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容
【摘 ? ?要】英語朗讀是運用英語開展交流的基礎,是“說”的前奏,在英語學習中處于極其重要的地位。而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大多數(shù)農(nóng)村學校的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變成“啞巴群”中的一員,且“啞巴群”仍在不斷壯大。面對這種現(xiàn)象,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白英語朗讀的重要性,加強朗讀方法指導,幫助學生積極參與朗讀活動,體會英語語言的魅力,達到能夠運用英語進行熟練交流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英語 ?朗讀現(xiàn)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7.170
《新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學要遵循“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原則。聽和讀是理解的技能,說和寫是表達的技能,它們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朗讀是連接書面語與口語的重要橋梁,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多數(shù)教師只重視聽和寫的能力,而忽視對學生朗讀能力的訓練與培養(yǎng)。尤其是在偏遠的鄉(xiāng)村學校,隨著學習科目的增加和難度的加大,家庭教育的滯后,英語學習兩極分化現(xiàn)象愈加嚴重,在目前“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當年應勢而生的“啞巴群”不僅沒有消失,人數(shù)反而呈上升態(tài)勢。
一、農(nóng)村初中“啞巴”英語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及不斷擴大的原因分析
1.學生受個體心理和生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步入初中,大多數(shù)學生身上有著多重特點:缺乏責任感,任性自私,獨立性和依賴性共存;意志力薄弱,遇到挫折時容易采取極端行為。有一部分學生想表現(xiàn)自己,但怕在同學面前丟臉;另一部分學生因一路跌跌撞撞闖過小學英語學習,現(xiàn)在早已對英語學習沒有了興趣,在晨讀和課堂朗讀時裝模作樣。這些不可避免地導致“啞巴”英語群體的存在。而且在網(wǎng)絡發(fā)達、電腦和手機游戲大行其道的今天,伴隨著“低頭族”的產(chǎn)生,“啞巴群”的人數(shù)更是不斷增加。
2.偏遠鄉(xiāng)村家庭教育和監(jiān)管不力,導致學生缺乏課后語言學習交流環(huán)境。英語課程要求學生達到初步形成用英語與他人交流溝通的能力。學習英語離不開一個良好的語言交流環(huán)境,而農(nóng)村學生放學后使本身就薄弱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完全喪失,陷入了英語學習的一個空白地段和時段。雖然近年來農(nóng)村條件不斷改善,大多數(shù)家庭能滿足學生學習所需的硬件需求,從復讀機+磁帶、點讀筆到智能手機等學習設備,大多數(shù)時候都被用來聽歌、聊天、玩游戲。究其原因,幾乎都是由于絕大多數(shù)家長長期在外打工,農(nóng)村留守和單親家庭的孩子放學之后缺乏應有的監(jiān)督和適時的引導,再加上本身沒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和學習習慣,使這些本應用于英語學習的輔助設備沒有發(fā)揮出真正的學習作用。
3.任課教師長期不變的課堂教學模式,單一的朗讀形式,致使學生喪失興趣。教學實踐證明:“灌滿堂、滿堂灌”的教學課堂,反復、反復、再反復的機械朗讀活動,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無法激發(fā)他們積極參與課堂的興趣,久而久之使他們對英語課堂產(chǎn)生厭惡,甚至反感。
4.沒有明確的檢測手段,評價方式方法不完善,導致師生沒有朗讀的動力。多年以來,在大大小小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檢查考核中,英語都是以筆試和聽力為主,從來沒有進行過朗讀能力的測試。在朗讀環(huán)節(jié),教師和學生的付出都沒有得到應有的肯定。當然,很多教師也會把要求學生回家朗讀課文作為家庭作業(yè)。我曾就“回家是否朗讀課文”的問題在自己所教的一個班級50名學生進行了一次口頭調(diào)查,結(jié)果只有3名學生完成。所以,在鄉(xiāng)村能按要求完成課后朗讀任務的學生寥寥無幾,這是農(nóng)村初中面臨的英語學習現(xiàn)狀。
二、英語朗讀的作用
