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萍
【摘 ? ?要】語文是注重內(nèi)容與形式的學科。隨著新課改的大力提倡以及國學熱的興起,學校和教師對語文學科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上升。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初中語文教師對學生的教學開始側(cè)重方法的教授,多數(shù)教師注重讓學生在學習表達方法的過程中學會分析文章的深意。一般情況下,語文課本中常見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需要教師的課堂講授和學生的靈活運用,才能讓學生深刻了解表達的深層意蘊。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修辭手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0.073
初中階段的語文,更多是考查和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文章的能力,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對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外,還要指導學生學習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學生在學習表達方式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深入理解課本內(nèi)容,另一方面還能促進語文寫作的表達,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筆者認為,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教授學生常見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
一、教師教授比喻類表達方式
語文教師在教授學生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一方面要講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與表達意義,另一方面還要為學生分析課文中所涉及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修辭中應用最普遍的就是比喻類的修辭方式,課文中的作者或詩人往往會通過比喻的方法使表達的內(nèi)容更加生動、形象、具體。通常情況下,語文教師對此類修辭方式的教學是依托現(xiàn)有的課本段落,通過課堂分析和舉例引申,將比喻的句式用法和表達內(nèi)涵講解出來,從而促進學生在理解修辭用法的基礎上學會靈活運用。
首先,語文教師要向?qū)W生介紹比喻類修辭的特點和種類,讓學生在了解比喻類修辭用法的基礎上,對比喻進行應用和解析。比喻,通常就是指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是對甲事物的形象表達,將原本可能比較復雜不常見的事物通過簡單常見的事物的特點表示出來,講解比喻的特點對學生理解課文有很大的幫助。具體來說,比喻分為明喻、暗喻和借喻,由于比喻類型的不同,所組成的句子的表達效果也是有差別的;同時,針對一個比喻句式,可以將其結(jié)構分化為本體、喻體和喻詞。教師要讓學生在了解比喻基礎句型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深入引申和應用。
其次,由于比喻類句型的多樣性,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靈活借助課文中的經(jīng)典句子向?qū)W生介紹此類句子的應用方法和注意事項,讓初中生在理解和記憶經(jīng)典比喻句子的過程中真正地掌握比喻類句型的用法,并能舉一反三,將其靈活運用。例如,在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春》這篇文章時,文中的許多句子都是通過比喻的修辭方法將春天的景象形象地表示出來,讓讀者在感受到語句優(yōu)美的同時,體會春天的氣息,這就是比喻類句子的獨特魅力之處。如“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睆木涫缴蟻砜?,作者連續(xù)運用了三個明喻,將春天比喻成娃娃、小姑娘和青年,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能夠明顯感受到作者寫出來的春天是生命的開始,是美麗的,也是生機有活力的,并且三個春天的喻體都是指人,通過擬人的形式將春天人化,這類句子往往能夠便于學生理解,語文教師也能通過進一步的分析讓學生體會到比喻的特點。
二、教師教授排比類表達方式
排比類句式在三類句型中往往是最易被理解的。由于句式本身特有的排比連續(xù)性,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可以很容易地找出相關的排比句。排比句是把三個或三個以上意義相關或相近、結(jié)構相同或相似、語氣相同的詞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組成的句子;在排比句中,意義、結(jié)構和語氣是排比句中三個或三個以上詞組或小句的相似點。作者通過運用排比句往往能夠增強語言的氣勢,深化句子所表達的內(nèi)容和意義,同時也能產(chǎn)生句子的結(jié)構美。
首先,語文教師對學生講解排比修辭的時候,要注意從句型上分析排比句,針對排比句中的三個重要因素,分析各句之間的聯(lián)系,做到在內(nèi)容與形式上教授學生如何運用排比句型。學生在了解排比句型基本特點的基礎之上,再依托課文原文深入分析,同時學會靈活運用。
其次,由于排比修辭的語言特點,教師在分析課外原文的時候,可以帶領學生對此類排比句進行朗讀,教師與學生在朗讀排比句的過程中往往能夠體會到排比的氣勢,從而更加深入理解作者所表達的真實思想感情。例如,同樣在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春》時,文章中的多處排比與比喻相結(jié)合,生動突出春天的活力?!靶〔萃低档貜耐晾镢@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边@幾句排比的描寫,能夠生動地為讀者描繪出春天的活潑景象,并且作者在描寫該類排比句的同時,非常注意對稱,動詞與量詞、名詞的組合往往能讓讀者忽略外在的形式,而去想象春天里人們的喜悅與活力。
三、教師教授擬人類表達方式
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中的修辭教學,除了上述比喻和排比類教學,還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擬人類修辭的教學。擬人類的修辭方式,主要是將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的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狀態(tài)。這種情況往往可以透過擬人的比喻將事物呈現(xiàn)人所特有的感情、行為、動作以及情態(tài)。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教授此類修辭時,要注意分析事物與人之間的聯(lián)結(jié)點,找出其中的特點。
首先,根據(jù)被擬人事物的不同情況,教師可以將擬人的修辭手法劃分為非生物擬人化、有生物擬人化以及抽象概念擬人化三類。語文教師在講授該類修辭的表達方式時,要注意分析清楚每類擬人手法的特點和不同,指導學生通過不同類型的句式理解作者擬人的用意。
其次,語文教師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在掌握擬人基本特征的情況下,學會靈活運用擬人的手法創(chuàng)作優(yōu)秀的句子。這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會有極大的提高。同時也能夠保證在解析課本時,學生對文中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手法能夠正確地理解。
四、結(jié)束語
總之,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進行修辭教學是必須和必要的。語文教師和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可以進一步解析課文原文,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對課外文章的自我解讀,并且通過對修辭手法的學習并加以訓練,能逐步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會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做好對學生的修辭教學,努力提高他們的語文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