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將以大數據技術與數字經濟治理融合為核心,探討其對策,以期豐富公共治理的手段,提升相關治理能力與水平。
關鍵詞:大數據技術;數字經濟;數據治理
數字經濟,也可稱作智能經濟,是指人類通過大數據的識別、選擇、過濾、存儲、使用,引導資源進行快速優(yōu)化配置,從而實現經濟高質量或再生性發(fā)展的經濟形態(tài)。得益于數字經濟給予的時代機遇,我國目前在許多領域具有超越性、世界性的發(fā)展,而如何有效治理數字經濟則是當下亟待討論的問題之一。
一、利用大數據技術提高數字經濟治理能力概述
大數據技術是打開各行各業(yè)數據經濟的“潘多拉魔盒”,電信、社交、金融、教育、醫(yī)療等行業(yè)都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優(yōu)化產品質量、提升服務水平,而政府部門甚至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來制定公共治理措施、加強數字經濟治理質量與水平??梢哉f,從頂層設計到底層應用,是應用大數據技術作為承載基礎,利用其分析功用作為手段,成為數字經濟治理的基礎,而在各個領域中與大數據技術深度融合則是最終目的,從而實現我國數字經濟治理體系的重構、革新[1]。
在數字經濟治理領域應用大數據技術可大致分為五種類型:第一,曬尼b與社交媒體類,如利用置信區(qū)間評估社交媒體數據質量、制定相關Cookies與Web跟蹤裝置可用政策等;第二,機器對機器類,如制定客戶或雇員地理位置數據可用政策、制定M2M數據隱私保護政策等;第三,大體量交易類;第四,生物計量學類,如評估生物計量數據可用隱私政策、以法律角度確定客戶與雇員所受生物計量學數據影響等;第五,人工生成類,如屏蔽敏感數據政策、豐富MDM并洞察非結構化人工數據等。
二、利用大數據技術提高數字經濟治理能力對策
(一)樹立現代化大數據治理理念
大數據治理理念共包含三大主題,即重新整合、以需求為基礎的整體主義以及數字化變革。一方面,重新整合的主要內涵就是對企業(yè)服務,甚至是對政府進行去碎片化,看重統(tǒng)一、協(xié)調的數字經濟治理模式,并以節(jié)約資源、降低成本、共享服務、簡化網絡等作為根本目標。同時,重新整合對于各行業(yè)的管理機構沖擊力度較大,是構建扁平管理、整合機構與機構間職能再造、創(chuàng)新業(yè)務流程的過程。另一方面,以需求為基礎的整體主義與數字化革命的核心,是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來優(yōu)化組織結構、提升行政事務管理水平,并連接不同主體,進一步去中介化,實現企業(yè)、政府、社會、大眾等群體之間的高效互動、信息互通、互信互助。
大數據治理理念對技術相關的機構重組、流程革新等更為關注,重視社會與大眾的相關需求,以信息公開、保護隱私為前提,加強數字經濟治理水平與各個群體的自我監(jiān)督、自主管理?;诖耍诋斍皩拵c移動互聯技術不斷普及、發(fā)展的背景下,企業(yè)、社會、大眾等主體的“數字”素養(yǎng)也在不斷提升,結合大數據技術深入應用在多維度的前提,為管理者、決策者帶來嶄新的大數據治理理念,成為運用大數據技術加強數字經濟治理能力的良好基礎。
(二)應用智能化綜合技術處理數據
針對數字經濟治理而言最重要的是后端數據的處理,數據更是整體治理工作中重要資產、資源。在數字經濟運行過程中,各個群體都會產生龐大的數據量,治理工作就是針對這些數據進行采集、清理、分析。因此,處理數據的水平、效率、結果等會直接影響治理決策的結果,因而需要加強數據智能化處理能力,將機器思維與人類思維有效融合,讓機器進行數據搜集、數據分析、數據追蹤等監(jiān)督管理工作,提升數字經濟治理的精準程度。
智能化技術除大數據外還包括云計算、互聯網、物聯網等,在數據處理方面的應用具體包含:第一,在數據搜集方面,可更深度地挖掘多維度、多源頭的數據,以確保數據量。第二,在進行數據分析時,深入學習、探索數據的內部特征,將賦予數據更多的內涵定義。第三,通過多種智能化技術,不僅可以實時獲取、跟蹤相關運行數據,還可加強對相關機構的動態(tài)管理效率。因而,利用智能化綜合技術是數字經濟治理的重要趨勢。
(三)重視科學化數據治理與決策
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在進行治理決策時應轉變傳統(tǒng)決策工作中,以主觀經驗、依靠直覺進行決策的現象,應重點進行決策驅動模式轉型,讓大數據技術成為決策基礎,從而提升整體治理決策的科學性、權威性、可信性。即建立搜集數據、量化分析、優(yōu)化決策的流程,利用智能化綜合技術,探尋數據與數據、數據與主體間的相互關系、發(fā)展關聯性等,提升治理決策的制定效率。
但是,由于信息化技術發(fā)展變化快、數據量龐大、數據主權分散等特征,相關監(jiān)管工作往往難以實時獲取數據或快速分析數據。因此,可利用大數據快速獲取數據、分析數據、對比數據的能力,進而加快發(fā)現問題、形成決策的水平與速度。
此外,隨智能化技術不斷與生產、生活、消費、物流等環(huán)節(jié)以及社會多方領域相融合,包括普通公民在內的主體將會更為深入參與到數字經濟治理過程中,使得每一個主體都可以成為潛在數據來源,數據量、數據類型不斷增加、積累,最終形成治理決策工作的權威保證。
(四)建設數字化的數據監(jiān)管體系
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數字經濟治理應建設完善的數字化數據監(jiān)管體制,其中包含監(jiān)測預警、信息披露、大數據征信、社會評價四個體系與數據共享機制,并針對大數據治理類型,共同構建完整的數據與系統(tǒng)聯動系統(tǒng),有效規(guī)避被動監(jiān)管、事后監(jiān)管等問題,進一步實現高時效性、行為性、功能性的監(jiān)管體系。
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提升數據更新的即時性,提升“造假數據”產生的難度與監(jiān)管的有效性,還可以提供整合后的相關數據服務,為行業(yè)提升自律性提供可參的考數據庫,保證數字經濟變革、創(chuàng)新的便利性。
同時,針對數字經濟潛藏風險,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相關數據庫中全量、權威、實時的數據信息,提升對數字經濟中行業(yè)運行與經營狀況的把握,并提升相應風險的應對與治理能力,進一步推動整體數字經濟治理精準化、智能化、科學化的發(fā)展進程[2]。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漸漸滲透各行各業(yè)之中,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也不斷提升,大大推動了我國社會進步,改變了大眾生產與生活方式,而數字經濟的治理需求也隨之加大。因此,利用大數據與其他信息技術相結合,是有效重構并優(yōu)化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革新治理手段的重要措施之一。
參考文獻:
[1]胡繼明,徐潔.六大要素助推數據治理[J].中國新通信,2020,22(02):128.
[2]王璐嵐.新科技革命下中國數字經濟安全治理探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09):3-5.
作者簡介:李曉辰,女,漢族,遼寧遼陽縣人,研究方向為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