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摘? ? 要】合唱作為音樂中的綜合科目,同時具備嚴謹性、和諧型、趣味性等特征,在合唱中學生可以體驗不同聲部,對于學生音樂總體能力的提升有重大影響。因此,合唱在音樂課的教學當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開展合唱教學對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和提升音樂的素養(yǎng)都有促進作用。本文針對初中音樂合唱教學的技巧和策略展開探討。
【關鍵詞】初中音樂? 合唱教學? 技巧和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1.150
蘇聯(lián)教育學家克魯普斯卡婭曾說:“合唱教學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以替代的重要形式。”由此可見合唱在音樂中的重要地位。合唱的重要性在于它只利用人最本真的聲音來創(chuàng)造音樂,因此合唱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也具有重要作用[1]。下面對于初中音樂合唱教學的技巧及策略研究提出一些建議。
一、重視音樂欣賞教學,激發(fā)學生合唱興趣
在初中階段,學生對于音樂的審美能力還處在一個萌芽期,教師應該抓住這個時期來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教師可以開展音樂欣賞課程,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欣賞能力,提高音樂素養(yǎng)。還可以在這個時期讓學生見識到更多不同種類的音樂,豐富學生的見識,從而引導學生用不同的眼光看待音樂,體驗音樂不同的魅力,最終激發(fā)學生對于音樂的積極性[2]。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應該利用課堂時間多帶領學生欣賞音樂,讓學生覺得學習音樂也是一種樂趣。
例如,在七年級上冊的音樂課本中,《蓓蕾之歌》《飛來的花瓣》《神圣的戰(zhàn)爭》等歌曲都是作為欣賞曲目出現(xiàn)在教材中的,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二、準確把握合唱教學重點,提高學生合唱能力
要想提高學生合唱的技巧,教師就必須對合唱的重點有所把握,根據(jù)重點實施教學。在合唱中要想保證節(jié)奏整齊劃一,就需要學生的呼吸頻率相同。教師可以針對這個特點進行氣息訓練,在課堂上對學生呼吸的節(jié)奏和換氣的時機進行指導和調整??梢宰寣W生在站直的情況下調整呼吸的節(jié)奏,從而使學生腹腔內的氣壓得到平衡,呼吸節(jié)奏更加平緩,還可以通過讓學生唱換氣節(jié)奏比較明顯和緊密的歌曲來訓練學生對于氣息的掌控能力。這樣可以減小氣息不勻對于合唱效果的影響。
三、配合聲部訓練,全面提升學生合唱效果
學生對于合唱技巧有初步掌握之后,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開展聲部訓練,使學生在合唱過程中同步改善音色和諧、聲量均衡、聲部旋律統(tǒng)一的問題[3]。針對聲部訓練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練習,首先進行相近聲部的訓練,要達到每個學生都可以熟練地在各聲部之間轉換的目標,之后訓練差別較大的聲部,做到由小統(tǒng)一走向大統(tǒng)一。在聲部訓練中要改變學生容易受他人影響的問題,對于自制力差的學生要加強輔導。同時,教師還應該注意學生在合唱過程中的姿態(tài)表情等問題,合唱并不僅僅需要學生有較高的音樂素養(yǎng),還需要學生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對于儀態(tài)問題突出的學生,教師應該進行單獨輔導。在小組內還可以開展組員互助活動,讓各方面發(fā)展較好的學生幫助有欠缺的學生,學生之間交流經驗更能促進對知識的理解。
教師在開展聲部訓練的活動時,可以結合初中音樂教材最后一個單元的發(fā)聲練習,在有限的教育資源中將教學效果發(fā)揮到極致。教材中發(fā)聲訓練的上一節(jié)為記譜法常識,在訓練中也可以加入,加強學生對樂譜的記憶。
四、樹立正確教學觀念,明確合唱教學價值
很多教師在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下認為考試學科才是重要的學科,像音樂、美術等都可以為其他學科讓路,不學也罷。擁有這樣想法的教師應該改變自己的傳統(tǒng)觀念,認識到音樂學科的重要性。音樂作為一門規(guī)劃進素質教育的學科,雖然不在中考的范圍之內,但是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素養(yǎng),甚至學生個人的綜合素養(yǎng)來說有很大作用。音樂課可以讓學生在壓抑的考試課程中得到一刻放松,舒緩壓力。因此,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明白音樂課的重要性。學生也是如此,要深刻意識到合唱對自身的影響。合唱是一種有效提高合作能力的活動,學生要把合唱當作提高自己的方式,不要敷衍了事。針對一部分教師和學生對于合唱的重視度不高的問題,可以開展知識普及活動,將合唱的作用告訴大家,并且可以通過舉辦合唱比賽,讓學生在比賽中體會合唱的魅力。
五、加強學生的樂感和律動練習
初中生對于合唱的理解僅僅停留在一群人一起唱一首歌的層面,所以在合唱過程中就會出現(xiàn)樂感不強、沒有力量、整體松松垮垮的現(xiàn)象。因此,教師要針對這個問題進行訓練,可以對一些經典歌曲的末尾進行編唱,使歌曲形成一種蕩氣回腸、意猶未盡的感覺,會增強音樂整體的表現(xiàn)力。教師可以在平時的教學當中播放一些音樂感較強的歌曲,讓學生感受歌曲中的力量,在合唱的時候要把力量發(fā)揮出來。唱歌本來就是一項比較耗費體力的活動,在平時生活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力量的訓練,這樣在合唱過程中才會游刃有余。教師還要傳授學生一些保護嗓子的方法,優(yōu)美的嗓音才能唱出動聽的歌曲,聲音的和諧是整個合唱團隊成功的關鍵。
初中的合唱課程還處在起步階段,由于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差異、唱歌水平的差異以及對音樂的理解能力的差異使得合唱教學存在一定難度,因此就需要教師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在學生有欠缺的地方及時予以指導,同時也要加強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積極給學生創(chuàng)造合唱的機會,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六、結束語
合唱教學在音樂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教師要端正自己的教學態(tài)度,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教師還應該明白學生音樂基礎的差異,進行因材施教,對于基礎不好的學生要以鼓勵為主,不可以磨滅學生學習音樂的欲望。在音樂選擇上要偏向流行音樂,增加學生對于合唱的積極性,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吳奕民.如何提高初中音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北方音樂,2019,39(19):191,196.
[2]潘婧蕓.中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策略研究[J].北方音樂,2019,39(22):112,122.
[3]張順潔.和諧課堂歌聲悠揚——如何構建高效的音樂合唱教學課堂[J].音樂時空,2015(2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