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福朕
摘要:競技體育的本質(zhì)特征就是競爭性,后備人才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決定著中國能否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我國政府一直重視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2001-2010 年體育改革與發(fā)展綱要》中就明確提出“加強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2012 年國家體育總局印發(fā)《國家體育總局精英教練員雙百培養(yǎng)計劃實施辦法》;2016 年 8 月印發(fā)《競技體育“十三五”規(guī)劃》“著重發(fā)展三大球建設,培養(yǎng)后備人才推進我國體育強國建設”。中國籃球后備人才和優(yōu)秀教練員的培養(yǎng)存在缺陷和不足,為了更好地促進中國籃球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有更多優(yōu)秀的籃球教練員投入到籃球事業(yè)當中來,我們可以從雙國家隊模式中吸取經(jīng)驗。雙國家隊模式不僅可以運用到籃球項目中來,冰雪項目也開始啟用了雙國家隊模式,目的是更好地更多的培養(yǎng)優(yōu)秀運動員,通過競爭來提升兩隊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和教練員的執(zhí)教水平。
關(guān)鍵詞:雙國家隊模式;后備人才;教練員
一、雙國家隊模式的概念
中國男籃國家隊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均未獲得一場勝利,中國男籃的成績達到了最低點,可以說中國男籃經(jīng)歷了近六年的低谷期。所以2017年中國籃協(xié)志在改革,實行雙國家隊集訓模式使很多年輕球員有了參加比賽為國效力的機會。什么是雙國家隊模式?就是把中國男子籃球隊分成兩支隊伍,分為中國男籃紅隊和中國男籃藍隊,紅藍兩隊的主教練分別由李楠和杜峰擔任,并且兩名教練員各自選擇自己心儀的球員來組建各自的國家隊,選擇過程中為了保證紅藍兩隊的實力均衡采用了蛇形排位法來挑選隊員。兩支國家隊在2017和2018年原則上不交叉、不流動,分別承擔國際大賽任務,最后,在2019年,紅藍兩支隊伍合并為一支國家隊,為2019年世界杯和2020年東京奧運會做準備。
二、雙國家隊模式的成果與不足
(一)雙國家隊模式的成果
1.教練員執(zhí)教水平顯著提高
籃球后備人才培養(yǎng)存在教練員執(zhí)教水平一般的問題,中國教練員的執(zhí)教模式大多數(shù)都是從他們自己的教練員身上繼承過來的,容易坐吃山空、立地吃陷,所以教練員之間也應當存在適當?shù)母偁帲@樣才有利于教練員執(zhí)教水平的提高。雙國家隊模式存在的競爭是多元化的不僅雙方隊員存在競爭,而且雙方教練員之間也存在著競爭,這對教練員也是一種促進。這次改革分為雙國家隊模式,中國籃協(xié)并沒有直接指定未來誰會成為2019年籃球世界杯和2020年東京奧運會中國男籃的主教練,也不會單純的只用成績來評定,這無形之中促進了兩個教練員之間的良好競爭。
2.優(yōu)秀隊員大量涌出
我國對籃球后備人才的選拔存在著固有的模式體系既“三級訓練體系”,青少年從體?!屑壥〖墝I(yè)訓練隊——高水平國家隊,在當今時代這種模式太過于死板和封閉。這次分為紅藍兩隊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新人,所以年輕隊員們心理上都是放平心態(tài)沒有過強的心理壓力,這也是中國男籃能取得好成績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正是因為分為紅藍兩隊才讓一大批優(yōu)秀的年輕隊員涌現(xiàn)出來,阿布都沙拉木、丁彥雨航、周琦、趙睿、吳前、胡明軒等年輕隊員無疑是雙國家隊模式的優(yōu)秀成果。
3.亞運會成績大幅提升
雅加達亞運會中國男子籃球隊奪冠,中國籃協(xié)推行的雙國家隊集訓模式功不可沒,不僅給國家隊輸送了更多的新鮮血液,而且讓同樣位置的優(yōu)秀年輕隊員和同樣位置優(yōu)秀的老球員競爭。中國男子籃球隊紅隊共打了27場比賽,并取得了19勝8負的戰(zhàn)績,總勝率為70%。中國男子籃球隊藍隊一共打了37場比賽,最終取得了24勝13負的戰(zhàn)績,總勝率為64.7%。代表中國出戰(zhàn)雅加達亞運會的是紅隊,他們從小組賽到?jīng)Q賽所經(jīng)歷的5場比賽全部取得了勝利,讓中國男籃時隔8年重回亞運會冠軍的領獎臺。
