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非連續(xù)性”文本還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師生雙方對此都還不夠熟悉。而從作用上來說,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能夠幫助學生提升獲取信息價值的能力,優(yōu)化學生的閱讀體驗,讓學生積累起更多且更成系統(tǒng)的知識理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加強對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教學的研究實踐工作。本文將從選擇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強化閱讀指導和開展鑒賞實踐四個方面對此展開討論。
關鍵詞:小學語文;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教學
小學是為學生閱讀能力夯實基礎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重要的不是讓學生獲得多么深刻多樣的理解,而是首先要能從閱讀對象中得到足夠的信息。沒有信息的支持,學生的理解就會是空中樓閣。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教學在這方面為廣大師生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需要學生同時面對更多的信息材料,對其收集、整理和表達信息的能力進行更充分的鍛煉,為學生今后語文能力素養(yǎng)的全面綜合發(fā)展做好知識能力上的準備。
一、選擇合適教學內容,激發(fā)閱讀興趣
從當前教材內容的特點來看,學生其實經常會處于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的狀態(tài)。比如課文中的幾張插圖,學生閱讀的時候注意力會自然被插圖所吸引,然后再進入到下一階段文本的閱讀中。還有一些閱讀提示或課后練習,都可以提取到之前的閱讀過程中,人為制造一種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的狀態(tài)。教師應該靈活應用此種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生對非連續(xù)性閱讀的興趣,同時注意要貼合學生的能力水平。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觀潮》一課為例。學生打開這一課,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教材上部錢塘江大潮的壯闊場景。這就為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教學創(chuàng)造了基本條件。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認真觀察圖片,思考并把自己對圖片的觀察感受記錄下來。然后帶著這些思考的結果進行閱讀,對比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自己的感受。二者結合,學生得到的信息更豐富,理解更深刻,也比單純閱讀文字內容要更加新穎有趣。
二、創(chuàng)設良好教學情境,激活學生思維
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因為學生獲得的信息更多,信息的形式更多樣,需要將這些信息整合起來才能得到較為清晰的理解。如上文所說的《觀潮》,學生對教材圖片的感受就是其所獲得信息的一部分。為了幫助學生克服思維上的困難,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沉浸到一個更為“純粹”的思考環(huán)境中去運用自己的思維,保證較好的學習收獲。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教師可以制作微課課件,課件中融合課文的文字和各種插圖與音效,然后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觀看。學生既是在接收文字信息,同時還在受到圖片與聲音信息的影響。但是因為這種教學情境很符合小學生的興趣方向,所以他們能夠充分融入到情境中,思維更為活躍地去收集和整理信息,以滿足自己理解這個故事的天然心理需求。
三、強化閱讀教學指導,掌握閱讀方法
以上提到的兩點有助于學生較順暢地完成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但最后的收獲還要看學生的閱讀方法是否正確。比如學生閱讀方法有誤,就可能導致他們在對各種信息的收集整理上精力分配不合理,有可能漏掉一些有助于其理解的關鍵信心。因此,在師生雙方逐漸熟悉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教學后,對學生的閱讀教學指導工作一定要跟上,要不斷增強其效果,保證學生的閱讀收獲和閱讀能力能夠實現(xiàn)穩(wěn)步提升。
例如,針對《鄉(xiāng)下人家》這篇課文,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出一個大致的閱讀順序:首先粗讀課文,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認真觀察插圖,與自己剛才粗讀時對“鄉(xiāng)下人家”的印象進行對比;接著展開回憶,比如在電視或網(wǎng)絡上有沒有看到過“鄉(xiāng)下人家”,又是什么樣子的;最后與身邊的同學進行討論。這樣就通過一種層層遞進的閱讀和信息處理方法,讓課文描述的景象在學生心中逐漸清晰起來。
四、利用鑒賞題型實踐,完備能力塑造
除了現(xiàn)在的小學語文教材外,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其實無處不在。比如人們日常經常會見到的各種廣告海報,就同時有大量的文字和圖片,人們實際上在進行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一定會經常用到這方面的能力。為了幫助學生在今后的各種機會和場合中都能夠運用此項能力來獲得信息,實現(xiàn)自主提升,教師要帶領學生多進行鑒賞等題型的實踐,幫助學生完成更加完備的能力塑造。
例如,面對《四時田園雜興》這首詩歌,教師可以暫時拋開教材,帶領學生進行鑒賞。在鑒賞之前通過PPT來展示這首詩的文字部分,搭配幾張與文字相匹配的圖片,接著給學生留下一道或幾道開放性比較強的鑒賞題目,如:能否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這首詩的意境?能否用現(xiàn)代白話來解釋這首詩和自己心中的感受?能不能對自己的閱讀和思考過程進行陳述?然后通過教師引導和學生討論,強化學生對自我思維過程的理解。
總之,非連續(xù)性文本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一個大家都在摸索的課題。教師要敢于創(chuàng)新實踐,在教學內容和策略方面推陳出新,爭取在塑造學生優(yōu)秀閱讀能力方面做出更大成績。
參考文獻:
[1]顏秀美.小學語文非連續(xù)性文本的有效教學策略探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9):229+231.
[2]吳七玲.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拓展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資源[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7):240.
常州大學附屬小學?江蘇省常州市?錢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