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燕
【摘? ? 要】古詩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瑰寶,學習古詩可以陶冶學生們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在小學語文階段,學生們初次接觸古詩的學習,可能對古詩的學習有較多的好奇與疑惑。在這個時期,正是為以后的學習打基礎的階段,激發(fā)學生們學習古詩的興趣,讓學生們可以積極主動的學習古詩至關重要。
【關鍵詞】古詩啟蒙? 誘導性教學? 方法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1.105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主要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們只是機械的接受教師傳達出來的內(nèi)容,這樣的教學模式,不能使學生充分學會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很容易對課堂失去興趣。在小學語文的古詩啟蒙階段,教師應采取誘導性教學,通過對學生層層的誘導,讓學生能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臃e極思考,學會探索學會想象,讓學生從小培養(yǎng)起對古詩濃厚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所學的內(nèi)容充滿興趣,對學習有強烈的動機,才能在動力的推動下,積極主動的學習,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上,對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古詩文講解,教師大多是將古詩翻譯一遍,讓學生們記住翻譯譯文,然后進行古詩的背誦,并沒有深入的對古詩進行賞析,沒有達到學習古詩來陶冶學生情操的目的。在學生古詩啟蒙階段,教師要實行誘導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激發(fā)學習的熱情,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提高教師實行誘導性教學的意識
先有了意識,才能落實到行動上。在小學語文學習階段,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還比較薄弱,對教師的依賴性大,大部分學生都還是處于被動的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的階段。在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上,很多教師考慮到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還不太突出,往往會覺得教學只是教師的事情,因此將語文古詩教學當中的“讀、寫、譯”都攬在了教師身上,不給學生思考的機會。只有教師先意識到了誘導性教學在古詩啟蒙當中的重要性,并在備課、授課各部分融入誘導式教學的思想,才能給學生一個輕松、熱烈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自主思考,主動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教師不應該局限于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模式,要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使自己的教學風格靈活多變,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潛能。在小學語文課堂的古詩教學中,想要做到誘導式教學,對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教學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了解學生們的思維,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牢固樹立誘導式教學的意識,靈活實行誘導式教學。
二、古詩啟蒙誘導式教學應巧設情境,誘發(fā)學生想象力
古詩文的學習不同于現(xiàn)代白話文的學習,其更有抽象性,也更講究情境式教學。在小學古詩文的教學中,學生的思維沒有教師的細膩,對古詩的代入感也不夠強烈,學生沒有身臨其境之感,對古詩的理解也不夠全面透徹。在小學語文學習階段,對學生們的古詩賞析能力沒有太高的要求,在教學進度的催促下,不少教師不重視對學生的賞析能力的培養(yǎng),在學生對整個古詩文的把握還不全面時,只讓學生對其進行背誦。這樣的教學,雖然讓學生能應對考試,可是卻沒有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在進行古詩的講解時,教師應該注意情景的帶入,誘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如在講解袁枚的《所見》時,教師可以設計情景劇的教學,“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边@短短的幾句,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一個悠然自得,天真爛漫的牧童的形象。但是只是靠教師的講解,學生們可能無法理解這首詩的內(nèi)容。這個時候,教師便可以在課堂上創(chuàng)立相應的情境,讓學生們更加貼近古詩中的人物。教師可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找出與這首詩所講內(nèi)容相關的動畫,讓學生們直觀的感受詩的內(nèi)容,然后通過角色的扮演,把學生們帶入到詩中主人公所處的位置,引導學生們自主理解詩中所講的內(nèi)容,通過以上情境的設計,學生們能與詩中的主人公產(chǎn)生共鳴,更能理解他們的種種行為,激發(fā)學生們學習的自信心與創(chuàng)造力。古詩啟蒙的誘導式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自主思考的潛能。而通過設計情境,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與學習的自信心。在設計情景中,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們朗讀,使用多媒體等多方面教學,將學生的情感與詩的情感相結合,讓學生積極的學習古詩。
三、小學語文古詩啟蒙誘導式教學方法應多樣化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更加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忽視對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教師不僅僅是學生教授知識,更是學生心靈的凈化者。因此教師在實行誘導式教學時,不能只是引導學生去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端正學生的思想,提高學生的審美。在課堂上實行誘導式教學,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們的具體情況實行不同的教學方式,在引導學生思考的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教師不能將目標定的過高,讓學生們難以達到要求,也不能提出太過基礎的問題,讓學生不加以思考便可以得出答案,而應該提出折中的教學問題,積極引導學生們通過自主思考,從而解決問題。古詩,往往借物、景來抒發(fā)詩人的情感,包括親情、友情、師生情,因此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該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去感知這些情感,去感恩身邊的事物,得到情感的升華。
另外,很多古詩文中,往往表達了一些哲理,包括詩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對待一些事物的看法,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去學習,對一些積極正確的思想,應該繼承發(fā)揚,對于一些消極的思想,也應該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對于古人的思想,應該帶入時代背景去理解,不可斷章取義。對于古詩這種有悠久歷史的傳統(tǒng)文化,教師應該教導學生以發(fā)展的眼光去全面看待,不可將其全盤否定,也不能全部奉承,應該抱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tài)度,對那些有時代意義的,能與時俱進的態(tài)度,應該讓學生積極學習,而對于一些有礙社會進步的思想看法,則應該予以淘汰。
在小學學習階段,學生想法是單純又天真的,充滿了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而在古詩的啟蒙當中,不應該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阻礙學生思想的拓展,而應該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開拓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對學生不應該只是機械的完成教學內(nèi)容,更重要的是對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對學生情感的陶冶。教師在古詩的講解中,不能只是枯燥的講解知識,對學生強行灌輸,在學生還未理解古詩內(nèi)容的情況下強行要求學生背誦,而應該從讀、寫、譯、背各個方面實行誘導式教學,引導學生在自由民主的環(huán)境中進步,在興趣的指引下對學習古詩充滿熱情。
參考文獻
[1]苗玉玲.低年級古詩文啟蒙教學方法初探[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1(2):86-87.
[2]顏士金.低年級古詩文啟蒙教學方法初探[J].小學教學研究,2011(20):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