1.通過朗讀可以儲備大量語言材料,可以使學生說和寫的輸出環(huán)節(jié)更加完美。英語畢竟是一門外來語言,學生怎樣才能聽得懂,講得出一口流利而標準的英語呢?我國歷史上有一位號稱“清末怪杰”的國學大師辜鴻銘,精通英、法、德等9種語言,能背誦歌德的長詩《浮士德》,莎士比亞的37部戲劇等,誦讀讓他的外語溝通能力突飛猛進。因此在課堂內(nèi)外,要求學生堅持聽英語錄音、唱英語歌曲,看英語電影,并且鼓勵他們大膽跟讀、跟唱和模仿來輸入大量的語言材料,在生活、學習實踐中加以運用,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2.通過大聲宣讀學習英語,可以使學生的自我調(diào)控能力更加協(xié)調(diào)。宋代理學家朱熹,在《訓學齋規(guī)》言道:“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誦浪讀,決不能記……”要學好英語,又何嘗不是如此。朗讀任何內(nèi)容,都要全身心地投入,如果眼、耳、口、腦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出點紕漏,朗讀就無法正常進行。因此,要進行有效的朗讀活動,學生需要有較強的自我協(xié)調(diào)能力,才能讓自身的多種器官共同協(xié)作,附之于聲。長此以往,朗讀在有意無意之間就會增強學生的自我協(xié)調(diào)能力。
3.通過有效的朗讀進行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英語感悟能力。語言學習的語感是一種感覺,是個體對某一語言對象比較直接地、快速地做出判斷的感受和領會能力,是潛在的邏輯思維能力。所以,英語學習的語感并不是上天賜予的,而是在后天的學習過程中慢慢養(yǎng)成的。語感會在無形之中為學生解答具體題目時提供助力。保加利亞心理學家格奧爾基·洛扎洛夫創(chuàng)立的“暗示教學”,特別強調(diào)在音樂聲中朗讀課文來培養(yǎng)語感,并且在有限時間內(nèi)記憶單詞的實驗取得了驚人的效果。因此,學生們在學習實踐中,如果長期接受規(guī)范的朗讀訓練,大聲流暢地朗讀單詞、短語以及朗朗上口一些富于哲理的英語語句,如:Keep moving. All Roads Lead to Rome.可以促進學生英語語感的養(yǎng)成。
大聲宣讀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樣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朗讀英語的能力呢?
三、在實踐中,努力探索提高學生英語朗讀水平的途徑和方法
1.教會學生讀的方法與技巧,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宣讀習慣。每種習慣的養(yǎng)成并非朝夕之間,而是持久之事。除了要求學生學習英語時要每天堅持朗讀,大膽模仿之外,教師必須教會學生英語朗讀技巧,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來為他們的英語交流順暢保駕護航。
首先,在英語字母啟蒙時就要幫助學生認準、讀準音標。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先點讀示范,學生模仿,再指導發(fā)音方法,多次練習。俗話說:“欲速則不達”,如遇到特別困難的音標,如:[n],我們切忌趕進度,要幫助學生領悟發(fā)音要領,鼓勵學生慢慢感覺和嘗試,引導學生反復進行認讀練習,直至掌握。
其次,從易到難,在大聲朗讀中體會英語節(jié)奏和語調(diào)。英語有著與漢語完全不同的節(jié)奏和語調(diào),不管是單詞短語還是句子篇章,都講究輕重音節(jié)的搭配和長短快慢等不同的節(jié)奏。對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有相當大的難度,從簡單的字母、單詞教學時,我們就應用升降調(diào)交替的方法進行,逐步培養(yǎng)語調(diào)意識,然后過渡到語句和篇章。例如,他們會把“They fight a lot,\but they really love each other.”錯讀成“They\fight\a lot,but\they\really\love\each other.”而且連最簡單的技巧都不能忽視。如:高頻單詞the,它的讀音隨后面的單詞的第一個音素的變化而有所不同,the/i:/interview和the/?/sports news。力爭避免學生在朗讀中犯錯。
第三,關注連讀和爆破。在英語語言中有/p/,/b/,/t/,/d/,/k/,/g/6個爆破音,這6個爆破音中的任何兩個音素相鄰時,前者發(fā)不完全爆破音,后者則要完全地爆破。如:You shoul(d)ta(k)e care of the children.Gla(d)to meet you.另外,連讀是英語中一個非常普遍的特色,它要求朗讀人在朗讀一個短語或意群時,如果前一個詞以輔音音素結(jié)尾,后一個詞是以元音素開始的,那么緊挨著的兩個音素就需要連起來拼讀。如:It often takes us half an hour to finish our homework.