(二)雙國家隊模式存在的不足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們應該辯證的看待問題,既要看到事物的優(yōu)點也要發(fā)現(xiàn)它的缺點和不足,特別是新鮮事物的產(chǎn)生肯定會伴隨著矛盾的產(chǎn)生所以我們要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不斷的提升和發(fā)展雙國家隊集訓模式。
1.磨合時間短
因為雙國家隊模式集訓是在大賽之前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新人、提倡競爭,所以在大賽之前什么時候把兩支隊伍合二為一就是非常值得我們探討的了,這次2018年籃球世界杯就是因為確定參賽的大名單出來的太晚才導致隊員們之間的默契程度不夠,兵敗家門口。
2.集訓期間整體實力削弱
雙國家隊集訓期間是把隊員實力均衡的分為兩組,所以當時的中國男子籃球紅、藍兩隊都不是中國籃球的最高水平。因此在集訓期間兩支隊伍參加任何國家大賽,都不能代表中國男子籃球的最高水平。
三、雙國家隊模式對我國籃球發(fā)展的意義
在此之前國奧隊和國家隊之間的水平差距比較大,雙國家隊模式之后整體水平接近了,競爭也會更激烈,能夠選出更多的年輕人進入國家隊,這樣對整個中國男籃的未來會有很大的幫助。
目前我國青少年籃球隊伍相對較少,參加比賽的機會也相對較少,所以應該增加青少年籃球后備人才的賽事和比賽場次,多給籃球后備人才提供展現(xiàn)自己的平臺,促進籃球后備人才之間的良好競爭。2018年籃球世界杯選用李楠為國家隊教練,雖然帶領中國男子籃球隊并未取得應有的成績但是也不能否認了雙國家隊模式集訓以來培養(yǎng)的年輕力量和對教練員能力的考核。
雙國家隊是一種創(chuàng)新模式,是一種新思路、新突破、新舉措,男籃雙國家隊的組建在很多方面有利于中國競技籃球的發(fā)展,雙國家隊模式事實上是引入了一種競爭機制,競爭是促進發(fā)展的動力,競爭也是競技體育的核心,在競爭優(yōu)勢中促進成績收益,同時我們也看到雙國家隊模式所帶來的問題,如何選出最佳組合隊伍代表中國男籃參賽,如何使中國籃球長遠健康有序的發(fā)展,對此,還需在問題方面加以改革完善。
參考文獻:
[1]徐皓銘,宋君毅.中國男籃備戰(zhàn)2019年籃球世界杯的策略研究——基于我國競技籃球“雙國家隊”體制的分析[J].遼寧體育科技,2019,41 (05):64-68.
[2]任澤明,陳洪.中國籃協(xié)實體化背景下“雙國家隊模式”的利弊與啟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9,42 (06):132-138.
[3]張明來,費加明.以2018年男足U25集訓事件探究國家隊集訓與建設[J].當代體育科技,2019,9 (15):199-200.
[4]謝志程.中國男籃雙國家隊防守特點對比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9.
[5]陳進,易黎.中國男籃紅、藍雙國家隊模式改革的利弊分析[J].體育世界(學術(shù)版),2019 (03):2-3.
[6]劉武軍,顏海波.中國男籃“雙國家”隊建設成效、啟示及備戰(zhàn)策略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9,35 (02):34-40.
[7]陳浩.第27屆男子籃球亞錦賽各國家隊綜合實力的比較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9,9 (06):229+231.
[8]王成龍,郭洪亮.國際視野下“雙國家隊”男籃競技實力提升戰(zhàn)略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9,37 (01):59-64.
[9]張桂芳,郭亞飛.中國男籃“雙國家隊”組建模式利弊分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8 (03):157-159.
[10]郝月蓉.我國競技籃球雙國家隊模式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8 (01):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