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要:體育運動訓練指的是教練員對運動員所開展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體育訓練活動,以使運動員獲得較高的競技能力和運動成績。體育運動訓練是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內(nèi)容,它對于增進學生身心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開展效果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國體育教育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水平,因此,有必要通過多樣化的途徑來對教學方法與教學內(nèi)容進行優(yōu)化,以提升高校體育運動訓練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從體育教師、學生體育精神、體育設施設備、體育運動訓練方法、體育運動訓練管理等方面來具體性地提出相應的提升策略,以為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升貢獻出一定的力量。
關鍵詞:高校;體育運動訓練;有效性;提升;科學策略
一、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
在體育運動的訓練活動中,體育教師扮演著引導者和組織者這一重要角色。可以這樣說,體育教師個人綜合素質(zhì)的高低對于體育運動訓練活動開展的效果好壞與否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強教師綜合素質(zhì)與能力的培養(yǎng),爭取建設一支專業(yè)素質(zhì)高、綜合能力強的教師隊伍,來支持高校體育運動訓練活動的開展。就具體的操作措施而言,對外,高校應該堅持教練員的招聘制度,堅持對于教練員專業(yè)素質(zhì)以及教學能力的高水平要求;對內(nèi),高校應該加強并計劃地展開對于在校教師的培訓,以使他們能夠滿足當下的教學要求。只有采取這樣一個開放的人才措施,高校的體育教師隊伍才能得到更好的優(yōu)化。除此之外,高校還應該積極引入競爭與淘汰機制,通過優(yōu)勝劣汰的方法使教師產(chǎn)生危機感,以激勵教師自覺強化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與教學能力。
二、加強學生體育精神的培養(yǎng)
體育運動訓練是一個長期性過程,學生要想進行系統(tǒng)性的訓練,就需要具備持之以恒、堅韌不拔的體育精神。體育精神主要包括體育信念、體育品質(zhì)和體育情操等,換言之,便是學生在進行體育運動訓練時,要具備團結協(xié)作、堅韌不拔、奮勇拼搏、積極向上等精神品質(zhì),這些精神品質(zhì)在體育運動訓練中都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精神品質(zhì)的好壞通常決定著學生最終所達到的訓練成果。所以,教師在進行體育運動訓練活動時,不僅要對學生的技術動作進行點評指導,還要積極地加強對于學生體育精神的培養(yǎng),將心理訓練內(nèi)容巧妙地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深刻領悟體育精神,使學生能夠始終以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參加體育運動訓練,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進行體育運動訓練的成果。
三、加強體育設施設備的完善
充足完善的設施與設備能夠為高校體育運動訓練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重要的硬件保障,同時也是影響學生運動損傷發(fā)生幾率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應該積極落實體育運動訓練設施設備的建設與完善工作,積極地購置更多種類的體育器材,對已經(jīng)損壞的體育運動訓練設施要進行及時的維修,對于已經(jīng)陳舊的設施器材要做好更新與維護工作,除此之外,還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場地設施的修繕工作之中,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帶領下,對體育運動訓練場地進行整改,并對體育訓練設施設備進行檢修。另外,干凈平整、硬度適宜的訓練場地對于學生的訓練效果與訓練安全都十分重要,因此,教師在體育運動訓練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地選擇地面干凈平整、軟硬適中的場地,以避免學生出現(xiàn)摔傷、跌傷等運動損傷,從而為高校體育運動訓練活動的開展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四、優(yōu)化體育運動訓練方法
由于高校大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身體素質(zhì)、性格特征、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響,其在體育運動訓練中,往往會表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性。因此,高校體育教師應該堅持通過因材施教的方法進行教學,體育教師需要先對學生的興趣愛好、身體素質(zhì)、學習能力等情況進行全面調(diào)查與分析,然后以此為依據(jù),來針對性地設計體育運動訓練活動方案,以盡可能地發(fā)揮每一位學生的體育運動潛力,爭取實現(xiàn)所有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另外,高校大學生往往已經(jīng)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競爭意識,因此,教師可以積極開展具有較強競技性的體育訓練活動,這類活動可以讓學生在緊張的氛圍中更加容易感受到體育運動的魅力,從而促使學生迸發(fā)出更大的訓練激情,進而使學生在競技性運動訓練中,逐漸形成良好的體育品質(zhì)與運動習慣,進而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
五、加強體育運動訓練管理
開展高校體育運動訓練活動離不開好的管理來保障。就體育訓練管理而言,高校應該雙管齊下,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入手。首先,高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管理,除了要注重其體育運動訓練之外,還應該加強對其文化知識教育的重視,實現(xiàn)文化教育與運動訓練的平衡,既要提升學生的體育專項技能水平,又要努力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成為新時代的綜合型人才。其次,加強對體育教師的管理,高校應該通過多種方法來引導教師明確自身的教育訓練職責,加強對教師招聘制度的完善,進一步完善教師引入標準,加強對高校體育運動訓練師資隊伍的優(yōu)化,這樣才能有效體育訓練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倪振華,龔慧敏.淺談如何提升高校體育運動訓練的有效性[J].當代體育科技,2018,8 (23):85+87.
[2]楊建榮,脫懿梅.高校學生體育運動訓練效果的影響因素與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6,6 (13):27-28.
[3]楊建榮,脫懿梅.高校學生體育運動訓練效果的影響因素與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6,6 (13):27-28.
[4]孫文芳,王長生,趙明.我國體育教育訓練學研究動態(tài)及進展——基于對10種CSSCI體育期刊的計量分析[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8,34 (4):12.