教育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其次,在學前心理學理論指導下,幼兒園老師有意識地結合學前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關注并了解他們在幼兒園多樣化活動中表現出的行為特征,以學前兒童為中心、從學前兒童興趣出發(fā)是確保幼兒園組織活動穩(wěn)步開展的前提。學前心理學還綜合考慮了學前兒童成長的延續(xù)性特點,將服務教育對象拓展至0~3歲的嬰兒,對學前兒童入園前后的心理發(fā)展起到重要的銜接作用。
再者,在學前教育中游戲活動是最主要的認知途徑和學習方式,學前兒童在游戲活動中不知不覺接受了學前教育,在學前心理學理論指導下的多樣化游戲活動為不同學前兒童個體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自由空間,從他們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入手,探索其心理發(fā)展的內在優(yōu)勢,改善學前兒童接觸新環(huán)境、新事物時的緊張和封閉狀態(tài),降低與父母等主要撫養(yǎng)人的分離焦慮,促使他們能夠盡快融入幼兒園大集體,促進心理健康良好發(fā)展。
最后,學前心理學為學前兒童的成長和發(fā)展提供了科學性的指導。在學前兒童成長的過渡時期,幼兒園教師對學前兒童觀察能力、感知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等進行計劃性和系統(tǒng)性的指導,可以激發(fā)他們濃厚的求知欲,加速他們積極主動、樂觀向上、樂于學習、文明道德等良好品質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這對學前兒童良好人格的形成以及未來成長起到不可或缺的奠基作用。
二、幼兒園活動組織中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現狀分析
1.教育工作者教育理念過于落后
近年來,家長與幼兒園之間的家園糾紛問題不斷出現,受此影響,許多學前教育工作者為了“免責”,把過多的精力投入到保護學前兒童安全、確保平安回家等方面,為了避免與家長產生糾紛,獲得家長的“完全滿意”,甚至縱容學前兒童在學校里的各種錯誤行為,在學前兒童出現錯誤時不及時指正,影響學前兒童辨別是非的能力,進而影響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其次,多數幼兒園對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度不足,許多學前兒童教育工作者更是缺乏主觀認知,片面認為保障身體成長比心理健康更重要,忽視了學前兒童心理問題的發(fā)掘和解決,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并沒有與兒童教育有機融合,更沒有得到落地實施。
2.幼兒園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有待提升
許多幼兒園老師在活動組織中僅僅起到“保姆”角色,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活動組織、飲食安排、上下學分配安排等各種教學任務方面,留給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時間和精力嚴重匱乏,而且在繁雜保育工作之余,也難以很好地開展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多數幼兒園園師資力量嚴重缺乏,缺乏新鮮血液的補充,容易產生職業(yè)倦怠等心理問題,一些潛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往往得不到根本解決,出現了幼兒園教師責罵幼兒、體罰幼兒、掌摑幼兒甚至是針扎幼兒等極端現象;在心理健康整體水平不高的現狀下,多數幼兒園也缺乏對幼兒園老師心理健康引導方式的培訓,使得幼兒園教師心理健康教育還處于較低水平,難以實現顯著提升和改善,對學前兒童不可避免地造成心理傷害。
3.人際關系教育不夠健全,學前兒童間關系和諧度有待提升
當代社會,教育領域對知識掌握的關注要高于心理健康教育,學前兒童活動組織過程中,多數老師重視活動形式,忽視了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也沒有從學前兒童的心理特點入手,導致許多活動盡管被機械化地開展,卻沒有實現心理健康元素的有效融入,這些片面性的教育方式忽視了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影響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學前期階段又是從家庭生活到幼兒園集體生活的過渡初期,處于發(fā)展期的學前兒童缺乏社會交往技能,在新環(huán)境里會長期處于一種封閉的心理狀態(tài),難以敞開心扉與周圍的伙伴友好相處,久而久之,會讓學前兒童產生一定的冷落感和孤獨感,在家里被父母當成“小皇帝”“小公主”集萬愛千寵于一身,而在學校里卻感覺不到關注,這種心理落差下,也容易產生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
三、幼兒園園活動組織中靈活應用學前心理學的建議
1.加強教師培訓,強化學前心理學在學前兒童活動中的應用
