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雙
【摘? ? 要】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與發(fā)展改變了原有的小學音樂教學要求,現在的小學音樂不僅需要傳授音樂知識,還需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因此,本文將從音樂審美教育的相關情況、現有的問題和實際教學中的培養(yǎng)方法出發(fā),略談小學音樂審美教育教學。
【關鍵詞】小學音樂? 審美教育? 教學改進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6.036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與發(fā)展,小學音樂教育不再是以傳授音樂知識、音樂技能為主要目標,而是以情感教育、審美教育為主,通過音樂創(chuàng)作、音樂表演與音樂欣賞等活動,來激發(fā)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一位英國教育家曾說過“通過音樂的形式和情感教育,能夠促進學生對音樂審美原則的感知與領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的小學音樂教育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存在很大的差距,沒有完全實現“以音樂審美為主”這個新理念。因此,小學音樂教師需要通過音樂課堂,讓每個學生能夠具備審美意識、審美觀點、審美情操和審美能力,讓學生能夠愉快地享受美妙音樂。本文將從音樂審美教育的相關情況、目前小學音樂審美教育存在的不足、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的途徑與方式這三個方面進行研究。
一、音樂審美教育的相關情況
(一)小學音樂審美教育的含義
眾所周知,音樂是一種藝術和美的結合。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能夠引導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美,讓其感受到美,擁有一雙發(fā)現、感受美的眼睛和一顆審美的心。所謂小學音樂審美教育,就是通過音樂學習,讓學生學會用審美的心去發(fā)現與感受生活的美,從而提升內在修養(yǎng)。
(二)音樂審美教育的實質
第一,“美育”是由庫勒最早使用的。美育的本質有兩點:美感教育和藝術教育。美感教育就是培養(yǎng)感知美、鑒賞美方面能力的教育;藝術美就是把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作為媒介,向受教育者進行有關藝術方面的教育。
第二,音樂審美教育的特點:(1)音樂美需要具備完整的要素。比如旋律、節(jié)奏、音色、和聲等,這是審美教育的基礎。要想感知音樂的美,就需要把握好這些要素。(2)音樂中感情的變化。音樂是表達人類感情最古老的方式,是能夠體現人類靈魂的作品,因此音樂審美也是一種情感體驗。(3)音樂實踐是實現音樂審美教育的途徑。比如唱歌、演奏等音樂活動,這都需要親身實踐,才有利于體會到音樂的美。
第三,音樂審美教育的任務:(1)訓練“耳朵”,培養(yǎng)感知音樂的能力;(2)培養(yǎng)審美趣味,提高審美鑒賞能力;(3)豐富音樂實踐活動,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與表現美的能力。
二、目前小學音樂審美教育存在的不足
小學音樂審美教育教學的不足不僅與學生有關,還與教師的各方面原因有關,下面將從這兩點進行講解。
(一)學生對音樂審美教育存在的問題
第一,學生的音樂審美態(tài)度。審美態(tài)度是指學生對音樂做出的一種特殊反應。學生處于7-12歲這個階段,尚未形成審美態(tài)度,他們一般學習音樂都是以好玩、新鮮、有趣為目的,很難對音樂表演做出好壞的判斷,不能對審美與非審美做出正確的區(qū)分;有的學生只欣賞他們感興趣的音樂,遇到不感興趣和厭惡的音樂,在課堂上極有可能搗亂。
第二,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審美能力包括音樂感覺、知覺、記憶、想象、動作、智慧和表現等方面的能力。根據相關調查可知,小學低年級學生可以通過游戲體驗音樂,能夠獲得音樂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小學低年級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存在一些問題:由于其思維和經驗的不豐富,不能很好地運用歌曲、標題等方式培養(yǎng)音樂審美能力。
第三,學生缺乏審美的。由于學生年齡小,很少接觸音樂方面的事物,對美的概念不能完全理解,導致學生缺少審美感。
第四,學生缺乏審美的想象力。由于小學音樂課都是封閉式教育,教師講什么學生就聽什么,學生缺少想象的能力,沒有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
(二)音樂教師審美教育存在的問題
第一,音樂教師美學修養(yǎng)問題。有的音樂教師對美學的理論學習不夠,對美學了解和認識很少,這不利于小學音樂實現審美教育;有的音樂教師沒有廣泛深入學習音樂專業(yè)知識,比如樂理、作曲、合唱等;有的音樂教師沒有掌握一門音樂技能;有的音樂教師審美體驗的主動性不強,很容易磨滅音樂教師的激情和靈感,不利于最終實現音樂的審美教育。
第二,小學音樂教師審美教育能力有待完善。(1)有的音樂教師駕馭音樂課堂的能力不夠強。在上課的時候都是唱獨角戲,很少與學生互動;有的音樂教師不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不重視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很難讓學生融入音樂審美教育課堂中;有的音樂教師的課堂沒有活力、死氣沉沉;有的音樂教師的課堂很“亂”,沒能達到音樂教學的效果;有的音樂教師的課堂教學缺乏藝術性。(2)小學音樂教師創(chuàng)新能力欠缺。有的音樂教師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沒能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音樂,使其不能很好地感受到音樂美。(3)小學音樂教師現代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科研能力與教學反思能力不到位。
三、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的途徑與方式
(一)設置音樂課堂,創(chuàng)設美的意境
小學音樂教師針對教學中存在的簡單、乏味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感受力開設情景教學,吸引學生學習音樂注意力,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合理設置教學過程,讓學生體驗美的情感
音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美去熏陶學生,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
(三)優(yōu)化學習過程,讓學生學會審美
音樂教師要注重綜合能力的完善,比如創(chuàng)新、修養(yǎng)以及審美教育等,安排好音樂教學內容、環(huán)節(jié)、方法等,讓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審美探索活動。
(四)針對學生和教師存在的不足優(yōu)化策略
音樂教師通過完善自身,開展不同的音樂教學活動。比如歌唱教學、器樂教學、音樂欣賞等教學方式的運用,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最終實現音樂審美教育。
總之,要想很好地把審美教育滲透到小學音樂教學中,不僅需要教師和學生學會反思,還需要教師掌握多種音樂教學方法,這才利于小學音樂教學。
參考文獻
[1]王秋艷.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7,000(006):158-159.
[2]王耔瑄.讓心靈與美共棲——小學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策略分析[J].北方音樂,2017,037(00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