第四,尤其注意:在朗讀一個句群的時候,更要綜合考慮句群的句意、停頓、斷句、連讀等朗讀技巧的綜合使用,要求學生反復傾聽、模仿、領會,融會貫通。在NSE九(下)Module4 U1中有一個句子:Wherever you go walking in the hills,you should always wear proper clothes.Now you mustn’t wal(k)too close to the edge of the hill path because you might fall and hurt yourselves.必須反復跟讀領悟才能流利誦讀。
2.分層要求,因材施教,樹立信心。初中生的自信大都來自于別人尤其是教師的肯定。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差異,實施分層要求,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學有所得,從而樹立自信,保持英語學習的持久興趣。在教學中,筆者對較低層次的學生,只要求朗讀單詞、短語或簡單的句子,主要是及時排除這部分學生一些心理上的恐懼和障礙;對處于中間地帶的“灰色學生”,要求他們能流利地朗讀短語、句子和語篇;對優(yōu)秀學生,則要求他們要高質(zhì)量地模仿純正、地道的英語語音,完成任務,且個別語篇能帶有感情地誦讀??傊M可能為各類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直到他們對高頻語句、精美段落等能夠朗朗上口,使他們滿懷信心地加入到英語交流活動中。
3.改變授課方法,拓展讀物內(nèi)容,充實學生們的朗讀訓練活動。實踐證明:在課堂上,如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筆者的課堂朗讀不只是傳統(tǒng)的分角色朗讀、集體朗讀、分組朗讀、兩兩對讀、聽磁帶跟讀,還有每周一歌、每月一影(電影欣賞),優(yōu)美動聽的語言會給學生帶來視覺、聽覺沖擊,會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不只是試題的枯燥,還有交流的美好。
尤其是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下,九年級面臨任務重、時間緊的情況,學校積極響應“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發(fā)揮釘釘群的作用,要求學生提交音頻或視頻的形式完成讀書任務作業(yè),這種與時俱進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4.通過靈活合理的評價,關注學生朗讀的過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實踐證明:動力絕不會來自于安逸,它離不開壓力的加持。要讓學生自覺參與英語朗讀活動,務必施加一定的壓力,附加小小的“誘惑”或新穎的評價方式,才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實際上,筆者就經(jīng)常分析學生學情,運用常規(guī)和自由朗讀相結(jié)合以及不同的評價手段來加強學生朗讀的動力。
具體而言:筆者把學生分成A、B、C三個學習小組,為每個小組指定不同難度的朗讀任務,同時制定朗讀記載表,由組長和課代表負責,作為教師,筆者不定期抽查個別學生或個別組的完成情況。常規(guī)朗讀任務的完成與操行評比和期末假期作業(yè)的多少密切掛鉤(充分利用許多學生不喜歡做假期作業(yè)的心理),在這樣的誘惑之下,絕大部分學生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自己的朗讀任務,只有幾個學生需要提醒;自由朗讀則由學生在課余時間收集自己喜歡的英語句子、段落,甚至可以是自己的習作,在每節(jié)課開頭3~5分鐘的Duty report環(huán)節(jié)進行,或者舉辦英語演講比賽、詩歌朗誦、話劇表演等,通過自評、生生互評、小組和教師評價等形式檢查朗讀任務完成情況,額外加分予以表彰獎勵。
總之,“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因此,廣大農(nóng)村初中英語教師要想方設法加強學生朗讀習慣和能力的培養(yǎng),倡導通過大聲宣讀的方式學習英語,消除“啞巴”現(xiàn)狀,幫助學生“讀”出一片英語學習的新天地。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黃盛.再探聽力學習策略訓練模式[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6(6).
[3]張祖耀.課程標準下英語語法教學的定位及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6(8).
[4]周永波.淺談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7(4).
[5]宋安蓮.對中學英語聽力教學的思考[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