首先,幼兒園應充分認識到學前心理學在學前兒童活動中的應用價值,及時轉變過去忽視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的錯誤觀念,將學前心理學相關理論普及應用到學前兒童活動的方方面面。其次,在大力對學前兒童群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更不應忽視老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各個幼兒園應結合實際情況定期開展心理健康培訓講座,必要時還可以將幼兒園老師的心理健康培訓納入繼續(xù)教育的范疇,鼓勵老師在做好學前教育之余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并且廣泛學習,并且立足學前兒童心理特點,認真分析學前兒童表現出的各種行為動作,積極主動地貼近學前兒童生活,分析學前兒童內心世界,讓學前兒童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與愛護,營造溫馨和諧平等自由的師幼關系??傊變簣@老師應在長期的摸索和實踐中,有意識應用學前心理學,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以學前心理學為指導,為學前兒童創(chuàng)設良好的心理健康環(huán)境
對學前兒童而言,幼兒園是學前兒童走出家庭后接觸最多的社會環(huán)境,由此,學前教育應立足學前心理學理論指導,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前兒童在參與中獲得認知,提升交際水平。
首先,應定期開展分享活動為學前兒童提供自由表達和表述的機會;學前兒童與同伴交往、分享總結、合作交流是主要的認知方式;針對兒童內向和靦腆的特點,老師可以攜帶學前兒童感興趣的玩具或者喜歡吃的零食一塊進入課堂活動,當學前兒童在活動中表現出色時,便可以給予棒棒糖、小紅花、貼紙、五角星及微笑、鼓擁抱等作為獎勵,提升自尊和自信心。
其次,老師還可以引導學前兒童將自己攜帶的零食分享給小伙伴,在分享的過程中,學前兒童由最初的“拘束”和“不好意思”逐漸變得開朗和活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變得自信和主動,而這些又會激發(fā)學前兒童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這是一個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過程,又是幫助學前兒童敞開心扉、進行交往的有效方式。
3.以學前兒童興趣點入手,豐富活動形式
學前兒童對周圍事物充滿著各種懵懂和好奇,當遇到新鮮事物時,會產生感覺新奇而又會因膽怯不敢去接觸和嘗試而糾結,此時,老師應以學前兒童的興趣點作為切入點,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學前兒童感興趣的活動形式,如游戲,情景表演、角色扮演等,滿足學前兒童好奇心和求知欲。學前兒童對節(jié)日充滿著好奇和興趣,老師可以適時開展一些與節(jié)日相關的趣味性游戲活動,讓學前兒童在多樣化的游戲形式中,感知無拘無束且豐富有趣的春節(jié)氛圍,讓學前兒童在活動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4.針對學前兒童心理的敏感性,在學前兒童活動中準確把握心理健康教育時機
學前兒童情緒不夠穩(wěn)定,有時快樂無比,有時低沉失落,學前兒童自我評價常常依據成人的評價,老師不經意的一句話或者一個舉動都有可能給他產生重大影響。老師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避免給他們帶來不必要的傷害,因此對學前兒童心理特點的了解和把握便顯得尤為重要。由此,老師可以有效避開學前兒童心理敏感的特殊時期,等待學前兒童心情恢復平靜時,再引導學前兒童回顧錯誤本身,幫助他認識自己的錯誤,讓學前兒童真正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愛;同時也應注意準確把握心理健康教育時機,促進學前兒童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
結語:學前期是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時期,而幼兒園多樣化的活動又是學前兒童教育的主要形式,這就要求老師應該重視學前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健康問題,注重學前心理學的理論指導,積極主動地走進學前兒童生活,在活動中給予學前兒童足夠的表現機會和交往空間,讓學前兒童在多元化的活動參與中養(yǎng)成積極、樂觀、自信、開朗、活潑等心理特點,為其全面健康快樂成長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游戲療法[J].李佳.特立學刊.2016(04)
[2]沙盤游戲在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研究[J].魏順枝.呂梁學院學報.2016(03)
[3]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J].宋瑞敏.課程教育研究.20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