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運算能力”是課程標準修訂時新增加的核心概念。新課程實施以來,對小學生計算能力差的抱怨聲好像從未停止過,有的來自小學教師本身,有的來自中學教師或?qū)W生的家長。我們經(jīng)常見到的是:有的小學生不明算理,機械地照搬公式;有的則是不顧運算結(jié)果,盲目推演;也有學生對提高運算能力缺乏足夠的重視,他們總是以“粗心”、“馬虎”為借口,也有相當多的老師只注重解題方法和思路的引導(dǎo),而忽視對運算過程的合理性、簡捷性的必要指導(dǎo)。心理學家認為,小學是學生計算能力形成的最重要的階段。
一、讓孩子們的眼充分地“動”起來,在“情境”中理解算理。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迸d趣是人們探索某種活動的心里傾向,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動力,所以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鼻榫硨嵸|(zhì)上是人為優(yōu)化了的環(huán)境,是促使兒童能主動地活動于其中的環(huán)境,低年級的學生好奇心特強,容易受外界條件的刺激而激動、興奮,因此,合理設(shè)置情境,可以引起兒童的學習興趣。
1、出示情境,激發(fā)興趣
談話:孩子們,認真觀察,根據(jù)這幅圖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打算如何解決?
生:一共有幾張笑臉?
生:3+3=6(張)或者2×3=6(張)
問:現(xiàn)在一共有幾張笑臉呢?
生:6+1=7(張)
追問:你能列出一個綜合算式嗎?
2、在情境的引導(dǎo)下探究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問:你們能把這幅圖里面的笑臉分分類嗎?
追問:現(xiàn)在笑臉分成了幾部分?具體說一說
生: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2個3,另一部分是1
繼續(xù)追問:現(xiàn)在你能列出綜合算式嗎?
生:2×3+1
生:3×2+1
問:還有別的不同的想法嗎?
生:1+2×3
問:你們覺得1+2×3對嗎?
追問:為什么對呢?
生:因為現(xiàn)在笑臉有兩部分,一部分是1,另一部分是2×3,最后把它們合起來,所以1+2×3也對
同學們紛紛點頭贊同
問:這幾個算式有什么共同點呢?
生:算式中都有加號和乘號
追問:那么在既有加號又有乘號的時候,我們到底先算哪個符號呢?
齊:乘號
繼續(xù)追問:為什么呢?
生:因為從這幅圖中我們知道要先把一部分算出來,最后把兩部分合起來......
小結(jié):同學們真棒,在這幅情景圖的幫助下,我們明白了在既有加號又有乘號的算式中,我們要先算乘號,再算加號。
二、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探究算理
讓孩子們的手充分地“動”起來?!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數(shù)學學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又是一種體驗式學習,體驗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學生真心感悟,親身體驗到的東西,才能最終流到內(nèi)心深處,成為一種素質(zhì),一種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因此,學習過程中,只有讓學生經(jīng)歷真正的探究,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在對比、交流中理解算理。
讓孩子們的口充分地“動”起來。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時候我們展示的都是優(yōu)等生的作品,實際發(fā)言交流的也是個別學生的互動。其實無論優(yōu)生還是暫差生他們都有進取心,他們都有求知的欲望。把孩子們的想法通過交流的形式展示出來,讓他們在交流的過程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經(jīng)歷這樣的過程形成的知識會深植于他們的腦海。例如:在學習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豎式)的計算中,在動手擺完學具之后,孩子們把擺學具的過程用豎式記錄下來:
問:同學們,你們覺得幾號作品把剛才我們擺學具的過程完整地用豎式記錄下來?請你們先討論討論
生:我們覺得是3號、4號、5號和6號。
問:為什么1號沒有呢?
生:我們學過除法的豎式了,豎式中,除號是“廠”,所以1號豎式肯定不對。
追問:2號為什么不對呢?
生:我們剛才先分的是6個十,再分的3個一,2號是一起分的,所以不對。
小結(jié):你們看的真仔細,1號和2號同學同意同學們的意見嗎?我們的豎式是用來幫助我們把平均分的過程完整的記錄下來的。
談話:那我們繼續(xù)研究3、4、5、6號作品,這些作品中,你們覺得哪種豎式更合理?繼續(xù)討論
生:我們覺得3號和5號作品更好。
問:4號的缺點在哪里呢?
生:4號作品雖然是先分的6個十,把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十,但是如果是7個十分不完怎么辦呢?所以我們覺得它這少了一步。
追問:那6號作品有什么問題?
生:最后分的是3個一,分完了,最后應(yīng)該是0。
繼續(xù)追問:現(xiàn)在只剩3號和5號作品了,這兩幅作品唯一的不同之處是3號作品此處多了一個0,對比一下,說說你支持哪副作品吧?
生:5號作品,6個十分完了,但是還有三個一沒有分完,所以此處的0不用寫。
小結(jié):你們太棒了,通過剛才的討論交流,我們總結(jié)出了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筆算的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理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蓖ㄋ椎卣f,數(shù)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知識上從不懂到懂、從不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而在“動”中“理解算理”,就是通過學生動眼認真觀察、動手實際操作、動口說出想法、動腦構(gòu)建知識以達到課堂的真正“悅動”,讓這節(jié)課成為“有效”的勞動。
山東省青島金門路小學?孫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